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账簿,朱允通愣了,
“父王,这不是炼钢作坊的账簿吗?”
“这科目,煤炭、生铁、......还有这独有的数字,账簿怎么在您手上?”
他狐疑地看着太子,
莫非是背着我,调查了咱的作坊?
朱标有些尴尬,一高兴给忘记了这是锦衣卫送来的。
老朱在一旁解释道:
“你小子被御史弹劾了,这不要查一查,还你清白吗?没想到账房都看不懂。”
朱允?吃了一惊,
“皇爷爷,孙儿被弹劾了?这次又是因为什么?”
老朱摆摆手,
“?儿,御史闻风奏事,无非是冶铁作坊和村民打架的问题,又涉及了应天府衙门。你不用管了,奏疏咱会驳回去的。”
朱允?心里清楚,别看老朱现在说的风轻云淡,如果锦衣卫查出来问题,今天自己就要倒霉了。
“皇爷爷,父王,调查清楚就好。那帮村民纯粹就是当地豪强指使的,故意上来闹事。”
朱标在一旁道,
“?儿,御史不了解情况,瞎提了一些问题,经过锦衣卫调查都是误会,?儿不用担心。
“应天府尹也上奏疏自辩了,他对案子的处理完全没有问题。”
老朱又问道,
“?儿,作坊现在属于一个姓关的匠作的?”
“是,皇爷爷。”朱允?撒起谎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朱标不高兴了,皱起了眉,
“?儿,钢如果能用高炉来炼制,你知道是多么重大的突破吗?”
“要是传出去,大明周边的势力能疯了!”
“这是国之重器!如何能操之在私人之手?”
“如果泄密了,被外族得去怎么办?”
“如果是敌人也有了高炉炼钢,咱们就有些被动了。”
“你这孩子,还是大意了啊!”
朱允通缩缩脖子,他想说单靠封锁技术是不够的,关键是要不断升级,在武器上超越他们。
尤其现在韩式双狗在造的火器,那才是这个时代的大杀器。
等自己整出黄火药,哪怕是甘油,更是其他势力无法仿制的。
但是太子说的也对,如果技术泄露,自己赚的钱就少了。
老朱靠在软垫上,连声感慨,
“?儿还小,觉察不到钢铁的重要。”
“其实啊,这钢、铁,就和粮食一样,是朝廷的基石。”
朱允?对此深有感悟。
即便后世也是如此,钢铁产量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
朱元璋继续解释道,
“粮食不够,军人要饿着肚子去打仗;钢铁不够,军人就要赤手空拳地去和敌人打仗。”
“当年,咱和陈友谅开仗,就曾经为铁器发愁,大军的武器出现了缺口,眼看要拿木棍子、竹竿上阵了,幸亏李善长及时开了一个冶铁作坊,招募能工巧匠解决了这个问题。”
“李善长功莫大焉。
说道李善长,老朱不由地长叹一声,心情十分复杂。
“皇爷爷说的是,孙儿受教了。”
难得老朱给上一次课,朱允通表现的很谦虚。
“父皇,不如朝廷将作坊买过来吧?”朱标在一旁提议道。
!!!
朱允?慌神了。
这是什么馊主意?!
怎么还抢咱的聚宝盆呢?
“皇爷爷,父王,那孩儿将作坊收购回来就是,本来技术就是发源于我。”
老朱和太子对视一眼,
“善!”
炼钢作坊其实是朱允?的想法,关志平只是给实现的。
即便没有关志平,也会有王志平、杨志平给实现的。
但是离开了朱允通,作坊就无从谈起。
这个年代匠作的地位不高,高炉炼钢成功了,那就给关志平赏赐就够了,怎么还能送一个作坊?
何况?儿还是他的恩人!
孩子还是太小了,拿钱不当钱!
朱允?却暗暗擦擦汗,握了握拳头,好险啊!
这下好了,有了陛下和太子的同意,可以正大光明打出自己的旗号了。
现在试验成功了,可以搭建更大的炉子了,一炉出一万斤钢完全没问题。
同时扩大产品的种类,各种特种钢都可以逐渐开发出来了。
朱标端着茶杯,询问道,
“?儿,你打算怎么定价?”
朱允?随口回道,
“在生铁的价格之上,再涨三成。”
这是他和关大匠商定的价格,太贵不利于钢的普及,太便宜不赚钱。
这个价格,可以保证一成到两成的净利润。
朱标爽快地答应了,
“这个价格可以!如果试验刀具,证明质量够硬,朝廷会大批采购钢条、钢锭。”
太子答应的这么爽快?
朱允?后悔了,
肯定是价格报的低了啊。
他以为是普通的聊天,没想到太子问的竟然要采购。
“父王,这个价格,我回去再和账房核对一下,重新给您报一个?”
“?儿,喝茶。”朱标端着茶杯。
朱允?:
错亿!
这可是国家采购啊!
老朱喝着茶,笑眯眯地看着他们讨价还价,没有作声。
只要钢的质量好,价钱都不是问题。
朱标放下茶杯,重新拿起账簿,
“说说这账簿吧,账房都说看不懂呢。’
朱允?得意地笑了,
“他们要是能看懂,那才怪了。”
朱标咳嗽一声,
“这是西域的数字吧?”
“是,父王。”朱允通翻开账簿,刚要解释,外面一群大臣鱼贯而入。
重臣来参加下午的小朝会了。
朱标眼珠一转,
“?儿,你先等一下再说,去咱后面坐着,待会不要乱说话。”
他想看看,大臣有看懂的吗。
“是,父王。”朱允起身去了太子的身后,老老实实坐下。
朱元璋问道,
“?儿,你试过用这种钢打造的武器了吗?”
朱允?摇摇头,
“皇爷爷,孙儿也没试过。今天才上午才送来的样品,这应该是第一炉成功的钢。”
朱元璋闻言,将钢条给了周云奇,
“交给宫内的工匠,尽快打造一把刀出来,咱要试试怎么样。”
等不及让蓝玉试试了,
他现在就知道这钢的硬度和韧性如何。
朱允?心中也好奇,这钢的质量如何。
如果含碳量太低,钢的磨损就很快,砍几下刀刃就卷了;
如果含碳量过高,钢就太脆,砍上骨头、武器,很容易断裂。
这两种情况都不适合打造武器,就需要让关大匠修改配比,调整的含量。
当然,他最希望能一次成功。
重臣上前给陛下,太子施礼。
蓝玉看到了朱允通坐在太子后面,心中有些诧异,这孩子怎么来了?
不过他也注意到,朱允?不在。
这让他很高兴。
自从太子妃“病逝”,淮西勋贵的压力就少了很多。
现在朱允在朝堂出现的次数越多越好。
朱标拿着账簿招呼户部尚书赵勉,
“赵尚书,你看看这账。”
???
赵勉心里咯噔一下,太子何意?莫非是户部下的哪个衙门的账出了问题?
他急忙上前,恭敬地接过账簿,翻开了第一页。
???
这是什么数字?
咱不认识啊!
翻开第二页,他依然是满脑门的问号。
连翻了几页都是如此,
赵勉惭愧地说道,
“禀太子,下官才疏学浅,不认识这账簿所用的数字。”
赵勉有些颜,一向以为自己的学问还是很扎实的,
自己可是洪武十八年的二甲进士及第,没想到今天竟然连一个账簿都看不懂。
进士都看不懂的账簿?
其实重臣都起了好奇心,不由地伸长了脖子。
朱标笑道,
“赵尚书,传给诸卿也看看吧。”
吏部尚书徽作为六部之首的大天官,当仁不让地第一个拿过账簿,
“赵尚书,咱也开开眼。”
嘴里谦虚着,心里却希望自己一眼盯真,说出数字的来历,显露一下学问,顺便打脸赵勉。
他是元朝的举人,在大明朝,只中了秀才。
虽然学问是有的,但是在进士同僚面前,总是腰杆不硬实。
詹徽翻开了第一页。
!!!
卧槽!
这什么玩意?
这是道观卖符?的账吧?
老夫不认识!
詹徽老脸一红,
“太子,臣孤陋寡闻,也不认识。”
朱标微笑着点点头。
詹徽转手递给了工部尚书秦逵。
秦逵只是翻了一下,也光棍地承认,
“太子,臣学识浅薄。”
账簿一个一个传下去。
连武将也都看了一遍。
蓝玉也看了账簿,翻了一眼他就知道了,这是朱允引入的西域数字,
他在书房见过,王行还给他详细解释过。
账簿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太子手上。
朱标环视众人,
“有哪位卿家认识?”
重臣大部分都摇头说不认识,
蓝玉也跟着摇头,那些数字,他就认识几个,
更重要的是,他意识到,朱允通既然在,那么这个露脸的机会是?儿的。
蓝玉激动地搓搓手,
太子这是要捧一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