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他们之前也做过不少。”
扫了几眼之后,李鸿章转出拐角,一边走一边给了李二神将答复,这个时候,李鸿章也有些看不清这李二神将了,津沽一战,李二神将给他的印象就是阴险毒辣,李二神将与忧国忧民这四个字是不沾边儿的。
“哈哈……以利驱民,唉……
民可使由之,五个字,言简意赅,李大成稍微琢磨了一下,也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这跟他的想法大体不差,想明白了这五个字的意思,李大成瞥了一眼坐在石鼓上的老李,貌似这位也没悟明白这五个字的意思吧?
“不错!”
“小老弟,你想让老李看什么?”
若你悟明白这五个字,洋务,怕是不会遭甲午一败的!”
带李鸿章出来,李大成不是想听他秋后算账的,这帐也算不明白,而今局势。京师劫掠之事,无论对谁来说,还是揭过为妙,不然徒增烦恼而已。或许还会招致杀身之祸。
“信了八分!
按说这个时候,应该是当铺、估衣行最为活跃的时候,百姓手中无钱、无粮,只能通过当赎家产来换粮食,如今的京师,也需要当铺、估衣铺开业,不开业,许多人手里的家当就不能变现,没有现钱,这个时候是很难买到粮食的。
转头一想,这气节、骨气。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穷的卖老婆孩子,活到这个份儿上了,还谈什么气节与骨气呢?
“中堂大人就不必了,在你眼中,我这个中堂怕也是个冢中枯骨,老李就好!
这时节可不是谈买卖的时候,敛去了面上的笑意,李鸿章决定探底。
“唉……不用老毛子使这样的手段,咱们自家人就会给他出这样的主意。
“哦……为国为民?”
李大成有此一问,也是被刚刚的场面触动了,刚刚那一幕在他眼中,大清的百姓,就是群有奶便是娘的玩意儿,气节何在?骨气何在?
小兄弟,你的心思,老李大体明白了,你这样的学生,老李没资格教。但作为老前辈,一丁点儿的金玉良言还是有的,今天就给你一句:‘民可使由之!’
站到李鸿章的角度想了一下,回想了这三十年大清百姓经历的磨难,李大成也释然了,自道光朝开始,风调雨顺这个词儿,就与大清没什么瓜葛了,处处变乱处处灾荒,京津之乱,从李鸿章的角度来看,确实没什么的。
“听闻中堂大人在老家有当铺、票号之类的买卖,如今的京师正缺这些买卖,里面的油水可是相当富足。
“民可使由之?民可使由之?下面是什么?”
两人下轿的地方,正是一处街道的拐角,以手中的文明棍指了指拐角处,李大成当先出发,缓缓的迈着步子,走过了拐角。
“中堂大人不信?”
洋务之中的利益,不用你我争论什么,老李,你来说说,你悟明白这五个字的意思了吗?”
“那中堂大人可曾悟明白这五个字?
户部的六百万库银不知所踪,至今户部那里也没有个明确的说法。义和团?甘军?乱民?这些人能有本事作下这样的案子?在李鸿章看来,大栅栏的案子他们那些人能做,户部的案子,怕只有李二神将才有神不知鬼不觉的本事。
“中堂大人,若老毛子在东三省用这样的法子……”
“呃……此话怎讲?”
升官发财、图谋大清,这李二神将在京津所为,确实跟这些不搭调,若说他是为国为民,津沽一战。死伤四十余万,毁掉村镇无数,大好的津门也毁于战火,这些与为国为民也是不搭调的。
李大成身上的伤。李鸿章也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过,人几乎都被打烂了,这对一军统帅来说,近乎不可能。
华夏百姓没有气节与骨气吗?吃饱了再看!吃不饱穿不暖的前提之下,活着或许更重要一些吧?
不说别的,就说李二神将那一身伤吧!不是为国为民,哪个会这么不要命的玩?
至于这一路走来,老夫所见唯有义和团乱匪肆虐之后的萧条!”
想完这些,李鸿章也不藏私,稍微点拨了一下李二神将,民可使由之,在李鸿章看来,委实是金玉良言。
以利驱民,比民可使由之更为言简意赅,本想与李二神将吐吐心中的苦水,可想及李二神将的所作所为,李鸿章有些失神了,若以李二神将行事的路子来,再辅以桂顺在朝中的权势,有些事儿做起来,容易的很呐!
义和团肆虐之后的京师,时隔三月之久,依旧萧条,二李坐轿行走在京师的大街小巷,看到最多的还是京师的萧瑟。
“中堂大人,请……”
这是哪里?这是华夏的国都呐!堂堂大清,泱泱中华,帝都百姓,跟乞丐一样,伸出双手乞求些许果腹之物,可怜!可悲!可叹呐……
过了王府井,李大成示意停轿,他也拄着跟李鸿章差不多的西洋文明棍,走下了轿子。
“说正事儿!”
顿了顿手中的文明棍,李鸿章长叹一声,这跟当年湘军打下天京没两样,许多东西深究不得,当年老娘们为了找寻天京的跟脚。也没少费心思,结果怎样?刺马大案呐!
“我说的不是那些!
“萧条是萧条了一些,但振威军能保京师不陷于战火,就是奇功一件,中堂大人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