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手下人的能力最大化,也是李大成的职责之一,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有些时候,卓越与平庸仅是一个选择而已。(未完待续。)
说到东三省,王五又想到了津沽血战,这才安稳了多久,又要大动刀兵了。
“嗯!大掌柜这称呼不错,赶明儿我得弄真格的个大掌柜来当当了。
这段时间,对振威军势力的发展很关键,只要能让东三省的振威军站住脚。以后关外振威军的兵源就无穷无尽了,有了无尽的兵源,北洋或是北洋新军,只是一帮乌合之众而已!
“可真是受累了,但咱们这些人能折。你李二爷的面子不能折,底下那些小年轻,学了点皮毛就想跟老辈人动手,咱们这些老辈人,总不能折在那些皮毛功夫上的。
人不够就雇人,钱不够找老六,这些小事儿,还用我给你说?”
五六十岁的人了,跟小年轻一样,天天进行高强度的体力训练,这对李存义跟王五来说,也算是极为不易的。
只想着听令做事的手下,再多也没屁用,能自个儿做事的手下才是最好的手下,那样一来,他李大成要做的事情就简单了,只要牢牢的抓住振威军的军权就好!
“这段时间。可是让五哥受累了,不忙在一时,您先换了衣服再说话。”
密电,这个很简单,找两本书,定个翻译的规矩,就是密电了,可这些东西经由别人掌控的电报局发出去,不是惹人注目吗?
“不能用书信,五哥你将这些话记住了。说给贝勒爷身边的顾先生就好,他明白的!
东三省的事情,不能急于一时,前几个月的时间,振威军能安顿好就不错了,仓促开战,只能让老毛子警惕起来,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让振威军在东三省站住脚,并在一定程度上熟悉东三省的地理与天气。将来才能慢慢的拖死老毛子。
体力衰退是一个原因,岁数大了不能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了是第二个原因,王五跟了李大成,也跟李存义一样,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不为别的,只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战力,不然反应跟不上,武林名家照样也会在小河沟里翻船的。
这段时间,先让他们学拳练枪,养好了身子骨,半年之后,我去一趟!”
“人不够就请啊!你是账房,这事儿你说了算!”
“二爷,茂斋这就去办!”
说着话。王五披上了一件棉袍,领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京师王五爷,多大的名声啊!底下那些年轻人,学了手艺就想试试手,在这事儿上王五不敢失手,一旦失了手,就是丢了李大成李二爷的脸面,快六十了,还要苦练本事。他也多少有些牢骚的。
还有就是振威军伤兵的事儿,让他们也携家带口来山东吧!我给他们生计!”
李大成进胶州府内城,找的人自然是王五,自振威军北进之后,东三省那边终于有了一个发展的机会,李大成自然不会错过,有些事情可以用电报传递消息,但有些事情不能,没有自己的电报线路,许多事儿都不好去做啊!
听了李二爷这话,王茂斋真是气结了,好嘛!要么不做,要做就是急三火四的来,无奈的望天夸了一句二爷的魄力,王茂斋也不说话了。
“先说话,这刚刚练完了,身上还热乎着呢!”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胶州府的事儿,我交给你茂斋了,什么事儿你都得做,还得做好,你做不好才是我的事儿,知道了吧?”
“二爷,茂斋明白了!”
“越快越好,最好能在半月之内!”
大成,这次又要做什么?可是为了粮荒的事儿?”
“明白了,我这就去办,多少天把话传到东三省?”
“嗯!事儿做不完就多招人,你手里的功夫千万可不能荒废了!
“大成,你怎么来了?连夜下的山?”
听了李二爷的实诚话,王茂斋翻了个白眼,早有这话,您不早说?
“让他们在老一辈手里吃些亏没坏处,就这么着吧!三五年我还顶得住!
扫了一眼实诚的王茂斋,李大成的眼神也有些揶揄的意思,看到这样的眼神之后,王茂斋这个实在人也被气坏了。
有了密电提醒,看着桂顺做事,有些人就能看出李大成的谋划,没有无线电或是自己的电报线路,最安全的通信方式,就是口口相传这个最原始的通信方式。
让他们按着前次老毛子五路入寇的路线,向东三省扩散,除了要购置土地建立村镇之外,每村每镇都要有避难的地方,选择落脚点的时候,最好选在靠山的地方,这样也便于家眷藏匿!
找几个记性好的。跟你一块记着,路上若是遇着麻烦,人可以死,但消息不能露出去!”
“五哥,这大冷天的,换了衣服再说话。”
做账房,你也就一般而已,做拳师,你是上上之选,这段时间,选几个合适的弟子,胶州府的事情,学着我的样子来做,总揽一下大局就好,实在不成,我让老六给你找个替班的。”
只要是闲着的,只要是做过买卖的,只要是会写字、记账的,不管是胶州府还是其他地方的人,只要愿意跟着咱们干,咱们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