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粮荒(中)(1 / 2)

大时代1900 没落皇朝 2052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北方运送粮食,主要靠的不是驮马而是人力,一个人或两个人一辆小推车。推着一千斤上下的粮食,一步步从江苏到山东,一天能走三五十里就是好汉子了,多半人一天也就二三十里的路程,运力不足消耗太大。一下就卡主了李大成这边的咽喉。

粮荒来了,见师叔李大成还有心思做这些琐事,李存义也有些按捺不住急脾气了。

“发昏当不了死!这个时候不能乱,事情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回到府城之后,你再让人探探胶澳有多少存粮,港口有没有停靠的货轮。

鲁北粮荒,缺的只是市面上流通的粮食,老百姓的手里还是有些粮食的,即便真的无粮可运,鲁北这边也能坚持一两个月的。

与不出力的人不同,不出力一顿半斤粮也足够吃饱了,可出死力的人。一顿动辄两三斤粮食,蒸熟之后半斤重的高粱米窝头,在胶州府出死力的人,九成九一顿能吃三个。吃五六个的也不稀奇,有些肚量大的一顿能吃七八个甚至十个以上。

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比出在敌人身上,可要严重多了,出在敌人身上,只能算是粮道被断,接续上也就没问题了,可出在了自己身上,那就是粮食不够用了,冬春之际,李大成也不可能凭空变出粮食,一旦真的无粮可用了,那麻烦就真的太大了!

有心要缓解一下气氛,可话说了,饭桌上气氛还是一样的凝重,粮食是事关生死的大事啊!

“这段时间,老六那里至少应该有几十万石的粮食,都给鲁中跟鲁西截下了?”

粮荒,只是市面上流通的粮食不多了,并不是说今天粮荒每天就无粮可吃了,鲁北虽说出现了粮荒,但老百姓手里肯定是有存粮的,存粮是命,老百姓不会轻易卖掉手里的存粮,靠这些零星的存粮,拖延一两个月应该是可以的。

“电报上说,还有三十万石上下!”

回去的时候,走塔埠头吧!让詹眷诚来艾山一趟!”

继续给李二爷做推拿,费绳甫也在帮着一脸为难的王茂斋说话。

习练太极至少十五年了,王茂斋自认胆气还是高人一等的,但见了李二爷的凶残目光之后,他只觉得一下子就坐到了冰窟窿里,头皮发麻、尾骨发寒!

吃过了早饭,李大成带着李存义试了试王茂斋送来的十几副铜护拳,除了一副最简单的铜板护拳有些难看之外,其他的护拳,也算是下了功夫的。

“肃堂,你带着这副铜板护拳,走一走各处窝棚,看看尺寸合不合适!”

没有活计的冬春之际。一家人七八口人一天能吃一斤粮就算是不错的日子了,山东的绝大部分百姓,这个时候,每天能吃到嘴里的只有两顿稀粥而已。

大清的粮食大局,总量略有不足但可以勉强自给,大清出现粮荒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大范围的灾荒,二就是人为灾祸了。

见李二爷有些不信,王茂斋又重重的重复了一遍。

搓着牙根,阴狠的问着王茂斋,李大成心里的杀意浓得化都化不开,这次粮荒涉及的可不只是一个胶州府。而是整个鲁北啊!至少数百万人要面临断粮的危机,一旦粮食没了,还不得再闹一次义和团啊?

铁路支线、塔埠头港、黄岛采石,都是重体力劳动,近二十几万百姓劳作,一天消耗的粮食,对他们而言就是天文数字。

六爷从南边运来的粮食。现在根本过不了鲁西与鲁中,一旦粮食到了山东境内,顷刻之间就会被抢购一空!

不说在工地上干活的人,就说在唐王殿的这几个吧!李大成、钱老八、李诚有、费绳甫外加一个胶州厨子,一共五个人,一天四顿饭,一天吃多少呢?从外面买来的羊。一天一只不太够,还要配些鸡鸭鱼肉之类,白面馒头平均一顿两屉,土豆、白菜不算是饭。

“二爷,鲁北粮荒!”

这就是五个人一天要吃的粮食,李大成一个人就要吃差不多六斤馒头、六斤肉类,为什么吃的这么多呢?消耗太大,早课第一件事,上下艾山一趟,至少五公里路程,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长跑之后是半个小时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之后,是半个小时的对练,对练完了,还是半个小时的力量训练,一趟早课脱一层皮。

“二爷,粮荒非是小事儿,你还得拿个主意啊!”

“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乱什么乱?

“师叔,大事为重啊!”

听了王茂斋的解释,李大成一屁股坐到了床榻上,原因他明白了,确实是出在了胶州府的身上,更准确的说法是出在了自己的身上。

让他找,只要是人能吃的。能填饱肚子的,什么粮食都成。

苦涩的应下了师叔的要求,李存义也很是无奈,打拳、教拳他是好手,但处理粮荒这事儿,非李二爷李师叔莫属,他也只能在一旁看着了。

二爷,这次粮荒的原因,就出在咱们这里啊!咱们一个半月的功夫,吃完了大半个山东要吃到明年夏天的粮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