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
万里晴空。
阳光柔和。
正午的天气已经十分暖和了,宫中的积雪几乎都化尽了。
朱允?踩着滑板,从大本堂飞快地朝回赶。
今天初六,
大本堂今天开学了,他的年算是过完了。
幸好只上半天课,等过了正月十五才正式恢复全天的课程。
朱允?婉拒了朱植他们打马球的邀请,滑板踩的的飞快。
皇宫静谧,只有滑板沉闷的声音。
回到长安宫,夏嬷嬷她们迎了上来。
“出宫的衣服呢?”朱允通劈头就问道。
“殿下,都准备妥当了。您不用午膳吗?”夏嬷嬷回道。
“不用了,出去吃。”
朱允?匆忙换了衣服,太监牵来战马,他纵马朝东华门。
这几天过年,不仅要去咸阳宫请安,还要被朱标督促学习、练字。
朱允?被禁足在景阳宫,朱标将关注都放在了他的身上。
尤其是元旦那天杀了蒋琳的小舅子,朱标这几天盯的太紧,他根本没时间出宫。
外面已经积攒了太多的事情,
朱允?心里却有一种预感,今天太子还会来找。
他只想快去快回。
依然是先去开国公府、凉国公府请安。
在凉国公府,他这次终于见到了大忙人蓝玉。
蓝玉的书案上摊开了不少文书,和王行似乎在商讨什么。
“舅姥爷,这是要出兵吗?”
朱允通好奇地问道。
蓝玉解释道:
“只是今年的一些军队供应的问题。暂时没有大的战事。’
朱允通关切道:
“有什么难处吗?”
刚进来的时候,看到蓝玉愁眉紧锁,似乎和王行在争论什么。
蓝玉叹了一口气,
“朝廷要采办军需,户部却说没钱。”
朱允?吃了一惊,这才刚开春,朝廷就没钱了?
王行看出了他的疑惑,解释道,
“殿下,朝廷用钱粮的地方太多了,去年的收入,要应对今年一年的开支,朝廷也要量入为出的。”
“钱粮本就是有数的,现在用钱的地方太多,难免捉襟见肘。”
蓝玉补充道:
“粮草、军饷、军械,这些都需要钱。”
“还有战备也需要钱粮。四川有个元朝的降将,叫月鲁帖木儿,当地的官员说他要造反。”
“舅姥爷,四川不是有卫所吗?”朱允?有些疑惑。
王行在一旁解释道:
“殿下,月鲁帖木儿就是建昌卫的指挥使。他还是三品的武官,一旦反叛,影响的地方就会涉及多个府。贼兵势大,其他卫所不一定是对手。”
蓝玉补充道,
“四川的都指挥使鲁毅是个知兵的,应该可以守住,甚至打赢几仗,但是要彻底剿灭,单靠四川一地有些难。”
“陛下的意思,一旦叛起,就让咱出兵四川,彻底剿灭叛乱。
朱允?点点头,大概明白了形势。
心里琢磨着,自己能不能帮上忙。
蓝玉笑道:
“殿下不用担心,户部不是为难老夫,是真的没多少钱。”
“不过陛下肯定会挤出来的,朝廷素来优先供应大军。”
朱允?知道自己不能贸然插手军需,便没再深入交谈,
陪着蓝玉、王行闲聊了一会儿,他就起身告辞了。
~
朱允通一路上发现,新开了不少出售蜂窝煤的铺子,并且挂的招牌都属于不同的作坊。
作坊的名字都很陌生,应该是年后新开的。
他刚回到别院,管家就上前禀报,
“殿下,关大匠一早就来了,等您一个上午了。”
“快请!带去去书房吧。”
朱允?进了书房坐下,习惯地等着茶水,可是半天也没人理睬。
这里的管家、仆人基本上都是战场下来的厮杀汉,让他们看家护院、保守秘密,都是个顶个地厉害,
但是要论伺候人,那就马马虎虎了。
朱允?犹豫了一下,还是打消了安排几个侍女的想法。
这里毕竟有太多的秘密。
一个高大的汉子走进院子,
关志平来了,明显精神多了,
元旦的时候,眼神绝望,如行尸走肉,
现在双眼炯炯有神,衣服簇新,没有一块补丁,面色也红润了不少,走路虎虎生风。
朱允?起身招呼,
“关大匠,过年好啊!”
关志平紧走两步,上前跪下,
“殿下新年吉祥!”
朱允?急忙过去搀扶,
“关大匠,咱们不用客气,快起来说话。
将关大匠请进书房,朱允?问道:
“家里都安顿好了吧?”
关大匠感激道:
“禀殿下,自从大仇得报,拙荆的身体一天天见好;儿子重新去了县里的学堂。
“小人的家也搬回了京城,他的地也退回去了。”
“都是殿下的恩德!小人全家永世难忘!”
关大匠的眼圈红了。
朱允通微微颔首,
“以后就好好过日子吧。”
时间紧迫,他没有客套,而是直奔主题:
“本王打算开个冶钢的作坊,需要你来管起来。’
“你对炼钢了解吗?”
关大匠恭敬地回道:
“禀殿下,现在的冶钢,就是灌钢法、炒钢法、捶打法,小人都略知一二。
一个独眼的老兵送来两杯茶水。
朱允?急忙摆手,“端下去吧,暂时用不上了。”
现在一桌子的图纸,万一碰撒了,自己一个春节的心血就白费了。
朱允?拿出其中一张图纸,
“我想建一个高炉来炼钢。你看,这个,咱可以称之为平炉炼钢。”
关大匠有些疑惑,
“殿下,小民还没从没见过用炉子炼钢的。看殿下绘制的炉子,倒有点像冶铁的。”
“这种炉子一般炼制不了钢的,里面的炉温达不到。”
朱允通解释道:
“你看这里,咱们可以叫它‘蓄热炉”,就利用它来提高炉温。”
关大匠仔细看着图纸,心中琢磨了片刻,眼神亮了,
“殿下,这个还真有可能成功。”
朱允?笑了。
那必须成功啊!
他一一拿出图纸,铺开后给关大匠解释:
“你这里,这是熔池,这是炉头......蓄热炉………………渣线……………烟道、出钢口、炉坡......”
一个一个专业的词汇从他嘴里进出来,
关大匠佩服的五体投地,殿下太厉害了,竟然对炼钢有如此透彻的认识。
朱允通介绍完了图纸,
“好了,这些图纸就给你了。”
自己知道的全在这里了,其余就看关大匠的发挥了。
关大匠不禁疑惑道:
“殿下,图纸怎么没有标识具体的尺寸?”
朱允通有些尴尬,本王能绘制这些,几乎榨干了回忆,数据是搞不出来了。
“关大匠,这只是构想。具体的建造,需要你去摸索了。”
“不要怕失败,一点一点实验。
“方向是对的,你肯定能成功!”
关大匠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躬身道:
“殿下,作坊就交给小人,小人一定将高炉建起来,把钢炼出来!”
朱允?吩咐管家叫来孙嬷嬷,将关大匠交给了她。
他给两人做了介绍,
又对关志平叮嘱道:
“关大匠,以后你的工作就对孙嬷嬷负责。作坊建在栖霞煤矿的附近,你承担建设高炉、管理炼钢作坊。”
~
安排了关大匠已经是申时,大约三点了。
朱允?站起身,
“九和,咱们去茶楼吃饭。”
从中午放学,就在蓝玉那吃了两块糕点,早就饥肠辘辘了。
到了茶楼,朱允?上了三楼的雅间。
老钱如约而至。
朱允?询问了进展。
老钱躬身道:
“殿下,现在开了三家酱菜铺子,两家酒楼。”
“殿下给的精油方子,已经造出来了,但是受鲜花产量的影响,估计要等夏天才能扩大产量。”
“京城已经有了四十多个手下,另有死士二十七名。”
“在应天府,已经联系上了刑房的主事、书吏。”
朱允?点点头,
“很好!”
老钱又问道,
“殿下,您之前交代的寻找十几个水性好的兄弟,属下已经找到了三十多人,供殿下挑选。”
朱允通眼睛一亮,
“这么快?张庆松你听说过吧?”
老钱点点头,
“属下还见过他。误娶了军户的妻子,丢了官职,后被殿下解救。”
朱允?微微颔首,
“本王就不挑了,这三十多人,你分一下组,十个人一组,每个组你任命一个什长。之后全部交给蓝九和。”
“九和会负责转交给张庆松。张庆松会带这些人去福州的。”
“去了福州之后,你依然负责和这些人的联系。”
老钱有些疑惑,
“殿下,去了福州之后,他们做什么?”
朱允?解释道:
“琉球屡屡向朝廷索要造船的工匠,陛下已经松口了,估计今年就会送一些工匠给琉球。”
“到时候,让张庆松他们混进工匠的队伍,去琉球。”
老钱明白了,
“殿下是要琉球……………”
朱允通微微颔首,
“等他们出发之前,本王会和张庆松说清楚的。你也告诉那些兄弟这次的目的。”
“只要张庆松还听话,他们就必须听他的指挥。”
虽然现在一切都还顺利,太子妃、朱允?暂时出于弱势,但是他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朱标的身体眼看已经垮了,可能时日无多。
谁知道朱标病亡后,老朱到底怎么想?
小心无大错,留有后手才是万全之策。
琉球很远,但是也正是远,才更容易隐藏力量。
这一两年,甚至三四年都不指望张庆松能起什么作用,但是老朱还有很多年的寿命呢。
就当埋下一个长线了。
他和老钱又商讨了一些联系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