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威军上下只是穿着日俄的军服,在那布置灵堂。远远望去军容齐整,还真有些精锐陆军的模样,八国联军不开打,他们自然也不会开打。
“我他妈……唉……
狠人不缠,且看他的谋划如何吧……
回到贤良寺的李鸿章,在随扈怪异的眼神之中,仰天怪笑三声,拄着文明棍,施施然去歇着了,一代人做一代事儿,或许这也是出路所在呢!
他们不怕京师不放粮,这么多人呆在京师周边,总有办法让朝廷放粮的,但就怕京师无粮,没有粮食,谁会管他们的死活呢?各处求证之后,消息自然是确切的,振威军那边的消息尤为果决,为求生路,抬棺死战!
有了李大成的命令,李二神将的铁棺,自然也很快被铸造好了,粗糙的兽面铁棺,远远望去煞有介事,一米宽三米长的铁棺,重量也很是离谱,足足五千斤重!
“李二神将已死。贝勒府查无李二神将此人!”
沙俄,在欧洲也不怎么受待见,更何况在远东与英国人的利益有冲突,无论英法,都不会让沙俄主导联军;小日本,明治之前不过一殖民地而已,更没有话语权。
人生七十古来稀,他还能活几年,与李二神将这样的凶恶之人死磕,他是没那个心气儿了,这李二神将出手太过恶毒,动辄灭人满门阖族,谁不忌惮?
若是不打。京师的灾民就是咱们的死穴,留着他们吃死咱们,喝死咱们吗?
“我家二爷说了,李二神将已死,您见个鬼啊!”
“我家二爷说了,铁棺寻衅,于和谈并无坏处,洋鬼子要打,谈也谈不出个结果,洋鬼子不想打,你怎么撩拨他也不会打。
直隶难民要走,振威军也要走,之前在京师闹过义和团的人也得走,难民不急着走,振威军要休整一下再走,最先要走的就是义和团的人马了,和谈,很主要的一条,就是诛杀义和团人马,这一条就足以逼走京师的义和团了。
至于他们到了蒙古、东三省要做什么,李大成就不管了,蒙古与东三省,最好的选择还是东三省,直隶、山东的百姓,有相当数量逃荒到了东三省,这个时候去了东三省遇上老毛子,义和团的人想要沉下去怕是没什么机会的,到了东三省,还得接茬再战呐!
政策扶持的事儿,有桂顺出头,满蒙各方必然要支持的,这事儿或许不用桂顺出头,李鸿章等人就能把事儿给办了,毕竟振威军远走蒙古跟东三省,对李鸿章的那些姻亲是有帮助的,曾国藩一系、李鸿章一系、张之洞一系,有着不清不楚的姻亲关系,振威军在蒙古跟东三省呆不下去,就得回来跟他们抢地盘,北方养不了这么多的兵员,振威军回归,就只能回归南方,无非这事儿大家都是受益者,谁出力不是出呢?(未完待续。)
百余万人即将断粮,振威军的主帅不治而亡,这两样混杂在一起,就生出了一股狂乱的味道,谈判桌上虽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但大清一方已经算是认输了,虽说不同意联军最初开出的价码,但对于巨额赔款,人家还是有意向的。
朝廷、官府,都不会管这些人的死活,振威军这边若是再弃之不顾,多半人还是得饿死,这些人真的没用吗?
没有去截停振威军的队伍,李鸿章带着随扈,急匆匆的找到了桂顺,要求见桂顺家里的李二爷,桂顺这边也是不知情的,带着李鸿章的人马到了自己家门,他是能回家,可李鸿章的车驾就被挡在了门外。
英国人正在经历的布尔战争也是个前车之鉴,津沽一仗打完了,大清京津一带就算没有战事了,许多国家也认为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
几十万血火里爬出来的恶鬼,奔赴蒙古、东三省,老毛子要有难了,李鸿章是打过太平军、剿过捻子的,他深知大规模匪患对于一国的伤害有多重,几十万悍匪,足以动摇一国根基,有李二神将谋划,老毛子不仅是有难了,这遭的变乱,很可能会是丧国之乱呐!
矛头自然不能指向朝廷,只能指向堵在通州的洋鬼子了,洋鬼子断了粮道,京师存粮不多,振威军要出城跟洋鬼子死磕的消息,混杂在谣言之中,不到夜里,原本过得悠哉哉的津沽难民们坐不住了。
李大成用出的无赖招数,明显是要挑起战争,这个时候。你的招数越是明确,敌人越是谨慎,通州的八国联军就是这样。
几十万难民,自然不可能一夜之间迁移,涉及到振威军的去留,涉及到潜伏在京师的义和团,一两个月的时间还是要的。
柳条边的存在,让东三省地广人稀,朝廷的政策也支持屯田垦荒,百多万两银子,就足够安置这几十万人了,当然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
李二先生服不服,李大成不管,他要看的是通州的八国联军大营,那里才是关键,李鸿章的态度,不算什么。
逼走义和团容易,直隶难民跟振威军的去留,也是个问题,蒙古排外,多数地方也不适合农耕,去那边的人马,应当以振威军为主。
京师赈济灾民的粮食,本就是清汤寡水的,再来上这么一个谣言,四九城内外的局势,就分外紧张了。
你家二爷还说什么了?”
李大成不这么认为,既然振威军去了东三省,自然也是需要粮草的,大几十万难民去了东三省,最需要的是什么?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