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太子一日三迁(2 / 2)

大明假皇孙 花间无 5385 字 6天前

“殿下,牛小飞、布大姐被判流放云南卫所:"

“王管事夫妇供述是高云涛千户的管家指使,管家被定为主谋,判绞刑;王管事夫妇也是流放。”

“高云涛也被传去了大堂,但是他说一点也不知情。因为没有证据指认他,他的管家扛下了所有,刑部没有判他。”

朱允?轻晃着茶杯,高云涛既然不认,就只能等陛下或者太子处罚了。

可以肯定,这人完了。

“老钱,有没有确定,高云涛到底是谁的人?”

老钱摇摇头,

“这几天高云涛除了当值,之外就是在家里,再也没有出门过。”

朱允?点点头,

“继续盯着他,再盯着十天八天的,案子定下来了,他肯定还要活动的。”

“属下遵令。”

“有人去说情吗?”

“禀殿下,属下注意到怀远的一个管事,鹤庆的大管家去了刑部衙门,但是很快就出来了。”

朱允?点点头。

自己不方便出面打招呼,这两个勋贵不知道受的谁的托情。

随他们去了,高云涛是不可能好了。

估计现在不少人的心思都活泛了。

~

徐永盛的案子已经赢了,朱允?放下茶杯,

“老钱,琉球那边如何了?”

“殿下,张庆松说,已经派人去了。算时间,应该到了琉球。”

“送给他的武器怎么样了?”

“禀殿下,庄松德造了一批钢制火铳,共一百件,属下已经装船起运了。”

“好!”

他很想给火枪,但是一旦拿出来使用,他担心消息传到京城,很容易联想到他的身上。

火铳就相对好一些了。

现在大明已经完全停滞生产铜制、熟铁的火铳,改为钢制火铳。

琉球本身就有火铳,拿出来用完全没有问题。

“老钱,一百个太少了。陆续再送一些,张庆松至少需要五百把钢制火铳。其他如生铁的震天雷,可以让张庆松他们在琉球自己生产。”

琉球不缺硫磺、硝石,就地生产反而能节约老钱有限的运力。

“殿下,张庆松询问,何时开始行动。”

“这个......让他自己确定吧,弹丸之地却有三股势力,让他各个击破,一步一步吞并。”

朱允?对张庆松他们很有信心,在压倒性优势的火铳面前,逐步蚕食完全没有问题。

“酱菜铺开到哪里了?”朱允通问道。

“禀殿下,下个月就能在北平府开业了,已经买下了一处院子。”

“很……………”朱允?正要说话,外面传来凌乱的脚步声。

两人都看向雅间的房门,老钱已经退到侧门。

脚步声在门前停下了,有人敲门,

“殿下?”

是李景隆。

老钱躬身退下了。

朱允?咳嗽一声,缓缓起身,打开了雅间的门。

李景隆身后站着六七个人,都是穿着锦袍的年轻人。

众人纷纷上前给朱允?施礼。

李景隆在一旁介绍。

不是尚书的嫡子,就是勋贵的嫡子嫡孙。

朱允?和众人见礼之后,李景隆邀请:

“殿下,同去喝一杯酒?”

众人也跟着邀请,朱允?笑着摆摆手,

“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宫了。改日吧。”

朱允不想和他们这些纨绮搅合在一起,聊了几句就告辞了。

外面的雨下的更大了。

蓝九和赶来了马车。

朱允?惦记着徐永盛案,这次没有去别院,而是直接回了皇宫。

长安官。

文来福打着雨伞迎了出来。

朱允?指着廊下的堆积成山的木箱子,

“来福,这是什么?”

“殿下,这是陛下命工部给您找的水晶。中午的时候,工部的一位侍郎送来的,足足三大车哦。”

“哦,好!”

朱允?还没进去,就听到里面清脆的笑声。

其中一个是姐姐江都郡主的,另一个......呃,有些陌生。

“来福,还有哪位?”

“殿下,是含山郡主。”

是朱植的妹妹来了。

朱允?快步走了进去,

看到前殿也摆满了木箱子。

不远处还抬来了一张大桌子,上面摆满了各色晶莹剔透的水晶首饰、摆件。

江都、含山正在挑选。

朱允过去打招呼。

江都指着满桌子的水晶,

“我和含山姑姑要挑几个喜欢的,你没意见吧?”

他和含山的面前,已经摆了几个水晶镯子、手链、项链、水晶洞,各种颜色都有。

含山因为是客人,只拿了几件。

江都却不客气,面前已经堆满了。

“没意见,随便挑,随便选。”朱允通笑道,“你们也给薛妃娘娘、韩妃娘娘挑几个。”

江都、含山都爽快地答应了。

朱允?想先去书房,将从外面带回来的一些物品放回去,然后去找太子。

可是江都却叫住了他,

“老弟,你做的那个平光的眼镜,很多小娘子都喜欢的。”

“我留意了,最受欢迎的是茶色、淡青色、浅红色,还有透明的,其他颜色都一般般了。

朱允?点点头,“我听铺子的掌柜说了,你点的几种颜色卖的最好。”

“通侄儿,你这要做水晶首饰吗?”含山问道。

朱允?摇摇头,

“水晶这东西不值钱,我才不做。”

含山有些咂舌,

“首饰这么暴利你都看不上了?你的那些生意得多?啊?!”

“也是哈!一个钢铁铺子就赚麻了。”

说着话,含山又挑了一对镯子,

“你都这么有钱了,姑姑就不帮你省着了。”

朱允?大笑,

“也给卫王挑个摆件吧。”

他陪着两个郡主聊了一会儿,

她们不时戴上首饰,让他评价是不是合适,

朱允通各种花式赞美,哄的她们十分开心。

在他要词穷的时候,终于找了个机会告辞出宫。

出了宫门,他又叮嘱文来福,

“将透明的全部送去别院。”

这些都是造望远镜、瞄准镜的材料。

文来福请示道,

“殿下,自家的首饰铺子不留一点吗?”

朱允?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不留。”

水晶卖不出价,现在庄松德也急需要水晶打造望远镜和瞄准镜。

琉球最迟入秋就要动手了。

需要送他们一些望远镜。

还有庄松德研制的狙击步枪,水晶造的瞄准镜抗震能力很差,开不了几枪就有裂纹,简直就是低值易耗品,

不过幸好自己消耗的起,现在的关键是将瞄准镜造出来,标出上面的标尺。

本来玻璃才是造镜片的最佳选择,但是他目前没在这个上下功夫。

太子病情加重,未来的形势十分不明朗,

他也不敢点了太多的金手指,

一旦变成作坊,以后有了大变故就成了包袱。

不如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雨下的更大了。

惊雷一个接着一个,犹如在头顶炸响。

朱允?打着油纸伞,快步去了咸阳宫。

薛妃见了不由地吃了一惊,

“?儿,这么大雨怎么来了?”

“娘娘,我在家也没事,来看看父王如何了。”

“去吧,你父王在书房呢。”

“娘娘,二哥不在吧?”

“?殿下午膳后没多久也回去了。”

等朱允?进了书房,朱标已经听到声音,放下了御笔。

朱允?请了安,自己拉个锦凳坐下。

朱标等宫女放下茶水,就将宫人都赶了出去。

“父王,徐永盛的案子……………”

“刑部已经送来了节略,咱也批阅过了。”

“父王,如何处置?”朱允通来了精神。

“那个高云涛不用说,肯定不干净。咱将他降职为总旗,贬去了崖州守御千户所。”

“父王,徐永盛呢?”

“自然是官复原职了!”

朱允?大喜。

成了!

淮西勋贵控制了很多的军队,但是这些都被老朱忌惮。

唯有这个火枪营,只要徐永盛能官复原职,以后就是自己的。

太子笑道,

“京营十二卫,千户及以上官员的任免调动,都需要你皇爷爷许可的。咱已经将奏疏呈上去了。”

“等着吧。”

朱允?点点头,

“皇爷爷肯定会同意的。”

朱标笑了,看着沙漏说道,

“来,扶咱起来,到了院判规定的散步时间了。”

朱允?掌握两个火枪营,这是京营十二卫最强的战力,多了一份保命的本钱。

朱允?放下茶杯,将锦凳挪走,然后搀扶太子起身。

手上轻飘飘的,几乎没什么重量。

朱允?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了下来。

年前还是发福的身材,现在已经瘦的要脱形了。

扶着太子出了书房,朱允将太子交给了薛妃,这是薛妃为数不多的时光了,他不忍心跟着抢夺,

太子在后殿慢慢兜圈子,朱允通陪在一侧。

朱标缓缓道,

“上午,我将许昌辉的官给升了一点,现在是郎中了。”

“谢父王!”朱允?很开心。

许昌辉年后已经升迁为员外郎,现在又进了一步,成为一个部门的主管了,

“父王,那他下一步就是侍郎了。”

朱标笑了,

“这一步就慢了。他是举人,要是进士,年底就可以升一次。

“不过,为父建议,他以后去地方。”

“他留在刑部,以后最高也不过是侍郎。”

“不如去地方历练,可以当个布政使,积累政声,再回朝堂。”

他给许昌辉量身定做了一条发展路线。

朱允?仔细想了想,这条路很稳妥,也很适合许昌辉。

但是,以后可能用不上了。

走了两圈太子就有些气喘了,

“?儿,你上次送来的阎思文的《<礼记>今释》,为父看了几页,很经典,字字珠玑。这是他家大公子开的印书坊刊印的。”

“是的,父王,阎大公子字秉德。”

“印的很精良。记得你说用的是活字印刷?”

“是的,父王,书坊我投的钱,我还给优化了活字印刷的方法?”

"............?"

“呃,就是改进。主要是将木活字、泥活字弃之不用,改用了铅活字。”

朱标有些意外,

“用铅?”

他一边走,一边仔细琢磨,

“可行!这个可行!铅容易融化,也容易雕刻。还不吸水。这个好!好啊!”

太子站住了,赞不绝口。

“父王说的是,拼好版之后,用火一烧,就粘在了一起,不用担心掉落、凹凸不平之类的问题。用完之后,直接放炉子里融化即可。”

薛妃上前帮着太子擦了额头的汗。

朱标喘息匀了,薛妃在一旁搀扶着,继续往前走,

“父王,改日我送你一袋铅字。”

“好啊。说起来,为父和先生还是师兄弟呢。那个......秉德,之前是做什么的?”

“父王,他之前是督察院的书吏。"

“怎么才是书吏?什么功名?生员?”

“父王,他只是童生。”

“哦,童生啊......这个,也足够用了。这样吧,皇家印书坊也该用铅活字,让他来当皇家印书坊的大管事。”

朱允有些惊讶,

“父王,会不会让人说话?”

在论资排辈的时代,秉德当皇家印书坊的大管事,资历有些浅了。

“没事的。”朱标无所谓,“就冲秉德父亲和为父师出同门,这点照顾也没什么的。”

“那孩儿就代秉德谢父王!”朱允?也不再纠结。

阎秉德能带来铅字活字印刷术,就凭这点也能站稳脚跟。

父子两个一边走一边闲聊,

薛妃搀扶着太子,低头看路,安静地听着。

外面雨下的越来越大,几乎和瓢泼的一般。

朱允?从外面来了,

“父王!娘娘!三弟!”

他一通招呼,然后上前接过太子,

“娘娘,我来吧。”

太子却摆摆手,

“累了,得歇歇。”

说话间,头顶传来一声炸雷。

朱允通算了一下时间,太子的奏疏应该在乾清宫了。

不知道老朱如何看,会同意徐永盛官复原职吗?

太子在朱允?的搀扶下回了书房,当即写了任命秉德文书,

“张节,派人送给周云奇。”

周云奇是司礼监的大太监,皇室的印书坊属于司礼监管理。

朱允?有些不明所以,

“父王,为何突然任命这个人?”

朱标笑道,

“为父和他的父亲,都在宋先生门下学习过,算是帮衬一下同门吧。”

朱允?心中感慨又酸楚。

太子一天三迁,复职了徐永盛,升迁了许昌辉,任命了阎秉德。

都是在为后人铺路了。

可惜时间太仓促,除了徐永盛卡了一个关键的位置,另外两个暂时助力很小。

乾清宫。

朱元璋的面前摊开的是太子的奏疏,詹事府下午才送来的。

刑部已经查明了徐永盛是被冤枉的,他的妻子是清白的,

牛小飞、布大姐两个人之前做了伪证,指使的是千户高云涛的管家及其亲戚。

周围的邻居也证实,死者高大鹏生前就有小偷小摸的习性,

刑部尚书当场下了判决。

因为没有清晰的证据,刑部无法定高云涛的罪,只是批评他纵容仆人作恶。

高云涛当堂给徐永盛道歉。

而太子在奏疏里直接?斥了高云涛,

还将徐永盛官复原职。

朱元璋只是扫了一遍,就拿起御笔同意了。

目前看,徐永盛不可能再回徐家了,目前不属于任何王公大臣,希望以后也能如此保持住。

朱元璋心中感慨不已。

没想到太子关注之后,案子这么容易就真相大白了。

上一个主审官已经退了,朱元璋犹豫了一下,放下御笔,决定放过。

合上太子的奏疏,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上午结的案子,太子下午就跟上了。

太子之所以这么积极,好像是在和时间赛跑,唯恐以后没有机会再做什么。

太子的身体越来越差了。

周云奇上前道,“陛下,太子刚任命了新的印书坊大管事。”

“哦,谁啊?”

“是大本堂间思文先生的大公子。”

“阎思文道德文章都很好,他的大儿子那没问题,按太子的谕令办。”

“老奴遵旨。”

朱元璋靠在软垫上,失神地看着外面的大雨。

标儿一天调整了三个官员,他这是恨不得将一年的事放在一天来做。

朱元璋摘下老花镜,揉揉酸涩的眼睛,久久不语。

这老天真的要和咱过不去吗?

屋顶传来一声惊雷。

宫殿都跟着震动。

朱元璋问道:“云奇,那个什么针都装了吗?”

“呃......陛下,是......避雷针吗?”周云奇猜测道。

“是啊,都安装了吗?”

“禀陛下,都已经安装了。”

“传令下去,各宫殿派太监仔细观察,看看避雷针能不能避雷。

朱元璋缓缓起身,

“云奇,走吧,咱们也去看看。”

“陛下,要去哪里看?”

“去......去奉天殿吧。?儿不是说越高越容易吸引雷吗,这是最高的一个殿了。”

朱元璋走出乾清宫。

周云奇帮着打油纸伞,几个太监环身旁帮助挡雨。

时候不大,他们已经到乾清门。

过了乾清门是一个宽敞的广场,广场的尽头就是最高的宫殿奉天殿。

朱元璋站在了乾清门下,没有继续前行。

奉天殿的房顶沿着屋檐建造的避雷针一览无余。

朱元璋稳稳地站着,打量着奉天殿的避雷针,

等候下一个惊天的雷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