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陛下送来的沙子(1 / 2)

大明假皇孙 花间无 2862 字 6天前

天色阴沉。

雨已经停了。

炼钢作坊,朱元璋先去新高炉的工地巡视了一番。

地面上才刚挖了一个大坑,地基才刚开始。

“关大匠,这个预计的产量是多少?”朱元璋问道。

关大匠躬身道:

“禀殿下,这个设计是七千斤,但是具体的产量要建成之后才能确定。”

他说的很保守,其实理想的产量在一万斤。

今天陛下突然带来了一些工匠,这让他有些担心,之前从未听陛下谈起过要加人。

朱元璋很满意,

“那就好好建造吧。”

他又顺着作坊的大路向北走。

路上铺的都是煤渣,没有一点水分,十分平整。

朱元璋看看路面,

“这种煤渣铺路很合适,官道其实也可以用。”

路过炼钢的高炉继续向北,朱元璋指着被推平的村子,

“那里在建什么?”

“?陛下,那里在建的是炼钢的实验室,负责检验营造的钢材的质量,还有实验一些新的炼钢方法。”

关大匠心里紧张起来。

庄松德还在那里,如果陛下过去肯定就会发现,造枪的工匠还剩下了一个。

幸好朱元璋看到再向前地面就变的泥泞不堪,就没有继续前进。

“云奇,该回去了。”

周云奇叫来御,搀扶老朱登上车。

关大匠带着一众管事恭送御远去。

看着御消失在远处,关大匠驱散了众人,叫来了一个负责护卫的盛川宁,

“你去城里,找蓝九和,告诉他陛下来了。”

~

御辇上,朱元璋拿出一本奏疏,丢给了周云奇,

“你看看。”

“老奴遵旨!”周云奇捡起奏疏。

他小心地摊开奏疏,这是朱允通上的,关于避雷针的。

周云奇仔细阅读起来。

朱元璋则戴上老花镜,拿起御笔,开始批阅奏疏。

这是西平侯沐英上的,禀报安南有些不稳,最近不断挑起边衅。

现在的安南,权臣当道,对大明不够恭敬,洪武二十一年,沐英就打过一次,连克多个城池,直到安南求和上贡才收兵。

沐英请求再次出击安南。

朱元璋提笔批阅,赞同了沐英的请求。

现在朝廷有了火枪,钢制火铳可以大量供应沐英了。

这次可以好好教训安南,再次给打痛了。

周云奇放下奏疏,

“禀陛下,老奴读过了。”

“如何看?”

“?陛下,三殿下关于避雷针的设计真是匪夷所思,老奴不敢置喙。不过今天老奴亲眼所见,避雷针是真的有效的。”

“那就按照奏疏上的办。宫殿都装上,东宫也一起装了。”

“老奴遵旨!”

朱元璋缓缓靠在软垫上。

以后罪己诏能少写一份了。

刚才看到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避雷针尖和闪电相交,发出的白光,至今仍在他的脑海里闪耀。

他本以为火枪已经足够惊世骇俗了,现在和避雷针相比,火枪已经不算什么了。

火枪只是和人的争斗,

避雷针是和上天掰腕子。

沉思良久,朱元璋戴上了老花镜,摊开了奏疏。

朱允通送走朱标,自己也穿了蓑衣,骑马出了东华门。

他要去见开国公常升。

蓝玉走的时候留下的谜题,旗手卫的火器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要问个清楚。

火枪的威力太强了,最好能将火枪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雨已经停了。

乌云满天,燕子飞的很低。

风有些清凉。

蓝九和他们从躲雨的地方跑出来。

朱允?招呼他们,

“走,去开国公府。

"

蓝九和驱马上前,低声道:

“殿下,陛下午后去了炼钢作坊。”

“哦?”朱允有些意外,

中午那么大的暴雨,老朱竟然去了我的炼钢作坊?

有什么着急的事?

怎么没有事先通知我?

是不放心作坊的防护吗?

“陛下走了吗?"

“殿下,陛下回城了,但是留下了一批工匠。”

朱允?心里咯噔一下,当即扬鞭催马,

“走,去炼钢作坊。

“九和,派人去通知开国公,傍晚时分我去给老太君请安。”

没想到,老朱竟然在炼钢作坊掺沙子。

~

炼钢作坊,

朱允?一行人径直冲了进去。

在高炉北侧的公房,朱允?大步走了进去,

关大匠闻讯带着管事们来了。

朱允通和众位管事打了招呼,简单寒暄了几句,就让众人去忙活了。

他单独留下了关大匠,“陛下来了?”

“是的,殿下。”

“陛下来了之后,都做了什么?”

“禀殿下,陛下先是看了炼钢的炉子,之后看了避雷针。”

“陛下似乎很关注避雷针,询问了属下几个问题。并且拿着两个筒子,看了很久。”

“之后在作坊看了一圈,留下一批工匠就回去了。”

“哦,陛下去北面看了,不过路上都是泥水,只是远远地看了看,没有过去。

朱允?抬头看着炼钢炉子,陷入沉思。

关大匠在官场的底层干了近二十年,心里很清楚陛下的用意,

“殿下,那些工匠怎么办?”

关大匠小心地问道。

“当然是用心教啊!”朱允?笑道。

关大匠不明所以:

“殿下,这个......属下......”

朱允?问道,

“老关,本王记得,你现在住的巷子有一个邻居是拳师,以教拳为生?”

“是的,殿下!"

“你仔细想想,他是怎么传拳的?教徒弟和教自己儿子一样吗?”

关大匠恍然大悟,

“殿下,属下明白了。”

那个拳师教拳,名声不错,很有耐心。

徒弟来了,先扎一炷香马步;之后是基本功,先跑跑跳跳,玩玩石锁。

教拳也是先教套路,一个式子一个式子掰开了揉碎了的教,

一点细节上的问题,能指导半个时辰。

拳头怎么打,脚怎么朝向,都有详细的说法。

被他吸引来的都是周围家境比较殷实的,一个套路学下来,最快也要一年的时间。

看似认真教了,但是心法、打法那要跟着三年后的徒弟才能学的。

跟他最久的,大徒弟已经跟着学八年了,勉强有了一些功夫。

真正的行家不屑于揭穿他,但是他因为有真功夫,在周围名声很好,不懂武的邻居都夸赞他教的好。

拳师还对外吹?,

“一年入门,三年小成,十年大成。”

关大匠恍然大悟,

“殿下,属下也将炼钢的过程拆解成一个又一个环节,慢慢地点拨。”

“老关,你要上强度。花重金请先生来,算术,格物,都必须上难度。每个月考试一次。三次不合格的辞退。”

“殿下,如果辞退了,陛下那边会不会不好交代?”

“他自己不争气,怪谁?别人为何被留下了?”

“殿下说的是!"

“老关,还有啊,先将他们当工人使唤。你看,向炉子里加料是不是既危险,又容易出问题?”

“是的,殿下,每次加料,属下都安排一个大管事在旁边看着。

“老关,他们学加料,至少要磨练一年。”

“属下明白。”

“他们三年能出师,那就是你教的太快了。”

关大匠笑了,

“殿下,如果按照军器局里的规矩,五年,也不过是从小工升到大工。”

看他很明白,朱允通就放心了。

官办作坊出来的,只要想藏私,那就有的是冠冕堂皇的办法,保准你挑不出错来。

即便闹到老朱那里,老朱说不定还帮着说话呢。

朱允?叮嘱道:

“这班人是陛下送来的。但是你也别惯着,就当工人用。”

“敢抱怨的,敢在这里结党营私的,你放心抽。抽了还脖子硬的,或者以为家里有点背景不服管的,你告诉本王,咱来抽死他!”

“属下遵令!”关大匠很愉快地拱手答应。

本来他还担心陛下送来了一群耳目,以后不知道如何相处,这些都是有倚仗的大爷。

现在有了殿下的话,他心里有底了。

朱允?站在工地上,看着挖出来的大坑,里面已经积了不少水。

“这个炉子建的慢一点。”

他要等太子去世后,看老朱的态度。

如果依然是朱允?当皇太孙,甚至是其他皇子当太子,那这个坑就留着吧。

等做了龙椅再接着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