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累跑的工程师(下)(2 / 2)

大时代1900 没落皇朝 2179 字 8个月前

回去之后,有合适的人物,给我物色几个,你也知道,我这边缺人的,但受累的事情,就别说了,若让人知道,我把你给累走了谁还敢来?”

临别在即,李大成心里有不舍,但他知道,詹天佑必须要回去的,将不舍藏在心间,李大成开了几句玩笑,就算是作别了。

刚刚那些就足够你吃十年了,十年之后的事儿,我也不能预料的!

建粮仓的时候,眷诚不妨实践一下,弄一些简单的修路建房著作出来,再培养一批可以修路、建房的工头。”

直接吃了第四个鸡蛋,詹天佑问出了自己的疑惑,修桥铺路是好事儿,建豪宅才是屈才呢!李二爷这样的侧重,还是让詹天佑有些不理解。

“学以致用、实践教学、边干边学!”

“二爷莫急,这刚干完了一半,再过两月,气温转暖,围墙、山墙内外会另附一层条石、青砖,为了省料,条石青砖都是平铺在墙壁上的,按这样的物料消耗,条石、砖瓦、木料加在一起,三百两出头儿。

建筑工程是有历史的,而不是凭空蹦出来的玩意儿。

“二爷……”

“二爷眷诚一人不够,怎么才能多教一些学生呢?”

一国一族的崛起,靠的可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一群人的努力,振威军不成,那就得继续死人,要么死到振威军成了精锐,要么死的国破家亡,就这两条路可走,想缩头,李大成会在背后推动波澜,要么死要么崛起只有这两条路可走。

一个钱能通神,其实就是李大成的回答,有些事儿只用钱就能办到的。这样的事儿,其实也最好做,真正难得不是建筑的中西结合,而是去改变人心。

“那就下次看机会喽……

詹天佑吃不下了,李大成也结束了这次问答,许多事情,他也只能说个大概,具体怎么去做,怎么去解决问题,还得让詹天佑以及将来的人。一点点的摸索,能给詹天佑打开这扇门,就是李大成的极限了,让他指导具体的中西结合,他也没这个能力。

北上的时间,詹天佑这边所余不多了,陆路快马半月时间堪堪能赶到山海关,再不启程,就要违背朝廷的调令。

你若建一座豪宅,又有多少人能看到?

你说,这大运河的修建,没有都江堰、灵渠、大汉漕渠,能建成吗?

无奈的吃下了第三个鸡蛋,剥开第四个鸡蛋准备着,詹天佑也认命了。

“二爷,眷诚实在是吃不下了。可我这边还有问题!”

说罢!詹天佑跪地行了拜师礼,之后,带着一身的疲倦走向了码头,看着詹天佑远去的身影,李大成看到了不少的希望。(未完待续。)

二爷,今日眷诚就要北上了,相识三月余,眷诚与二爷说话不多,但二爷对眷诚的谆谆教诲,眷诚谨记在心,眷诚这一生,有三个蒙师,一是教导眷诚识字的先生,二是耶鲁的洋先生,这第三位蒙师也是给眷诚启发最大的,那就是二爷您!”

“久坐,这沙发比硬板凳舒服;如厕,冲水马桶比夜香桶干净;行走,蒸汽车船比咱们的车船便捷。

铁路、桥涵、水坝、厂房,在如今的大清,也算是曲高和寡的东西了,人才、是基础,人、才是基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眷诚,你建一条铁路。多少官绅能看到,不多吧?

“二爷,这建筑工程的中西结合,为何要从两千年前开始?”

“这是第三问,鸡蛋!”

“二爷,眷诚还是有些不明白!”

做事儿就跟做工程一样,总有难关、难点。这些都是要一点点克服的,指着别人指点你、帮助你、扶持你、提拔你,永远难成大器。

凡事都有个接受度的,各地士绅认为修铁路、建矿场,是坏风水、断龙脉的坏事儿,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洋务真正的好处,真正感受到了,还会有这样的说法吗?

“大运河修整即将开工,就从大运河说起吧!

一眼看去,屎黄屎黄的大成公分号,很是让人无语,除了青色的屋顶之外,从围墙到台阶,全是夯土弄出来的,若不是有屋顶门窗这些东西,远远的一看,还以为是一堆荒土呢!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翻着白眼咽下了第六个鸡蛋,詹天佑感觉有些时候,吃的太饱也是遭罪啊!

“能建这个工头有多少?”

但真正要实行起来,这个顺序是要倒转的,第一位是住宅,因为它能直切的让人感到舒适;第二位是厂房,因为它能给很多人带来利益;第三位的是桥涵,因为它能通达南北;第四位的是铁路,因为他会加快货物的流转速度;这第五位的水坝,十年工程百年大计,但好处却是许多人看不到的。

公务在身,眷诚就不跟二爷客套了!”

“蒙师不敢当,咱们就算是朋友吧!

三天备料打地基,八天的时间建造,总共用了十一天,第一座占地十亩的大成公分号就封顶了,上梁覆瓦的这天,李詹两人,才再次聚首,看着有些粗糙的建筑,李大成这边不是很满意。

没有第一时间为詹天佑解惑,李大成依旧执着于一个鸡蛋一个问题。

“一个鸡蛋一个问题。”

说着李大成又推了一个鸡蛋。到了詹天佑的眼前,无奈的看了一眼李二爷,詹天佑只能带着苦笑,吃了第二个鸡蛋。

“二爷,中西结合要有侧重,这起步之时,当侧重那些呢?”

建筑史,就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可惜,史记两千年,儒教经义的著作如恒河沙数一般,建筑工程的著作却寥寥可数,许多伟大的工程,在史书之中,只有几个字的记载,这无疑是独尊儒术的恶果,这也是整个民族的损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