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和太子的谈话(1 / 2)

大明假皇孙 花间无 2655 字 5天前

暮色渐浓。

东宫四处都亮起了灯光,星星点点,在夜色中闪耀。

咸阳宫的门前挑起气死风灯。

太监远远地看到了朱允?,急忙打开了殿门。

朱允通拿着几本书,踏着暮色大步走了进去。

太监殷勤地挑起了帘子,

“殿下请!”

前殿,薛妃迎了上来。

“娘娘!”朱允?上前施礼。

薛妃柔声道:

“三殿下,太子在书房。你先在后殿等一下吧,二殿下在里面。”

朱允通跟着去了后殿,

“还没有晚膳吧?”薛妃问道。

朱允?摇摇头,

“娘娘,还没有呢,我刚从外面回来,就立刻过来了。”

薛妃急忙吩咐宫女上一些糕点,

“知道你吃不惯这里的膳食,先用点糕点吧。”

太子妃去世才几个月,这里依然是素食为主,也就太子偶尔能用一些荤腥。

朱允?每天习武,还四处跑,已经习惯了肉食的饮食习惯。

宫女送来几样他爱吃的糕点,还有热茶。

朱允?早已经饥肠辘辘,对薛妃道了声谢,简单吃了几口。

半个时辰后,朱允?才从里面出来。

朱允?注意到,他的眼睛红红的,似乎哭过。

朱允?低声道,

“三弟,父王叫你过去。”

之后便向外走去,

看着他失魂落魄的样子,似乎受到了打击,脚步十分沉重,几乎是拖着两只脚去了前殿。

朱允?站起身,漱了口,

又冲薛妃点点头,去了书房。

张节站在书房外,躬身施礼,

“老奴拜见三殿下。’

“大伴,免礼!”朱允和他打了一声招呼,缓步进了书房。

张节继续袖着手站在外面,守住了去书房的路。

书房里灯火通明,朱标躺在安乐椅上,身上盖着羊毛毯。

朱允?上前施礼,

“孩儿给父王请安。”

朱标轻声道:

“坐吧。”

烛光下,他的脸异常苍白,映着惨白的光泽。

朱允?进门的时候就注意到了,书房里除了太子,一个宫人都没有。

今天的谈话看来很重要。

书桌前有一个锦凳,离朱标有一步的距离,应该是朱允?刚才坐的位置。

他另外拎了一条锦凳,紧靠着安乐椅坐下,顺手帮太子掖了掖毯子。

太子笑了,

“又出宫了?”

因为精力不济,他的声音很低,很微弱。

朱允?笑道,

“父王,听说皇爷爷中午去了炼钢作坊,孩儿就去看看,别有什么疏漏。回来的时候顺路给老太君请了安。”

朱标有些惊讶,

“当时那么大雨,你皇爷爷去了炼钢作坊?他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朱允?笑道,

“也没什么,就是看看避雷针,送了一批工匠。’

他简单说了老朱去的行程。

朱标微微蹙眉,沉吟了半晌,才松开眉头,

“你皇爷爷应该不是刻意想要做什么,肯定是看防卫做的如何,还有就是估计是考虑你的作坊缺乏一流的工匠。

朱允?挑挑眉毛,

“皇爷爷不是要自己建一个钢铁作坊吧?”

朱标笑了,

“所以派工匠去学艺?”

“别乱想,不会的!”

“虽然钢铁作坊至关重要,但是还不至于抢夺你一个孩子的东西。”

“再说了,如果你皇爷爷想要,会直接向你开口的。”

朱允?点点头,没有反驳。

太子还是太宽厚了,

没什么不可能。

朱标直接问道,

“你是担心你皇爷爷掺沙子吧?”

只有他们两个人,朱标没有再含蓄。

朱允通也爽快地承认了,

“是。”

朱标轻轻摆摆手,

“没必要如此担忧。”

“如果你皇爷爷想收为官办,你又该如何?”

朱允?语塞了。

只要太子在,这个无解。

如果太子不在,………………

这个眼下不适合与太子谈起。

朱标低声道,

“他会考虑你的情绪的。能守住这一个炼钢作坊就足够了。据为父了解,你皇爷爷并不急着扩大炼钢作坊,这一处就可以了。”

“但是送工匠,肯定也是留了后手,避免技术只掌握在一家,给朝廷带来危险。”

太子说的很直接,

“父王说的是。”朱允?点头表示认可。

朱标岔开了话题,“老太君身体可好?”

“父王,老太君身体硬朗的很,昨日去栖霞寺进香,竟然是自己登山上去的。”

朱标又惊又喜,

“老人家身体硬朗!”

他甚至有些羡慕。

自己现在围着后殿走两圈都要气喘。

朱标说的话有些多,喘息了片刻,又问道,

“?儿,你给我打了一把短枪?”

“是的,父王,已经打造完成了,工匠在做最后的镶嵌珠宝的工序,最近两天就能完工。”

就是给老朱一样的那种手枪式的火枪。

“?儿,三日后,你带着这把短枪,去码头给马庆南送行,作为给他的礼物。”

朱允通有些意外,

詹事府左司直郎马庆南?

那个球一般的胖子,竟然是太子的亲信!

“父王,他要去哪?”

“松江府的知府。”

“嘶!高升呀!”朱允?有些惊讶。

左司直郎是从六品,知府是正四品,松江府还是明朝的大府,农业商业都很发达。

马庆南这一步迈的很大。

朱标解释道,

“去年底,马庆南就是从五品了。也不算升的太快。”

朱允通答应下来,

“父王,既然是送给马知府,短枪就不需要镶嵌太贵重的珠宝,龙纹也不适合了。这样的话,后日就能完工了。

“善。”朱标同意了。

书房一时陷入了沉默。

朱标因为说的有些多,微微有些喘息。

朱允通看着太子的脸,心中不禁黯然,

太子现在说话有气无力的,

年后他的饮食就很少了,现在已经瘦的皮包骨头,颧骨高耸,眼睛显得很大。

朱标看着他手上的书,

“带的什么书?”

朱允?笑了,

“父王,阎思文先生家的大公子,开了家印书坊,是孩儿支持开的,这是他们印的书。当然,作者是我。”

朱标眼中充满笑意,

“臭小子,你也敢写书,不怕贻笑大方。”

朱允?打开一本,展示给朱标看,

“父王,他们看不懂的。”

朱标扫了一眼,是西域传来的那些数字,之前锦衣卫查账说看不懂,就是这些数字。

这本书就是教导如何识别、使用这些数字。

“嗯,很好,这些数字记账很简洁。”朱标放心了,不是关于四书五经的就可以。

朱允?又拿起一本,

“这是关于复式记账的。”

他又翻了几页给朱标看了看。

朱标精力不济,看了两眼就觉得累,他现在不能用脑子,

“印的很清晰,雕版做的不错啊!”

朱允?更加得意了,

“这不是雕版。这是活字,铅活字。”

他将铅活字的技术改进描述了一遍。

朱标不由地叹息,

“你小子,又折腾。”

朱允?将书放在一旁,

“父王有空可以翻一翻,权当解闷了。

~

朱标低声问道,

“?儿,火枪,你是怎么想到的?”

朱允?挑挑眉毛,

“就是根据火铳,一点一点改进。不方便拿着用,就加了枪托。不方便点火,就加了燧石……………”

“这些都是日常可以见到的,不过是用在了枪上罢了。”

“当然,有些想法起源于郑国公,可惜天不假年。孩儿也算是继承他的遗志。”

朱标叹息了一声,

“你是没有察觉火枪的影响。以前是刀枪为主,火铳为辅;以后,只怕是火枪为主了。”

“你已经改变了战争!”

朱允通挠挠头,“有利于杀敌就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