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推波助澜(下)(1 / 2)

大时代1900 没落皇朝 2205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牵扯到医府的粮食,就牵扯到了医府的几万学童,医府的几万学童,数量可不少,六七万应该有了,这些学童是哪里的,是津沽大战之后的遗孤!这个话头,就有些棘手了。

桂顺在山东大开杀戒,消息传开之后,许多京师官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大事不妙,桂顺在微山做的事儿,可不是杀一儆百这么简单,而是真正的对着筹建医府上下的官员挥动了屠刀。

盛宣怀近期与张之洞有些暧昧不明,张之洞可是一心想进京师的,这样的事儿让盛宣怀知道了就是让张之洞知道了,张之洞若是知道了,必然要在地方上做文章,张之洞、刘坤一这些个疆臣,又有哪一个是省油的灯,这些人李鸿章也压不住的,张李可是正儿八百斗了许多年的政敌了。

派人快马传递消息,从京师到济南府,从济南府到兖州府,最快也得五六天的时间,路上稍一耽搁,就得小半月的时间。

中式园林对于土地平整与否的要求不大,只用了三天的时间。李大成跟孔孟两府的工匠们,就定下了大致的规划。

想明白了就得行动,可到了行动的时候,京师的官员们消息渠道上又遇到了麻烦。传递消息什么最快。无疑是电报,可电报不能用,电报总局掌握在盛宣怀的手里,用电报,京师这边前脚发了点报,盛宣怀那边后脚就能知道事情的始末。甚至于,消息到达山东不如到达上海道的速度快,因为人家是正管呐!

山东传出不利于桂顺的消息之后,前期慌乱的微山官员们也得到了喘息之机,正当这些筹建医府的官员们在微山湖畔弹冠相庆,准备迎接桂贝勒倒台、塌楼的时候,京师那边却慌了。

事情闹大了,朝廷要作何反应?只有肃贪这一条路可走,肃贪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也是朝廷维持其统治,最好的法子,这事儿朝廷这边也没什么不可接受的。

微山医府大有起色,舆论战场也是一样,随着事态的发展,南边的一些人,开始对京师的官员们口诛笔伐了,现在这个时候,就无须李大成跟顾其行推波助澜了,南北的枪手炮手们,自然而然的会接过征伐的大旗,现在李大成他们需要做的只是看戏收钱而已。

一个王爷一个贝勒号召,加上之前中医的名声,许多外国人也开始往微山这边扎了,对于外国人,李大成也提了一个要求,孔府、孔庙、孟府、孟庙以及未来的医府,三百里之内不能有教堂,一旦有人违规建造教堂,所有外国人都要被驱逐出医府的范围之内,之前有的要搬离,不然就不允许任何外国人学习中医。

医府有了大致的谋划之后,李大成这边直接就甩开了筹建医府的那些官员们,确定了费绳甫看上的那块荒地轻易不会被洪水淹没之后,工程也就立马开始了。

官场之上欲扬先抑自污己身的例子也不鲜见,京师这帮人都是混迹于官场一辈子的老妖精了,你放个屁他都知道吃的是菜喝的是什么酒,李大成跟顾其行的阴毒招数,瞒不住官场上的老油子们。

筹建医府的银两、粮食,在桂顺限定的三天期限之内,被送回了大半,但还有小半没有被送回,尤其是粮食,之前发来微山的大多是南边的上等大米,这个时候,山东官府就是再有本事,也很难筹集到几十万石上等稻米的。

有了医府这个大工地,桂顺这边又有了调兵的借口,以维护医府工地为由,他向山西请旨,调五千振威军入驻微山,这个调令,老娘们那边应该也会点头的,有了这五千振威军,微山这边也就成了振威军的地盘。

这样的要挟也是很好使的,洋鬼子对于中医有需求,兖州府又是儒教的圣地,这样的要求,即便他们现在不接受,以后也得接受,不接受是不成的。

一般像医府这样大规模的建筑群,都要专门制作物料的,但李大成这边的时间给的太少,就只能用普通的物料了,这样一来,除了对木料的要求较高之外,砖瓦石条这些东西,都是没有什么难度的,木料,李大成不担心,胶州府那边有一批,而且自从在美国那边下了订单之后,北美一带的木材商们也看到了大清这个市场,最近胶州府跟南边的一些商埠,都有来自北美的木材船只,高档次、大规模的优良木材,有了北美的木材商,也缺不了的。

临时医府工程开始了,那几万学童,也开始了队列的训练,有了足够的粮食之后,再看这些学童,一个个脸上满满的都是生气,这些学童,将来就是医学家、科学家、军事家、政治家等等等等,这才是一国的希望所在。

费绳甫这边,最近也忙的脚不沾地,除了在建的临时医府之外,微山岛也是医府的所在,李大成给费绳甫安排了一项任务,就是带着各地的名医,依照他们的想法,在微山湖周围选地建造别院。

这把屠刀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两个字,株连!一旦事情闹大了,朝廷必然要有所反应,这反应不可能是在桂顺身上,桂顺是振威军的统帅,不提振威军对朝廷的作用,单是军令杀人主帅一言可决,即便桂顺杀错了,最大的罪责也不过是闭门思过而已,现在的朝廷需要振威军来震慑外洋。

涉及到进京与否,张之洞刘坤一肯定会不遗余力的,疆臣不入京师,等级上始终差了那么一点,张之洞想进京师,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洋务开始,这位就想挤进京师的,这些年做的尤其直白,他知道了这事儿,不大做文章才怪呢!

桂顺没事儿,就该微山那些官员倒血霉了,官场上的攀扯,一个小案子,有可能牵扯到数十年之前的大案子,案子不管大小都能毁人前程的,医府的事情涉及银钱流转、粮食挪用,这些在官场上总结成一个字,那就是贪!

南北内外群情滔滔,事情的主导者李大成,却在跟一群工匠。商讨临时医府的筹建,孔府、孟府对于在微山筹划医府也很是支持,不仅送来了历朝历代整修孔府、孔庙、孟府、孟庙的图纸文字,还送来了数百专门维护这几处所在的工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