这事儿老娘们那边也不关心,都是手里的猴崽子,其他的乖巧只有一个哇哇闹,哇哇闹的这个可心呐!给个甜枣什么的安抚一下就好,老娘们舍了面子,再下了一道圣谕,南边的人就摸不准京师的脉象了。
对日、对欧情报也是李鸿章所重视的,德国一败,欧洲那边声息全无,沙俄那边因为触及不到没有消息,小日本那边却在做战前动员,小日本能够针对大清,李鸿章在某些地方自然也会针对小日本。
纵横官场近四十年,有些事儿对于李鸿章来说,就是摆在眼前的,桂顺要是有真本事,也不会淹没众人之中,他是宗室呐!
此前京中一群老臣权臣,纷纷告病隐退,为何?家眷财产丢在了津门,津门那边迟迟没有结果,拖累不起了,死的死、病的病、退的退,此事与桂顺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干系。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两江、两广、湖广、云贵、闽浙、四川、山东,辖十三省之地,洋枪何止二三十万之数,洋炮何止千门?他带着二十万振威军,保的可是大清江山,这大清江山与他李大成有多大的干系?若不是为了自己以后能有了安稳的环境,鬼才去管它的死活?一万条,打发要饭花子也没这么打发的。
“发两广洋枪三万支,洋炮五十门,足量弹药,经海路进长江入运河,二十天之内务必运解到天津。
桂顺在京城亮出的架势就是,你们南边不给枪炮,老子就一杆子捅死你们一船人,官场争斗有官场争斗的规矩,不怕死、不要命、混不吝,在官场争斗之中不鲜见但也不常见。
论及在官场使阴招儿下绊子,李大成还是不如顾其行,这招儿明摆着就是桂顺使得,可南边那些人一句歪歪话也说不出来,文人就是毒啊!
利在真正的洋鬼子会正视一下大清朝廷,有些时候做事儿不会像之前那样毫无遮掩,但洋鬼子的态度也是一直在调整的,这样的正视对大清朝廷而言没多少作用的,这一仗受益最多的应该还是李大成未来的谋划,至于成不成还要另说另讲。
来五万剩一两万,来十万也是剩一两万,这样局势才不会不可收拾,小日本盘马弯弓故不发,让李大成的心里有些发寒,两个月以上的战争动员,小鬼子想要派多少人马?目的何在?小日本是个大变数,不得不防啊!
桂顺此前恭顺,现在放肆,肯定是事出有因的,无缘无故,傻子也知道不能得罪整个南方,没有缘由,桂顺绝不会如此的,事情的缘由何在?
小日本将出兵的时间一拖再拖,李大成就已经意识到不妙了,沙俄那边的拖延是有据可循的。他们要的是东三省,动员的兵力至少要在十万以上,时间长一些对沙俄而言正常,超过一个月没有派兵,对小日本而言就不正常了。
甲午之后,李鸿章因马关条约去职旅欧,路过日本不登陆,只是因为马关条约?李鸿章的心胸,李大成并不清楚,但此前的几份电报可以表明,在国事上李鸿章的心胸起码是大过袁世凯的,那李鸿章不入日本原因何在?怕是他看清了小日本的险恶用心!
“成!就这么着,安排几个人留在津门做事儿,你连夜去京师。一个月之内,没有十万条枪,就把事儿闹大!
在大清上下毫不知情的时候,小日本已经渗透到了大清许许多多的地方,商业上李大成虽说了解的不是太详细,但这几年天津口岸的一些账务显示,小日本在纺织、日常洋货这两项上,占得比重越来越大,价格比真正的洋货便宜,比大清的产品略贵,纺织、轻工最需要的就是人口,这些产业发展不起来,重工业就没有基础可言,人口再多也只是受穷的命。
你在变。对手也在变,若津沽一战,大清还如甲午一般不堪一击,小日本不会着急。大清任何一点振奋,对小日本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这才是真正的地缘政治。
桂顺在京城掀起的浪潮,集不怕死、不要命、混不吝于一身,若不是被逼急了,谁会这么干?桂顺在京城耍无赖,京中的那些管事儿的也不想跟这样的无赖死磕,失了京中喉舌的支持,南边的疆臣督抚们就有些坐蜡了。
桂顺此人蔫坏、阴狠、做事不计后果,酒烈不饮、人狠不缠,这也是官场的大道理,与江南的督抚相比,桂顺这头卧在京师心腹要害上的独狼,更令人忌惮呐!
南边的电报,不独给咱们一家,御史可以风闻言事,这事儿还得交给他们的。
“此事做不好,咱们生死难料,你说该怎么办?”
与洋鬼子不同,小日本不受大清朝廷的待见,甲午之后清廷更是嫌恶小日本,有些事儿宁可多花钱找洋鬼子也不找小日本,对于清廷,小日本也是想推翻的,收留康梁孙等人,不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吗?
桂顺看上去、听上去是个恭顺的,可真正恭顺的,又怎么能在不到两个月之间,一跃成为可以轻松掌控津门军务、双败洋鬼子于津沽的干员呢?
老子估摸着再有一个月,洋鬼子就得在大沽登陆了。这期间各处必定是有情报的,一旦洋鬼子的数量超过了三万,就让贝勒爷请旨后撤,将战败的帽子扣给南边的那些人。”
桂顺进京哭诉,是做了完全准备的,西沽武库被毁,振威军上下只有洋枪万余,缴获大半都交给了朝廷。
李大成本不想用这一招的,但李鸿章等人确实太不给面子了,脸面之事,在官场是需要以命相搏的,这次正好也让南边的人瞧瞧桂顺的悍气,小瞧桂顺是不成的。
先是黄庄一场,后是大沽一场,对于朝廷,无论是他桂顺还是振威军都尽力了,有些事儿老娘们也知道不尽不实,但现在这个时候,实实在在钉在津沽一带,保护她的只有桂顺一个,偏袒也就自然而然了。
掂弄着手里的笔头子,顾其行是真的犯了难,参劾耍耍笔杆子就好,可得罪了南边的那些人。死也是肯定凄惨无比的,一遭对付南方十二省,这笔头子重逾千钧呐!
要怎么防小日本?对于振威军而言。最紧要的就是增加枪械的数量,现在的振威军已经在轮番操练了,只要有足够的枪械,振威军就能形成不弱于武卫军的战斗力。虽说与小鬼子、老毛子相比依旧差了许多,但大清的人口不缺,只要能挡住,就能继续打下去,人员也可以不断的补充上来。
“二爷,这话能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