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三宗罪(1 / 2)

大明假皇孙 花间无 2144 字 6天前

清晨。

雪已经停了,演武场打扫的十分干净。

朱允?已经恢复了练武。

用过早膳后,他去大本堂的路上,顺便去咸阳宫请安。

天还黑漆漆的。

咸阳宫门前灯火通明,车已经停在门口,侍卫,太监都已经整装待发。

朱标刚登上车,看到儿子来了,有些惊讶,急忙又下来了。

“?儿,有事吗?”

“没事啊,来给您请安。”

“不是告诉你们,这个冬天不用请安了吗?”

“啥?谁?什么时候?”

朱允?满脸迷糊。

朱标明白了,肯定是太子妃昨晚回去的太晚了,没来得及告诉。

“这个冬天就不用请安了。等明年立春过后吧。

朱允?躬身称是。

朱标至少是个仁慈的父亲。

朱标想起昨晚吕氏说的事,不由地嗔道:

“对了,你养那么多灾民干什么?你这孩子,净瞎胡闹,”

“养灾民?父亲说的是作坊吗?”朱允?更加迷糊了,怎么突然提起灾民了?

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

“是作坊。你有这份善心是好的,但是养的人也太多了,每天要耗费多少粮食?好了,你快去上学吧。现在我回来了,你就别管了。”

朱允?怒了,“为什么我不能管了?”

朱标拍拍他的肩膀,

“为父帮你擦屁股呗。”

看着昔日不成器的儿子,现在英姿勃发,朱标十分欣慰,

区区一万多灾民的问题,为父帮你兜底吧。

朱允?翻翻白眼,

“我已经长大了,自己的屁股自己擦。”

朱标哈哈大笑,“好!长大好!”

“父亲,那些灾民都是正经的工匠。”朱允?解释道。

“知道了,就你小子很不正经。”朱标转身上了车,“你以后就好好上学、习武吧。”

上了车,朱标还不忘回头催促:

“快去上学,你要迟到了。”

朱允?一个长揖,等车动了,他起身朝大本堂走去。

朱标突然提起作坊,又知道了人数,作夜有狐狸精吹枕边风了。

朱标径直去了奉天殿。

朱元璋已经到了,一起在的,还有李院判。

朱标上前给老朱施礼。

“标儿,身体如何了?”

“禀父皇,孩儿身体好很多了,刚回京的当天,可能是有些累了,有点不舒服。昨天和今天都很好了。”

“嗯,让院判再给你把把脉。”

朱标坐下,将右手放在脉枕上。

李院判把脉之后,又询问了饮食起居,

沉吟片刻,他禀道:

“陛下,太子殿下康复的很好。今天再喝一剂药,明天臣再为殿下把脉。”

朱标禁不住问道,

“院判,去年的病根,能除干净吗?”

李院判躬身道,

“殿下,如果休养生息,这个冬天不要受寒,是能去除的。”

朱标很满意,连连点头,

“那就麻烦院判了。”

李院判连道不敢,然后躬身告退了。

朱元璋也放心了。

这两件事都好办,咱再辛苦一个冬天,奏疏少给标儿一些。

标儿是太子,只要手下注意,肯定也不会受寒的。

“标儿,走,咱们先说说今天朝会要讨论的几件事。”

~

东方隐隐有一丝亮光,群臣已经穿过午门,一路鱼贯而入,进入奉天殿。

众臣列队站好,在朱标的带领下,给朱元璋施礼后,分文武站好。

早朝开始了。

开局讨论的就是赈济灾民、京城贫困百姓。

应天府尹长义走了出来,禀报了各项赈济工作,

“禀陛下,困难的百姓共一千三百一十二户,每户送了一个煤球炉子、一百块蜂窝煤,每人五十斤大米,每人一件棉衣。”

“江堤上的灾民,六千二百一十三户,昨日每户发放一百块蜂窝煤。另发放棉衣三百七十六件。”

朱标疑惑道:

“江堤上发的棉衣怎么这么少?”

董长义躬身道:

“禀太子殿下,江堤上有一万多名农民在城里做工,作坊不仅给他们发了棉衣,还给家属发了棉衣,这些人就不需要衙门额外再给了。

朱标微微颔首。

心中却有了更大的疑问。

上工的灾民,加上他们的家属,差不多两万人了,

作坊这么赚钱吗?

不会是国公府给出的钱吧?

他不由地看看蓝玉、常升。

心里琢磨着,要尽快派人去调查,作坊是怎么一回事。

董长义继续道:

“京城共倒塌房屋七间,无人员伤亡,住户都已经妥善安置。”

“灾民的窝棚没有发生倒塌,也无人员伤亡。”

“府衙还请了郎中,未来三天都会在江堤,给灾民义诊,府衙承担医药费用。”

最后,他又着重强调了一遍,

“截止到今天凌晨,京城、江堤都没有人因大雪而冻死、饿死。”

朱元璋很满意,

“善!”

往年大雪,总有冻饿的乞丐,百姓。今年总算进步了一点。

长义躬身道:

“禀陛下,今年的赈济,幸好有三青鸟作坊的蜂窝煤,物品价廉物美,火力很足,可谓活人无数。省下的钱,应天府衙全部购买了粮食,今年赈济的粮食比去年多了两成。”

朱元璋有些意外,

竟然和咱的孙儿有关?

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往年都是发木炭,那玩意贵啊,只能象征性地发一点。

煤炭就便宜太多了,宫内的太监都说用了蜂窝煤,炭火的费用省了九成。

在一群吃喝玩乐的皇子皇孙之中,终于出现一个对百姓有所作为的。

老朱十分欣慰:

“那就由应天府酌情奖励吧。”

“臣遵旨!”董长义躬身领旨。

朱标提前知道了这些消息,但是依然忍不住露出了笑容,赈济的功劳有?儿的一份啊!

董长义说完之后就退了回去,挺着胸膛,神情矜持。

这次赈济无一死亡,这就是他的政绩,年底考核值得大书特书的。

感谢朱允?殿下,招了那么灾民,又发明了蜂窝煤,今天的赈济明显轻松多了。

董长义正在高兴,突然一个声音,让他脸的黑了下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