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回到了咸阳宫。
天已经黑了下来,四处是星星点点的灯火。
宫人迎了出来,为首的竟然是太子妃。
朱标下了车,太子妃迎了上来,她刚要躬身施礼,就被朱标一把挽住酥手,
“进去吧,外面冷。”
吕氏轻轻嗯了一声,顺从地被牵进了大殿,太子温暖的大手让她心神荡漾。
刚进大殿,吕氏就轻声问道:
“殿下,传膳吗?”
“传吧。你也留下来一起用膳吧。”
“嗯。”吕氏乖巧地答应,等了一个下午,等的就是这句话。
她很清楚,这个时候只要温柔就够了,抛去那些繁文缛节,反而更让太子喜欢。
两人坐下后,吕氏自然而然地靠了过去。
朱标看着她,眼神十分温柔。
郑嬷嬷识趣地赶走了其他宫人,自己也跟着出去了。
久别重逢,终于有了独处的时间,大殿里很静谧。
过了良久,朱标低声道:
“这小半年,你带着四个孩子,还要打理东宫,也辛苦了。”
吕氏眼圈红了,理理衣服,垂首道,
“都是臣妾分内的事儿,幸好哥儿您回来了。”
这一刻,她十分娇弱,却没有趁机邀功请赏。
朱标握住她的手,他就喜欢吕氏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
“?儿、?儿都大了,会越来越省心的。”
朱标安慰道。
吕氏轻点螓首,心里却警觉起来。
怎么提起了朱允??
朱允通会省事?
他快折腾死我了!
太子过去可是很厌恶他的,这才回来一天多,就开始夸赞他了,
太不正常了!
吕氏抬起头,正要说话,
朱标却拍了拍她,欣喜道:
“你不知道啊,傍晚我带着儿去了事,听了应天府尹的禀报。”
“?儿营造的那个蜂窝煤,老百姓是得了实惠的。蜂窝煤比木炭便宜,应天府用省下的钱多买了赈济粮。”
“今年,每个贫困百姓比去年多领了十斤米。”
吕氏小嘴圆张,故作欣喜,
“是吗?这真是太好了!都是陛下的庇护,太子运筹,他们才得了实惠啊!”
朱标笑道,
“是应天府的官吏用心,还有?儿的营造之功。”
“这就是是善政啊!”
“?儿终于长大了!”
朱标十分欣慰。
可惜,自己在吃药,李院判不许喝酒,不然就浮一大白,好好庆贺一下。
吕氏心犹如针扎一下,十分难受,
太子真的改变了对朱允的看法,这才见面多大一会儿,太子闭口不提?儿,反而夸赞朱允?两次了。
表面上还要陪着笑,
脑子在飞快的思索,不能让朱允?如此得意。
“?儿如何了?”朱标问道。
“炫儿退烧了,还惦记着来给你请安,被臣妾给按住了,怕他的病气带到了这里。”
吕氏笑眯眯地回道。
心中却十分酸楚,终于想起你的大儿子了。
朱标笑着摆摆手,
“咱们家不讲虚礼,让他安心养病,病好了再说吧。”
“依我看,冬天这么冷,就别让孩子早请安晚问候了。
吕氏有些迟疑,“这个,礼不可废吧?”
“没事,就这么定吧,你记得派人通知孩子们。
晚膳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