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老朱要动手了?(2 / 2)

大明假皇孙 花间无 2754 字 6天前

“九和,靖宁侯叶升还在京城吗?”

“禀殿下,靖宁侯曾经在四月底回京了一趟,祭奠了太子后,他又返回了河南的军营。”

“嗯,如果叶升回来了,第一时间告诉本王。”

“属下遵令。”

蓝九和下去了,

朱允通又提笔给蓝玉写了一封信,劝蓝玉尽快结束四川的战事。

大军停在四川徒劳无功,只会进一步激怒老朱。

蓝玉如果在京,也许能营救宁侯。

“小棠,安排快船送给凉国公。”

许小棠拿着信下去了。

朱允?从书架上取下一套《万首唐人绝句》,这是皇家印书坊印刷的,雕版精细,质量精良。

这是他和老钱通信的最新的密码本。

为了安全起见,他们现在见面的机会明显少了。

半个月前才和老钱见过一次,他决定给老钱写一封信简单交代一句。

现在还刚开始,并不需要紧张。

他先打了草稿,然后对照唐诗,将信翻译完成,封存起来交给了老吴。

现在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能让老钱盯着叶升的消息,

叶升身边必定有锦衣卫,

这类番子并不是全都隐藏身份,也有一部分是公开的,

盯着这些人,也许会有收获。

忙完这一切,朱允?靠在椅背上,感觉有些心累。

对于淮西勋贵,他也做不到如臂指使,他只能指挥蓝玉、常升,

至于其他勋贵,肯定需要蓝玉坐镇压着。

但是现在显然不是杀他们的时候,这是自己的根基,

杀了他们,等于创了他的一个大靠山。

并且他不喜欢老朱的杀戮,

这些人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太子的方案才是朱允?心仪的选择。

~

许小棠忙完回来了,柔声问道,

“殿下,用午膳吧?”

“什么时辰了?”

“殿下,未时了。”

“传膳吧。”朱允通这才觉察自己很饿。

许小棠退下去了厨房。

朱允?拿起毛笔,蘸着朱砂开始处理积压的文书,

最先看的是炼钢作坊的。

老关回信,已经将大门的口令简化了,争取对账工整,让外人有迹可循。

朱允?很满意。

鱼饵撒下去了,看看谁会上钩吧。

夕阳西下,朱允?纵马回府。

将马放回长安宫,他没有进去,而是一个人在东宫溜达了起来。

薛妃性格宽厚,现在又开始吃斋念佛,管理十分松懈,

于是宫人就开始懈怠了,东宫现在有些乱,

最近不断出现打架,小偷小摸的事情,

甚至前天晚上一个小厨房失火了,救火现场乱做一团,如果不是他及时赶到,大火就蔓延开了。

他先是去了咸阳宫,

给薛妃请了安,之后将张节叫了出去,

“东宫现在管的这么松散是不行的,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

张节现在是东宫内监的大总管。

张节苦着胖脸,

“殿下哎,老奴当然想的,可是娘娘仁厚,每次都是将板子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

朱允?沉吟了一下,他明白张节的顾虑

过去有太子给他撑腰,他可以不顾及什么,

现在撑腰的没了,薛妃又不管不问,他是担心管的严了被人报复。

“下次再有这种情况,你只需要告诉娘娘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处罚你自己来。条条条框框都有了,按照来就行了。

张节当即来了精神,

“有殿下您这句话,老奴就有了胆气。”

他知道薛妃信任朱允?姐弟,有朱允通给他撑腰,他自然敢去得罪人的。

朱允?又叮嘱,

“有人不服管教的,你直接来找本王。”

张节喜笑颜开,一个长揖,

“老奴遵令!”

他是太子的大伴,太子去了之后,他感觉自己大权旁落,过去的威风没了,说的话也没几个人听了,

现在又有了靠山,他决定重振威风,不,重新整肃东宫奴仆的规矩。

朱允?交代完,继续向前闲逛。

眼看出了东宫,前面不远就是内金水河。

一个宫女、一个嬷嬷正朝东宫走来,嬷嬷的手里还拎着一捆东西过来,

看到朱允?,她们上前施礼。

宫女是郭宁妃身边的。

朱允有些意外的是,嬷嬷竟然是燕王妃身边的陈嬷嬷,

“你们来东宫做什么?”

“禀殿下,王妃命老奴送几本书来,这可是王妃呕心沥血之作呢。”

“什么大作?”

“禀殿下,是给闺中女人看的。”

“放下吧。”朱允?想起来了,江都之前还有一本。

陈嬷嬷不敢多说话,将书放在朱允通面前,

朱允通瞥了一眼,这次加了封面,上面两个大字“内训”。

陈嬷嬷再次躬身施礼,恭敬地告退了。

朱允?拆开绳子,拿起一本翻了翻,和上一本没有大变化,就是类似女戒的内容,无非就是三从四德的扩写。

这种东西给别人看他不干涉,但是别送东宫来了。

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姐姐信奉这里的教条。

何况还是朱棣老婆写的,

那就没必要带入东宫了。

朱允通将书重新捆上,飞起一脚,将一摞书踢入金水河。

宫女和陈嬷嬷还没走远就听身后噗通一声,他们不禁回头看了一眼,金水河水波荡漾,

不远处是朱允?一个人的背影,

似乎,殿下空着手!

陈嬷嬷急了,

“书,书呢?”

她忙要回去查看,却被宫女拦住了,

“陈嬷嬷,这皇宫可不是能乱走的,快出宫吧!”

陈嬷嬷还想纠缠,不远处有巡逻的太监过来,

她只好选择放弃,在宫女的陪同下向午门走去。

燕王给太子上过香就回府了,天气炎热,作为胖子丝毫没有闲逛的心情。

先回府睡了个午觉,起床后去了书房。

道衍一如既往,正在处理各路来的文书。

朱棣坐下后,慢条斯理地喝了一碗酸梅汤。

放下碗,他才说道,

“道衍,兵部派了左侍郎去了江阴卫。”

道衍意味深长地说道,

“王爷,贫僧看了邸报,看来这件事陛下很重视啊。”

燕王有些幸灾乐祸,

“这次不知道多少人头落地啊!”

他冷冷地念了一个人的名字,

“蓝玉!”

朱棣又不屑地冷哼几声,

他和蓝玉一向不对付,从捕鱼儿海之战两人关系就不好。

蓝玉还曾经给太子告状,说朱棣有不臣之心。

这次陛下的屠刀所指,终于指向了蓝玉,朱棣满心的快意。

道的老脸古井不波,

“王爷,这对于您是好事啊!”

去了一个能征惯战的大帅,燕王的压力就小多了。

朱棣看着院子的假山,感慨道,

“是啊!”

蓝玉就是压在他头顶上的一座大山,

他甚至不敢想,即便父皇龙驭归天,如果蓝玉还在,他有没有起兵的勇气?

幸好现在父皇要搬走这座山了。

感谢父皇!

道衍拿出一封文书推了过去,

“王爷,炼钢作坊的口令其实是有规律的。这是最近十三个晚上观察后的记录。”

朱棣拿起文书翻了翻,不由地笑道,

“‘秋月’,‘晚霞’;‘山花',“海树';‘五代','三朝……………”

“这是《声律发蒙》里的?”

果然如自己所想,这些杂兵的军官也不会多优秀,这就是典型的在应付差事。

朱棣文书丢在一旁,

“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一直如此,就可以考虑行动了。’

道行回道,

“王爷,那现在就要开始储存火药了?”

朱棣连连点头,

“准备吧。”

他又提醒道,

“用颗粒火药,那玩意稳定。”

想到火药,朱棣又摇摇头,颗粒化火药的技术其实早就有了,

可是兴起了那么久,大明的军队并没有在意,

直到军火案爆发,被朱允破了案子,陛下才命令军器局生产颗粒化火药。

又是朱允?!

朱棣心中很嫉妒,又很不服气。

“道衍,这次一定给朱允?放一个大烟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