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推荐了郭嘉等人ォ,更为曹操确立了目标。
无怪曹操那时曾对人说,荀彧就是他的张子房。只是随着曹操事业的不竭成长,特别是在汉帝东归之后,荀彧和曹操之间,就呈现了一道裂痕。
曹操一直希望,能与荀彧共创一段君臣相知的佳话。
可随着那裂痕不竭扩大,也使得两人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转变。
此次荀彧献策,让曹操恍如又回到了当初在东郡时,荀彧为他出谋划策的时光。看着荀彧,曹操脸上不由露出了一抹笑容,暗自点了颔首。
孤有文若,大事可期!
不过,让曹彰主持征伐巴郡之战,真的合适吗?
曹彰今年不过ォ二十二岁,这么早就独领一军,恐怕
“老严颜之名,孤曾闻新武侯提过。
当初张松前往荆州时,孤听人说,新武侯对严颜极为重视,更有‘巴郡严颜若在,则西川固若金汤’的说法。子文这些年,简直是有些上进。但要和严颜对决,孤还是有些担忧,子文非严颜敌手,文若以为如何?”
荀彧马上笑了!
“正因此,ォ要子文出面。”
曹操忙问:“此话怎讲?”
“臣亦因新武侯,而知巴郡严颜。
当初严颜返回巴郡时,臣曾请人,对西川做了一番了解。这严颜乃巴郡豪强身世,颇有威望。其人善战,更熟读兵法若以力敌,严颜借巴郡之险,有张任冷苞之人协助,想要攻破,困难重重。但严颜对新武侯,却是颇为赞赏。两人后来常有书信往来,关系很是亲密
严颜这人,性情高傲。
若派个轻易人前去,恐怕未必被他看重。
但世子不一样他与新武侯有师生之谊,更兼兄弟,严颜也会看在新武侯面子上,不为难世子。若能使新武侯书信一封,说不得可以使世子,事半功倍。若换个人,怕难有效果,唯有世子出马,方能胜任。”
曹操,陷入了寻思。
良久之后,他突然一咬牙,颔首道:“文若说的极是!
便让子文统兵不过江东方面,单凭邓范和魏延,恐未必能招架太史慈。
使子丹前往督战,也能避免万一。
还有,命东陵岛周仓,广陵太守庞德,也一起动作,务需要牵制住孙权戎马主力,不成使其增援西川。其余各部,也全都行动起来。待新武侯返回之后,孤自有放置。所费辎重粮草,文若当尽快做出章程!”
“喏!”
荀彧闻听,立刻插手应命。
++++++++++++++++++++++++++++++++++++++++++++++++
陪伴着曹操令下,曹魏戎马,立刻调动起来。
贾诩在凉州,征召五十军府,戎马四万余人。同时更有并州邓稷,调动三十府戎马,约两万人,在汉阳集结。而京兆尹徐晃,则征伐八万军卒,随时待命。
幽州、曹州两地戎马却是没有大规模调动。
不过为避免鲜卑异动,还是进行集结,于彰城郡征发三万大军,提防轲比能趁机作乱。
各地戎马,调动频繁。
而远在高句丽郡国内城,曹朋则迎来了一批客人。
“文成先生此次身涉险地,劳苦功高。”
在国内城的高句丽皇宫里,曹朋举起酒杯,走到一个酒案前,躬身一礼,“请先生满饮此杯。”
那酒案后,危坐一人。
看年纪,大约在五十出头的模样,面目丑恶,却身着一件黑色长袍。
见曹朋敬酒,他也不敢怠慢,忙起身一饮而尽。
“儒有何德何能,当得公子厚爱?”
这男子,正是李儒。
随着扶余国归降,辽东战事,已基本平息。
曹朋的日子,一下子变得悠闲起来,每日陪着吕蓝和大乔等人,游山玩水。
大乔,在半年前,正式嫁给了曹朋。
事情进行的极为顺利,就如吾粲在私下里劝说的那样:夫人可以失落臂自己,却也要为公子和两位姑娘着想。今夫人有家不得归,难不成要公子将来,也是落叶无法归根吗?女人在外,总要有一个归宿。新武侯与夫人年纪相当,又是个有情义的人,而公子对新武侯,也颇为仰慕。
既然如此,何不再进一步?
于夫人也好,于公子和两位姑娘也好,都是一桩喜事。
有新武侯在背后支持,夫人又何需担忧,他日不得重返故里?还请夫人三思。
吾粲是江东人,和乔夫人不是同乡。
但究竟结果都属江东,交流起来,自然也很是轻松。
吾粲是奉曹朋之命,刺探乔夫人的心思。这一来二去之下,乔夫人倒也心动。后来再刺探孙绍的口风,发现孙绍对曹朋,并没有任何矛盾,乔夫人这ォ算放下心来。不过,她恳请曹朋,不要兴师动众的大加准备,悄悄的嫁入了曹氏门中而今,大乔夫人,已怀了三个月身子。
曹朋身在国内城,颇有些乐不思蜀。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儒带着一干人,突然呈现在了曹朋面前
“我刺杀了刘璋!”
李儒开门见山,对曹朋道:“儒已完成了昔时与公子的约定今高句丽已亡,吕氏汉国从此稳如泰山。儒请公子履行昔时诺言,使儒离去。
儒愿留在吕氏汉国,为一富家翁。
只是犬子年纪已长,没必要使他跟随,就让他呆在中原,为公子牵马缀镫吧。”
李儒在成都,娶了三房小妾,并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而今,他颇有些功成名就,想要退隐山林的意思。
曹朋自然不会拒绝,他要住吕氏汉国?没问题!曹朋在宴请了李儒之后,便让他安设下来。
他也没想到,李儒居然会用这么一个办法,来完成他的使命。
用李儒的话说:“西川民生糜烂,继续滞留,意义不大并且大战将起,无需我在主持大局。此种状况下,刘璋继续活着,已没有意义。”
在李儒告辞的时候,他对曹朋道:“公子当作好准备,只怕就这几日,大王必有诏令,请公子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