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不用我不成(六)(1 / 2)

大时代1900 没落皇朝 2058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这就对了嘛!他们是不是又该请人了,请胶济铁路背后的金主出来,这话照翻!”

胶济铁路是条约铁路,铁路沿线三十里,德国人有采矿优先权,有和约在,这个李大成没法争,但以后的铁路不会这样了,在胶澳的这几天,李大成看了几份地图,也了解了一些德国人的构想。

胶澳总督府管得是政务跟军务,铁路公司管得是技术与经营,真正在胶澳这地盘上做主的是德清公司,一个由银行跟跨国公司组成的辛迪加机关,他们才是说了算的那一个。

李大成说到这里,谈判也就终止了,许多东西德国人都要自己先理清的。李大成也只能住在胶澳等消息了。

又是三天的时间,李大成口中的振威军来了一趟胶澳又很快撤走了,德国人那边也有了结论,一个买办的生死,不足以影响德国人对在华利益的追求,接下来的谈判,胶澳总督府置身事外,与李大成谈判的人,变成了铁路公司的人。

洋鬼子同样讲究审时度势的,李大成带着几个人前来,二话不说先杀了人,罗尔曼的看法是将李大成羁押,而托尔博尔却不这么看,他觉得李大成很有自信,罗尔曼不该这么仓促行事。

“我说让你怎么翻,你就怎么翻。”

听了翻译的话,李大成看了看一脸深沉的卢卡斯,这位也是个不好对付的主儿啊!

听完了翻译的说法,卢卡斯对于李大成开出的条件不置可否,李大成等了好一会,卢卡斯才开口。

这是我大清的内务,胶澳还是不要插手为妙。若是铁路工程师召集齐了,咱们接茬谈!”

人到齐了之后,还是李大成主导谈判,胶济线,虽说已经通到了胶州府,但离着全线通车还早呢!

第二天,德国人那边就给了答复。说是要看看振威军的调动,听到这样的答复,虽说不能明确是谁提的这个说法,但李大成觉得。这个要求肯定是托尔博尔提出来的,罗尔曼直了一些,没有托尔博尔那么阴险。

“存义,你走一趟,让齐世铎派一千人马,最好是不怎么熟练的新兵,另外从胶州府调动万余百姓,让他们走一趟胶澳。”

还没怎么着呢!李大成就在胶澳总督府杀了人。罗尔曼一声怪叫之后,李大成几个就被全副武装的总督府卫兵,用枪指住了。

“二爷,总督的意思,是要把你枪决!”

翻译照着李大成的意思翻了,可结果却不怎么样,惹得哄堂大笑,这笑声,最多的还是嘲讽。

不信,他们可以杀了我之后试试看!

荒唐的谈判,李大成上来就杀了人,之后又是找工程师,又是找银行代表,谈判再次开始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李大成住的地方自然是被德军看管的,但待遇还算不错,有几个德国老娘们在,只可惜这几个德国娘们长得实在是不咋地,看看背影还能将就,膀大腰圆的看着实实在在,但看正面也实在是影响食欲啊!

徳属山东铁路公司的总办锡锡勒巴,还不足以勾起李大成谈判的兴趣,这货跟詹天佑的位子差不多,虽说名为总办,但实际上也就是个技术负责人,跟他傻乎乎的谈买卖,只怕李大成许出的条件再优厚,这位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的。

第四天的时候,正主才出现,是一个自称为卢卡斯的德国人,这位会几句中文,但交流起来用的还是德语跟英语,李大成没心思跟他们用英语交流,弄个翻译,他说起话来更为轻松一些。

“不信?你这么给他们说,我要在胶州城与塔埠头之间,建一条双线铁路,路程大概四五十里,只要他们将胶济铁路的物料卖给我,一个月的时间通车!

德意志有跟我合作的资格,但我有没有与胶澳合作的资格,还需要验证!

借着总督府召集人手的功夫,李书文也出去了一趟,把李大成刚刚交代的事儿给传了下去。

之前的接触,我已经听说了你们计划中的胶济铁路竣工时间,至少需要三年,而我可以在一年左右的时间之内,帮你们完成这个任务。

“三年!”

“他不敢,你接着翻,告诉他们,老子来山东是帮他们做事儿的,没有老子,以后他们在山东什么也做不成!

“二爷,总督大人想问你,塔埠头的事情,可否停下呢?”

李大成没让他太煎熬,伸手就拧断了他的脖子,几个月的恢复。虽说依旧是一副瘦骨嶙峋的样子,但李大成觉得,自己双手的力道,比之前强了不少。

“跟胶济铁路一样吗?”

不调动,就没了诚信,真调动了就没命了,调一千人马一万百姓,这个威胁不到胶澳,军人跟老百姓,德国人应该分辨的出来,若是猜中了,以后德国人就离不开他了。

老子今天若是死了,胶济铁路明天就会被拆毁!”

“二爷。”

“你不错!这是一百两银子的银票,算是见面礼了,告诉罗尔曼,让他召集一下胶济铁路的工程师,咱们先不忙着谈塔埠头的事儿。”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呵呵……问问罗尔曼,还想不想谈事儿了?

“可以!

不顾总督与司令的争论,翻译硬着头皮,大声将李大成的话翻了过去,胶济铁路这个词儿一出,罗尔曼两人的争吵也停了下来,胶济铁路是德国在山东利益的关键,涉及到了胶济铁路,一个买办的生命,还不足以影响大局。

“再加一条胶沂铁路呢?”

箱子、死人被拖了下去,德国工程师们也到了。看了看一脸担惊受怕的翻译,李大成开了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