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太子有疾!(2 / 2)

大明假皇孙 花间无 2511 字 6天前

“回禀嬷嬷,小的没有问。”

“那还不去问!”郑嬷嬷呵斥道。

方义只好躬身领命,再次冒着大雪去了。

郑嬷嬷转头安慰着太子妃,自己的眼泪也掉了下来。

景阳宫一片愁云惨雾。

乾清宫。

朱允?终于发了一次汗,然后沉沉睡去。

黄御医重新给他把了脉,

“陛下,太子殿下,二殿下已经没了大碍。”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黄御医重新开了一个方子,

“这个方子在晚膳后服用。”

黄御医告退了。

大殿安静下来。

周云奇过来询问,

“陛下,要传晚膳吗?”

“晚膳?现在什么时辰了?”朱元璋十分惊讶。

“陛下,现在是初了。”

朱标起身道:

“父皇,孩儿带着?儿回去养病吧。”

朱元璋摆摆手,

“让孩子再睡一会儿,不急的。”

“云奇,传膳吧!”

周云奇躬身领旨,下去了。

朱元璋看看殿门,心里有些焦虑。

李院判怎么还没来?

晚膳来了。

朱元璋和朱标坐在上首,父子俩喝着酒,吃着美食,闲聊起大明的风物。

朱允通坐在下首,闷头吃饭。

不得不说,乾清宫的菜比东宫要好一些。

朱允?吃的十分香甜,

丝毫没有因为老朱,中朱在而紧张,

一天没正经吃一顿饭,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朱元璋看他吃的香,便吩咐道:

“把那盘元汁羊骨头给他,醋鹅也给他。

朱允?急忙起身谢过。

朱标看他竟然将一盆羊骨头啃了,还啃了几个羊头蹄,

“父皇,?儿像四弟,喜吃羊肉。”

朱元璋点点头,

“宁妃也是这么说的。”

朱允?醒了,闻到了食物的味道,耳边听到他们三人的说话声,想挣扎起身,和他们坐在一起。

可是他一点力气都用不上,浑身软瘫,头很疼。

努力几次失败后,眼角渗出泪水。

他多么想和朱允?互换一下位置。

宫女看了,急忙碎步过去禀报,

“陛下,太子殿下,二殿下醒了。”

“喂一点清粥吧。”朱元璋吩咐道。

晚膳都结束了。

朱允?吃了一小碗米饭,啃一大盆羊骨头,一盘子羊头蹄,最后还喝了一碗奶。

朱允?喝了小半碗粥。

朱允?肉足饭饱,很想回去。

在乾清宫,自己最小;

在长安宫,自己最大,自由自在。

可是朱标不轰他走,他就知道呆着,因为“二哥”在一旁养病,做弟弟的要照顾。

宫女送来香茶。

老朱,中朱去了御案旁坐下,话题只有朝政。

朱允?想看看书,打发无聊的时光。

他不想看四书五经,那玩意太枯燥了,

可是看游记、话本,老朱又该不乐意了,有一次就给他换成了四书集注。

看看老朱,朱允通眼珠一转,吩咐宫女道:

“取一本游记来,要有点意思,我读给二殿下听。”

这次老朱没有阻止,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就点头准许了。

朱允通拿着游记,来到朱允?身旁,

“二哥,晚膳吃的怎么样?”

“你要快快好起来,皇爷爷这里的肉好吃啊!”

朱允?幽怨地看着他,我都病成这样了,你还来刺激我,

你做个人吧!

朱标笑着摇摇头,

“臭小子,就知道吃了。”

朱元璋忍不住也笑了。

朱允?晃晃书,

“二哥,我读书给你听?”

朱允?闭上眼,沙哑着嗓子,有气无力地说道:

“我想静静。”

“静静?是哪个宫女?”朱允通故意惊讶道。

朱允?没有力气发脾气,甚至没有力气说话,只是向毯子里缩缩身子,

心里好气!

谁将这个无赖赶走啊!

吵死人了!

朱元璋已经哈哈大笑。

朱标被气笑了,

“?儿,让你二哥休息,你去一旁看书吧。”

“是!”朱允?等的就是这句话,

拿起书去了一旁,在不远处的一根烛台附近坐下。

大殿只剩下老朱父子的低声闲聊,偶尔还有朱允的翻书声。

外面隐约传来寒风呼啸声,大雪还在飘落。

终于,李院判姗姗来迟。

虽然在殿外抖了身上的雪,但是他眉毛、胡子都还挂着冰。

看的出来,他赶了很远的路。

李院判在太监的搀扶下进了大殿,放下药箱就躬身施礼,

“臣拜见陛下、太子殿下!”

朱标有些歉意,

“刚才黄御医来过,孩子没事了,让院判白跑了一趟。”

李院判急忙躬身道:

“太子殿下客气了,都是微臣分内的事。”

朱元璋问道:

“院判,令堂身体如何了?”

李院判急忙回道:

“?陛下,家母身体微恙,臣已经开了方子,没什么大碍的。”

朱元璋微微颔首,

“那就好啊!人老了,还是要多注意的。朕给你十天假,你回去侍奉母亲。”

李院判感动的眼圈都红了,急忙躬身谢恩,

“臣谢陛下洪恩!”

“云奇,去挑一支百年的人参,给院判带回去。”朱元璋命令道。

李院判感动的老泪都掉了下来,哽咽着再次谢恩。

朱允?远远地看着。

传闻朱元璋对身边的厨子,御医都很和蔼,不仅关心他们,还关心他们的家人,有困难就伸手拉一把。

即便这些人犯了错,也从不法外加刑。

他还曾经因为晋王鞭打厨子,下旨申斥,

开头第一句就强调了饮食中蕴含的危险,“膳,立命也”,

可以理解为,膳食和你的性命息息相关;

最后还警告晋王,

“若频加楚,不测之祸 生于此”,

你老这么打厨子,小心他给你下毒。

老朱对人性看的通透。

李院判既然来了,就看了黄御医开的方子,又给朱允?把了脉。

“陛下,太子殿下,方子完全合适。二殿下明天就可以退烧,养几天就好了。”

有了医术圣手的判断,朱元璋父子彻底放心了。

周云奇送来了人参,李院判再次谢恩后,躬身告退,

朱元璋却说道:

“院判,你给太子把把脉。”

朱标笑道,“父皇,孩儿没事,身体好着呢。”

“标儿,院判顶着大雪跑来一趟,就让他看看吧。”朱元璋却坚持要看。

朱标只好同意,

“孩儿听父皇的。”

看了也好,李院判说没事,父亲才能放心了。

宫女放好了脉枕,朱标放上右手。

朱允?远远地看着,没有上前。

普通人家,他该侍立一旁,

可这不是普通人家,太子的健康是帝国的机密。

李院判深吸一口气,搭上手指,仔细听脉。

半晌,他才说道,

“太子殿下,臣想试试另一只手的脉。

朱标换了一条胳膊。

"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心里有些忐忑不安,莫非标儿真的有什么隐疾?

终于,李院判把完了脉,

又看了看舌头,眼睛,问了饮食等等情况。

望五色,听五音,终于结束了诊断。

朱标问道:

“院判,如何?"

“殿下,呃,尚好。”李院判含糊道。

朱标笑了,站起身活动了一下,

“父皇,孩儿就说嘛,身体好着呢。

朱元璋看向李院判,标儿偶尔会咳嗽,不可能一点毛病没有的。

李院判躬身道:

“陛下,太子有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