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文是初学乍练,李大成是此道高手。不适应的李书文,连连被李大成击打头部以及胸腹的位置,八极神枪李狠子,在一个小年轻手里吃了亏,让在座的众人也有些瞠目结舌,按说依着李书文的基本功,不至于如此啊!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拳击的后劲儿不足、杀伤力也不足!”
“书文,对于带着拳套切磋你怎么看?”
有了杨班侯的称兄道弟,李大成的辈分也涨了一大截,这个时候是不好叫张老哥或是直呼其名的,见众人都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李大成觉得火候差不多了,该到了八极门拿出六大开的时候了。
李书文对于六大开的演示很到位,前后左右各来了一遍,并详细的解说了抱顶单提挎缠六种技法,在座的众人见了八极门的真传之后,也多半都点头叹服,八极不简单呐!
身上,同样是如此,若加上一些护具,这切磋之中,杀招也就可用了。
有了师父张景星的吩咐,李书文也不怠慢,一边演练一边解说,完全就是教拳的样子,六大开,是一趟拳路,也是六种技法,抱顶单提挎缠,六种技法糅合在一趟拳路里,前辈的名家们耗费的心血,也是令人动容的。
无论是李大成使出拳击还是刺杀,都是后世经过无数人整理过的东西,说是大巧若拙也不为过,这些东西放在直隶的这些武林名家眼里,确实是有其震撼性的。
“嗯!书文,你慢慢打几趟六大开,让二爷指点指点。”
“大成,有话直说,何必藏着掖着呢!”
除了拳击之外,洋鬼子在刺刀上也有相当的造诣,去给我找两根五尺的硬棍。”
这个时候,杨班侯的话也无人应承,多半人还沉浸在对拳击的琢磨之中,灵活的步法、敏捷的出拳、随意的组合。拳击这种搏击运动,对一般人来说吸引力不大,但对这些武术界的行家来说,就有些大巧若拙的意思了。
“不错!很精细的授拳之法!”
在军中授拳,我的要求就是,怎么学的,对练的时候就要怎么打,为了减少伤亡,这护具也就是必备的了。
“诸位,若是军中能用这个法子切磋,不仅可以让士卒更快的学会拳法,而且可以在切磋之中锻炼胆气,有了胆气就有了对敌的勇气,没了拳套的束缚之后,只要打的位置合适,赤手杀人不难!
杀伤力,也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拳击,更多的还是一种技击运动,而拳法更多的是脱胎于实战的,一趟六大开,既可以是技击运动之法,也可是是杀人技,只要调整一下攻击的位置,学会六大开杀人也很容易的。
诸位请看,我的双手包裹成这个样子,再大力量的一拳。也很难造成杀伤的。
随着对拳击路数的熟练,李书文这边也从最初的被动挨打,变得有来有去了,看着场中不断跳跃互击的两个人,很多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早把杨班侯之前的设计抛到了脑后。
有了刚刚张景星的刁难,现在的李大成也卖起了关子,不说不好,开口就是夸赞。
停手之后,李大成也不给众人质疑的机会,直接就将话题转移到了拳套之上。
见李书文越来越熟悉,自己应对的难度越来越大,李大成果断的停手了,跟李书文比这玩意儿,时间越长,自己离着吃亏也就越近,见好就收,才是明智之举。
“二爷怕是有话要说吧?”
开口让李大成指点指点六大开,虽说有些自谦的意思在里面,但很大一部分也是对李大成眼界的信服。
李大成的问题,不是什么好话,张景星自然听得出来,眉头轻皱问了一句,张景星也在思量着李二爷话中的深意。
在场的都是明白人,明白人之间说话,没那么复杂,李大成的几个动作说明了一切,这让张景星等人皱起了眉头,六大开可以算是最简单的真传了,再精简,不是不成,可就要失了神髓了,没了神髓,这八极拳还是八极拳吗?(未完待续。)
李大成的话很直接,不等众人开口,便说出了拳击的劣势,一般人初学拳击,很快便能形成战斗力,但越往后,拳击要求的速度越快、力量越大,想要在拳击上成为真正的高手,难度一点也不比练太极、八卦、形意、八极差,招数过于简单,发力方式过于简单,想要在拳击上成为真正的高手,付出的难度与辛苦,可比练武功大多了。
依旧用棉衣裹住硬棍,李大成与李书文又玩起了刺杀,跟神枪李书文玩枪,李大成很难占到优势,虽说李书文练得是蜡杆儿大枪,但硬棍在他手里,也跟蛟龙一样,极难对付。
在场的大多数都在琢磨着出拳的套路,刺拳、直拳、勾拳、摆拳。辅以步法,这样的组合只能用无穷无尽来形容,一些宗师人物所说的化繁为简,不就是这么个意思吗?
“张门主,到了东三省,也是这么传授六大开吗?”
李大成说话的功夫,棉衣也被准备好了,指挥着人将自己的双手按照拳击套的样子包裹好,李大成示意给李书文也这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