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鼠疫福泽(八)(1 / 2)

大时代1900 没落皇朝 2007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这个回答,二爷李大成用的是汉语,后面的问题用的是英语,二爷,对面那位显然是不理解其中含义的。回头问了问一个中国通船主,他那边也明白了二爷的意思,比六爷地位高也就是了。

虽说还没有具体谈买卖,但英国人的大体路数,李大成几句话就摸了个大概,这好事儿也是源自鼠疫呐!若没有八国联军的退兵,没有东三省老毛子的撤军,哪来的这等好事儿呢?(未完待续。)

在王茂斋的引领下,李大成到了码头近处的一处货仓之中,不大的一会儿,王茂斋便引了三个洋鬼子来到了李大成的跟前。

虽说大清在津沽打了一场不错的阻击战,但英国军方应该还是不会看好东三省的振威军,一旦官方参与训练振威军,一旦振威军败了,一旦被沙俄知道了,那沙俄与英国就会有直接冲突。

“那你为什么来胶州湾?”

详细的解释了一下,自己要在塔埠头卸货的原因。这位少校片刻之后就给了准确的答复。

这个时候的李大成是很有自信的,即便玩枪,他的速度也比之前提高了不少,三五个人,最多五秒就能解决掉。

听完之后,李大成暗道一声果然,现在的远洋货船大多是铁木结构的,纯木壳海船越来越少,纯钢壳的海船数量更少,英国籍的钢壳海轮,海军那边肯定是要登记在案的,这类型船舶的买卖,也不可能由船主一家说了算,可这两艘刚刚下水不到两年的新船就卖给了他李大成,这里面果然是有陷阱的。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从津沽下来的几万振威军,如果有枪有炮。也不是不能跟老毛子的正规军放对儿,但那几万精锐,被齐世铎这边分走了五千,京师还留下了大半,现在东三省的振威军,比之振威军刚刚建成时的战力。强点,但也有限的很。

对了你叫什么?我总不能称呼你少校吧?”

“可以!但最多只能卸下五千人的装备!”

有了海外的军事援助,英国陆军精锐直接参与指挥、训练振威军,只要有一百多人的中层军官,就足以让振威军的战力在短时间之内飙升数倍,战力飙升数倍,接下来的战争之中,伤亡数量就会大大减少。

看着李大成在甲板上转了一圈,莱恩主动上前,带着他下了船舱。

果然合作也是有条件的,听了少校的解释之后,李大成停住了步子,回头笑眯眯的问道。

说话简洁明快,行事干脆果断,被拒绝后,李大成试探了一下这位英籍少校,绝对的职业军人呐!难道这次还有别的好事儿?

心里有了大致的猜测,李大成这边也不犹豫,起身就要去见王茂斋口中的英国商人,这是个机会。李大成迟迟不让北上的振威军发动,有振威军立足未稳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还是振威军与老毛子军队实力上的差距。

开春在即,一旦东三省的冰雪消融,缓过气的老毛子势必要卷土重来,东三省的利益太大,木材、矿产、沙俄建造的东清铁路,若开春之后。东三省能挡住了老毛子的卷土重来,英国人入住东三省的机会,就太大了,其中的利益更大!

“交易取消!”

在远东沙俄有绝对的地缘优势,一旦直接冲突,吃亏的很可能是英国。

东三省的事儿,不同于英国帮助北洋训练海军,有了前次的沙俄五路入寇,近期的振威军势力北上,东三省那边一旦开战,就是大规模的战争。

“二爷,此人行走之间,颇有些难缠,只怕也是个洋人的练家子,来的时候,我看过的腰间,鼓鼓囊囊的有东西,您去,只怕不妥吧?”

“那就是军方的朋友了,多大的单子?”

之前药材换武器时,英国人恐怕还没想明白,现在想明白了,布尔战争之中积存的武器,也该消化消化了,一场布尔战争。英国人投入了数亿英镑,军械军资的数量肯定是天文数字一般,撤出一部分无关紧要,或是二手的军械,既换钱财也换利益,也算是正当其时。

“不是!将军?”

知道拗不过李二爷,王茂斋也没多多余的劝说,他的职司就是保护李二爷安危,实在不成,上就是了!

三个月之前,李大成有伤在身不能轻动,现在就不同了,他的伤势恢复了,体力经过在艾山的强化训练,也不止增加了一筹,形意的炮拳、崩拳,他也得到了神髓,基本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说这话的时候,李大成站了起来,向前走了几步。那位少校却一脸苦笑,后退了几步,这戒备的心思挺重啊!

听到退役军官四个字,李大成的眉头一挑,这是好事儿啊!

布尔战争。现在已经算是结束了,腾出手的英国人,想要东三省,他们自己出手是不成的,布尔战争的耗费太大。再在远东打一场这样的战争,于英国政权的稳定不利,自己不能打,只能找代理人了,桂顺桂贝勒不正是最好的代理人吗?

一听是少校,李大成的又改变了一下坐姿,来人是中校、上校也好过少校的,少校,多半是团级主官,这基本是战斗在第一线的最高级将领了,无论哪一国,中校以上的将官,都很少出现在真正的战场上,少校算是校级军官里唯一的例外了,当然海军、特种部队是不作数的。

摇摇头回答了李大成问题,这个少校又问起了李大成的权力。

“说了算!私人的?”

英国人主动靠上来的原因,李大成一想也就明白了,不是山东,也不是南方,而是处于真空期的东三省,沙俄势力撤退,只余不多的护路队在东三省,现在的营口旅大一线,说了算的既不是老毛子也不是英国人,而是暂代东三省军政的盛京副都统晋昌。

用英语回答了洋鬼子的问题之后,李大成也提了一个问题,来人四十多岁,一米八左右的身高,身材精悍,小麦色的皮肤,这样的白人,应该在非洲呆的时间很长,再看他手脚的位置,进屋之后,这人也一直在戒备着。

“六爷?”

四十多岁的年纪,怕是战斗经验、战斗力最巅峰的时候了,这样一个少校,值得李大成谨慎对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