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路在何途(1 / 2)

贞观帝师 石肆 1763 字 6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天色已亮,一道朝阳万丈霞光,夏鸿升抬起了头,将那轮红日尽收眼底,胸中万千笔墨,只待手中笔成,便要以人为笔,以世界为卷,书画三千里,续写一段永远繁盛的大唐!

中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少惊才绝艳之辈,而今安在?

夏鸿升闻声回头一看,恩?怎么回事?自己竟然没有回家,而是站在当街之上,身后的青石大街上,山长在,师尊也在,徐齐贤也在,还有几个侍从,都站在自己的身后,老山长捋着胡须,笑意吟吟的看着自己,师尊也是在捻胡须,一副骄傲的不得了的样子,徐齐贤抓耳挠腮的,激动的两眼通红,跟要吃人似的。

夏鸿升直起了身子,一晚上的时间,终于想清楚了自己要走的道路,要达成的目的,此刻顿觉浑身舒泰,念头通达。人有了目标,就会变得不一样,此时的夏鸿升,再也没有之前自从到了这个时代之后的迷茫来,知道了自己要做什么,知道了自己要怎么去做,有了这个目标,人就轻松且活泛了起来,充满了希望。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自春秋起至今,已然遍地儒生。我为何不可仿效孔子,将科学的思想传播开来,培养出这么一群人来?

孔夫子没有我可以看穿千年的眼光,而我却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我的起点眼界相比唐人何其之高,我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王朝的更替,我知道封建王朝的弊病何在与脱解之道,我知道社会会朝着哪一个方向前进,我不会摧毁这两疾驰的马车,我会培养出一群人出来,然后同他们一起,改变这架马车飞奔的方向!

可是看看样子,也不像。

只是,众人的心中都犯起了嘀咕,猪下水?这小子莫不是在编排我们吧?

从书院里出来,夏鸿升知道,自己还是没有真正融入到大唐的生活中去。方才在书院之中,看那一众学子,看王玄策,令夏鸿升突然间生出了一种超然于外的视角来,好似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从上往下俯视的局外人,兴趣起来,就随手捏起王玄策这个角色帮他走了一步,兴趣过去,便又收回了手来,静静的作壁上观,下意识的,就将自己置于先知的地位,就仿佛穿越在一部非常真实,又非常漫长的历史长剧中。夏鸿升知道,自己的骨子里,还是那个存活在数千年之后的人,而不是大唐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没有摆正位置啊!夏鸿升默默摇了摇头,回去看来是不可能了,想要在这个时代好好的活下去,就要真正的融进来。可那领先了数千年的知识,每每看到落后的唐人,却总是生出一种想要改变他们的冲动。

这一群人,要有先进的思想,要有开阔的眼界,要掌握与我同样的知识,更要超越我,到大唐的各个领域去,才能推动这架已然太过沉重的马车转向。我需要这么一群人!他们要像这儒生一样遍地都是,可他们不能像儒生一样迂腐,他们掌握着领先了数千年之久的知识和思想,他们必须把那些领先的知识和思想遍地开花。

一个又一个的路人从夏鸿升的身侧匆匆过去,日渐西沉,天渐昏暗,夏鸿升一动不动,周围好心的商贩已然收摊了,正犹豫着走过来想要看一看这个木偶似的人来,却被旁边突然伸出的一只手给拦了下来,然后轻轻的摇了摇头。

命夏鸿升在前面领路,颜师古自己则慢悠悠的走在后面。那道关于夏鸿升的奏折终究没有写完,少年人心性未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或许,把他过早的放到那个环境里面,反而会磨灭了他的灵性,亦或是揠苗助长,毕竟朝堂里污浊如斯,若是心术被带坏了,又天纵奇才,反倒会成了大唐的不幸。

“刘方去给你送茶叶,见你在路上走着走着就停了下来,似乎思考东西入了神,一时间只感内心,不觉外物,于是自己在这里守着你,又托人去书院告知了老夫,去你家告知了你嫂嫂。你需好好谢谢刘方与你徐师兄,他们在这里守了你一夜。”颜师古一边捋着胡须,一边笑道。

可要是有很多我呢?或者说,要是有很多个,在各个领域中,都拥有像我这样,掌握者领先的知识和思想的人呢?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十万个……当大唐的社会中,都是如我一样的人,那这个大唐,该是一个多么先进而强大的大唐!

只是螳臂当车,自己这么一个小小人物,真的能够撼动历史这巨擎的车轮吗?不行!当然不行!一个人当然不行!

青石的街道上静悄悄的,只有春日尚显料峭的风轻轻淌过,天上没有月亮,幕布一样的天空缀满宝石,一闪一闪的,像是在对夏鸿升眨着眼睛。

夏鸿升话音刚落,只见先生一脸呆愣,一副似乎觉得自己听错了的样子,徐齐贤脸色瞬间惨白,若不是山长与自己师尊都在,估计立马拔腿就跑了。颜师古一脸淡笑,无波无澜,侍从头子刘方看了看颜师古,于是也决定学着面无表情,无波无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