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夜访布达拉宫(2 / 2)

重生女主播 白鹤凌 1989 字 11天前

&nbsp&nbsp&nbsp&nbsp喇嘛这个词,本意为无上,和汉人对德高望重的僧人尊称师父类似,堪为师者才称其为喇嘛。在西藏一般称呼出家人叫格隆啦。而林振邦称呼眼前的僧人为“上师”,显然是高看了他一眼。

&nbsp&nbsp&nbsp&nbsp试想,一个出家人,几十年来一直默默坚守着一道从来没有人进入过的门。就在暗号对齐之时,马上应声而开,这是需要怎么样的信仰和坚守?就冲着这份心劲,林振邦叫他一声“上师”也不为过。

&nbsp&nbsp&nbsp&nbsp这位僧人听入耳中,脸上依然淡然,只是双手合十,道:“请沿着阶梯,往上走至白宫,那里有值守僧人,可以引导你们。”

&nbsp&nbsp&nbsp&nbsp林振邦点点头,也不再多言,带着彭佳便拾级而上。

&nbsp&nbsp&nbsp&nbsp这也让彭佳明白,这道门开在这里,绝对是别有深意的,不然就不可能专门开出一个阶梯来让进入此门中的人行走。

&nbsp&nbsp&nbsp&nbsp“你都喜欢夜里进入这里吗?”彭佳故意问。

&nbsp&nbsp&nbsp&nbsp“你不觉得夜里比较安静,这样的布达拉宫才能更见它的本性吗?”林振邦似是而非地回答。

&nbsp&nbsp&nbsp&nbsp他在前面带路,高大的身影在雄伟的布达拉宫建筑群中,时而压短,时而被拉长,看上去变幻不定,就象他的整人个一样,给彭佳以神秘的感觉。

&nbsp&nbsp&nbsp&nbsp说到布达拉宫的主人,不得不提到藏传佛教的派别。

&nbsp&nbsp&nbsp&nbsp藏传佛教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以及影响最深远的格鲁派。

&nbsp&nbsp&nbsp&nbsp格鲁派由藏族僧人宗喀巴创立。“格鲁”意为“善律”,该派寺院组织严密,主张僧从严寒戒律,学经遵循次第,因而名声渐播。又因这一教派的嘈嘛头戴黄色僧帽,所以也称为“黄帽派”或“黄教”。

&nbsp&nbsp&nbsp&nbsp格鲁派禁止僧侣娶妻生子,宗教首领采取噶举派首创的“转世”办法承继,从而形成**和班禅两大转世体系。一世**喇嘛和一世班禅额尔德尼都是宗喀巴的弟子,延嗣至今**世系已传至第十四世,1989年逝世的班禅大师为第十世。格鲁一脉一直掌控着布达拉宫。

&nbsp&nbsp&nbsp&nbsp而林振邦今晚进入布达拉宫,正是要接受布达拉宫赋予的一项重大的任务。

&nbsp&nbsp&nbsp&nbsp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山”,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布达拉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

&nbsp&nbsp&nbsp&nbsp经过1300多年的修建历史,布达拉宫形成现在的规模。整个建筑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达117米,大小房间二千余间。布达拉宫作为历代**喇嘛的冬宫居所和西藏政教合一政治中心,它内部主要由**喇嘛宫殿,佛殿及僧院各政权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布达拉宫白宫顶层为**喇嘛宫殿,分东、西日光殿,其中既包括**喇嘛的生活起居处,书房,经堂等,又有议政、会客等场所。

&nbsp&nbsp&nbsp&nbsp布达拉宫内拥有包括**喇嘛灵塔殿在内的各类佛殿38个,还有规定拥有175名僧人的殊胜僧院一个,主要从事**喇嘛的佛事活动。过去西藏噶厦政权的重要职能机构也都设在布达拉宫,宫内的东西大殿曾是重要的宗教和政治活场所。布达拉宫是藏族文化的巨大宝库,宫内珍藏的各类历史文物和工艺品数量繁多。据初步统计,现有玉器,瓷器、银器、铜器、绸缎、服饰、唐卡共7万余件,经书6万余函卷。

&nbsp&nbsp&nbsp&nbsp等到身上微微出了一些汗,彭佳跟在林振邦身后,终于来到一间厢房内。值守的僧人一看到林振邦递上的一个古老的粘着火漆的信封,脸色顿时郑重起来。

&nbsp&nbsp&nbsp&nbsp他接过那个信封,拆开一看,便严肃地向林振邦双手合十,行了个礼,道:“我带你去见护法。”

&nbsp&nbsp&nbsp&nbsp“你留在这里等我。”林振邦对彭佳道,接着便跟在那个喇嘛身后,向曲径回廊的幽深之处走去。

&nbsp&nbsp&nbsp&nbsp留下彭佳一个人对着厢房发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