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平抬起头,斩钉截铁地说道,
“如果能宰了阮弘族,小人给殿下做牛做马。”
面前的是皇孙,莫非真的有希望了?
不过,许诺过的贵人也太多了,但是最终都不了了之了。
关志平的心早已经麻木了,现在也只是有了那么一丝微弱的希望,随时可以被一句话,一个表情扑灭。
朱允?点点头,
“咱信你!”
说着,他招呼护卫,
“把匣子拿来!"
护卫送上一个木匣子。
关志平以为又是贵重的礼物,急忙摆手,
“殿下,小民无功不受禄,不敢收贵人的礼物。”
蒋琳就曾经几次派人送来厚礼,希望他能息讼,每次都被他严词拒绝了。
眼前的殿下来意不明,他更不敢收。
不会是和蒋琳一伙的吧?
关志平警惕地打量朱允?一行人。
朱允?笑了,不亏是昔日的工部主事,说话还是文邹邹的。
“关志平,本王调查了,阮弘族是装疯的。”
关志平麻木地点点头,这个他知道,不少官员、捕快都和他说过。
但是他依然没有接匣子,双手轻轻推开了。
蓝九和劝道:
“老关,这是殿下给你的年礼。”
护卫再次将匣子递了过去。
关志平后退了一步,再次婉拒了。
蓝九和故意大声道:
“关大匠,你不是吹嘘上过战场,胆子很大吗?”
关志平正要拒绝,突然闻到了一股血腥的味道,匣子的底板被血浸湿了。
他似乎猜测到了什么,双手颤抖着接过匣子,缓缓打开。
关志平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匣子里是一颗首级!
是阮弘族!
狗贼的脸上还残留着一丝谄媚的笑容。
关志平做梦一般,看看首级,又不敢置信地看看众人,
蓝九和大声道:
“关大匠,这可是咱殿下亲自斩杀的!”
朱允?冲关志平点点头,
“关大匠,拿去吧,去祭祀你家关秀才夫妇!”
关志平软瘫在地上,拎出首级,用力捶打,
一边打,一边呜咽着哭。
哭声从他嗓子里涌出,如夜枭啼叫,如野鬼号叫,凄厉又绝望,
让人不寒而栗,寒意直没骨髓。
他的家人远远地不明所以,急忙互相搀扶着跑过来,
当他们得知大仇得报,也都在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用哭声发泄他们的痛苦和煎熬。
朱允?他们眼圈也红了,纷纷退到远处,让他们全家痛快地哭一场。
有村民远远地看过来,当看到一群孔武有力的汉子,都以为老关家又惹了什么人,立刻退回了家,关闭了破败不堪的木门。
一炷香后,关志平率先止住哭声,大步走到朱允?面前,重重跪下,用力磕头,
“殿下,以后咱就是您的牛马!您随便驱使,随便打骂!”
朱允?急忙伸手扶起来,
任他出手快捷,关志平的额头还是磕肿了。
朱允?扶着他的胳膊,
“关大匠,咱不要你做什么牛马,咱要开一家冶铁的作坊,需要你去做大匠作,将作坊给咱管起来。”
关志平撩起袖子,抹去眼泪,红着眼睛重重地点点头,
“中!小民现在就跟殿下走。”
朱允?从怀里掏出一袋银豆子,塞在他的手里,
“这是安家费,你先将家小安顿好!正月初六,却咱的别院报道。”
关志平颤抖着接过袋子,急忙招呼妻子,
“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过来叩谢恩公?!”
他的家人过来,跪下给朱允磕头致谢。
朱允?急忙命人搀扶起来,
又安抚了关志平的情绪,朱允?上马走了。
太阳西斜。
走出很远了,朱允通回头看去,关志平一家还在村口跪着送行。
他也不由地一声长叹。
轻磕马腹,战马一声长嘶,猛跑起来。
该回宫了。
希望没人找我。
~
乾清宫。
上午的大朝会结束后,朱元璋没有大宴群臣,发了节庆钱就散朝了,只留下几个重臣,去乾清宫茶叙。
主要是六部九卿,还有几个勋贵,包括凉国公蓝玉为首的几个武将。
朱元璋坐在首位,再次接受重臣的恭贺,
之后他回顾了洪武二十四年,总体还过得去,国力在蒸蒸日上。
当然也有天灾,战争,
他又大概勾画了新年的工作,主要是钱、粮。
朝廷缺钱,缺粮。
希望重臣在新的一年,在这两个方向努力。
朱元璋叹道,
“虽然收成不错,但是花销也多,战争是个大头,还有赈济,日常开销。”
“诸卿明年就按照既定的方略,勤恳精进,争取新的一年国库收入再有可喜的收成。”
重臣们纷纷拱手领旨。
朱元璋示意周云奇,
“云奇,上茶点。”
周云奇躬身领旨,冲一旁挥挥手。
茶水、糕点早就准备好了,宫人们流水般送上来。
之后进入了垃圾时间,君臣闲聊起来。
户部尚书茹太素喝了口茶,感叹道:
“陛下,上午您公布了蜂窝煤的方子,臣才知道,原来就是煤炭掺合了泥土。”
众人都莞尔一笑,不少人都有作坊,也都试着仿制,可就是做不成功。
价格打不过,还不耐烧。
谁能想到,?殿下竟然是掺了土。
蓝玉声如洪钟道:
“陛下,有了蜂窝煤、还有碎煤的机关,天下的百姓都因为通殿下而受益。虽然方子看似简单,却造福了天下百姓,功德无量!”
不少大臣都看了他一眼,蓝玉吹捧自己的外孙子,真是不遗余力。
其他大臣也跟着附和,虽然方子简单,但是对百姓确实个实打实的福利。
朱元璋也微微颔首,
“咱的子民不用在为柴禾发愁了,尤其是盛产石炭的地方。”
重臣再次夸赞了一番朱允?,
喝了一杯茶,蓝玉有些担忧朱标的身体,于是小心翼翼地问道:
“陛下,太子如何了?”
重臣都支起了耳朵。
昨天祭祀太庙,今天的大朝会,太子都没有出息。
虽然陛下没有公开解释,但是也私下和重臣说了,陛下落水受寒了。
朱元璋吃了一口糕点,摆摆手,
“没事了!第二天就能下地了。就是落入冰水,受了寒气。”
重臣都松了一口气,
太子是国之储君,平安无事就是好消息。
朱元璋也叹了口气,
“那天夜里还是很凶险的。标儿烧开始退了,后来又起来了,还有些迷糊。’
重臣都放下茶杯,听他说话。
在重臣面前,朱元璋没有隐瞒,
“是朱允?早起,五更就去了咸阳宫,率先发现了太子的情况不对,来找咱请旨,出宫去请李院判。”
重臣们对视一眼,这才知道其中的秘辛。
都知道李院判给太子诊治的,但是不知道竟然竟然是朱允?请来的。
朱元璋缓缓道:
“当时咱刚起床,?儿就来了。”
“咱就让他去了。”
“咱就听到马蹄声跟暴雨一般。”
“咱就招呼了宁妃娘娘,一起去了太子那里。”
“咱才刚到,?儿就将院判接来了。咱算了一下,前后不过盏茶时间。”
“院判告诉咱,如果拖延到上午,就不那么好了。'
他说的很平淡,但是众人都感到了其中的凶险。
院判说的“不那么好”是什么情况,已经不言而喻。
蓝玉当即道:
“陛下,幸好?殿下行动果决,及时请来了院判,这是大功一件呢。”
应天府尹长义也跟着附和,
“陛下,三殿下屡屡有造福百姓之举,现有夤夜救父的孝心,都是陛下教诲之功啊!”
其他大臣也跟着附和。
朱元璋捻着胡子,笑眯眯地点点头,
“?儿这孩子,去年表现不错,轧花机,蜂窝煤,都做的挺好。小小年纪,就能造福百姓,朕心甚慰!”
“这次请院判也考虑周全,见咱的时候,马匹都备好了。”
“临危不乱,有大将之风。”
“实乃吾家麒麟儿!”
朱元璋狠狠地夸赞了一番自己的孙子,
李院判的话,现在他想起来依然后怕不已,幸好朱允通及时发现了病情,又及时告知了他。
重臣都彼此看了一眼,难道这是什么信号吗?
殿门开了,守门的侍卫禀报:
“陛下,锦衣卫指挥使蒋?求见!”
朱元璋愣了,他不是去巡城了吗?
这个时候求见,莫非京城出了大乱子?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