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朱棣又怒又怕(2 / 2)

大明假皇孙 花间无 2387 字 6天前

有太监走了出来。

秦王朱?低声喝道,

“老四!多大的人了,还这么沉不住气!”

晋王朱?也跟着呵斥,

“老四,休要胡闹!”

朱棣心知肚明,被父皇知道了他首先挨骂,现在也没有兄弟帮他,

秦王、晋王以兄长的身份呵斥他,朱植、朱权他们则挡在了朱允通的身前。

反而是朱允?帮他说了几句话,斥责了朱允?。

朱棣无奈地站住了,恶狼一般瞪了朱允?一眼,

朱允?背着双手,正抬头看天,在欣赏乾清宫的黎明。

朱棣心中的火又猛窜了一下。

秦王低喝道:

“进殿!”

众人排着长队鱼贯而入。

从乾清宫出来,藩王们出宫,朱允回了一趟东宫也很快出宫了。

老钱送来情报,盯着炼钢作坊的,有一批人似乎要行动,已经准备了不少火药。

朱允?决定和老钱见一面。这次行动太重要了。

长江边,朱允?上了一艘客船。拿出鱼竿,在客舱外钓鱼。

老钱就坐在客舱里,和他说话。

“老钱,靖宁侯那里有什么消息?”

老钱躬身道:

“殿下,之前没有盯过叶侯爷,现在都是临时派去的,暂时没有什么收获。”

朱允?微微颔首,

“这就可以了。京城的靖宁侯府、河南的练兵军营,都要派人去。”

“殿下,属下都派人去了,任何消息都会立刻送到京城汇总起来。

朱允通并不知道宁侯会被按什么罪名。按照老朱清洗的习惯,估计是谋反大罪,

只有这种罪,才能让群臣不敢帮着辩解,群臣会唯恐避之不及,引火烧身。

“老钱,说说炼钢作坊。”

老钱回道:

“殿下,炼钢作坊盯着的势力挺多,其中一股似乎别有所图,竟然准备了火药。”

“从他们准备来看,他们是要进作坊搞破坏。”

“他们也一直对口令十分在意。”

“这两天他们在汇集人手,已经有十余个人了。”

“属下推测,后日炼钢作坊下午出货了,那个时候可能是他们动手的机会。”

朱允?又问道,

“老关他们有察觉吗?”

老钱摇摇头,

“殿下,他们还不知道。”

“行,咱让蓝九和派人去通知他,”朱允?回道,“你估计是哪一方的势力?”

“殿下,属下猜测他们来自燕王府。”

朱允?摩挲着下巴,半晌才缓缓问道,

“老钱,如果他们这次行动失败,朝廷必然有所警觉,可不可以趁机给燕王府来一记?”

老钱有些惊讶,急忙提醒道:

“殿下,燕王可是皇子,矛盾太过激烈必然引起陛下不满。”

朱允?摇摇头,

“燕王手下有个谋士叫道衍,此人不除,终究是个祸害。”

“老钱,如果这次炼钢作坊挖的坑他们跳了下去,本王想趁机斩杀道行。”

老钱躬身道:

“请殿下示下。”

朱允?沉吟片刻,

“如果咱们将人交给锦衣卫,朝廷必然能发现蛛丝马迹。道还能在京城安心呆下去吗?”

“如何他回去,必然要过江。你在江北放五十匹好马。”

“火枪暂时不用。”

道如果回北平,必然有人护送,用了火枪万一有人走脱,枪伤很容易连上自己,那时候就说不清楚了。

看着滚滚江水,朱允?下了决心,

如果可能就在京城杀了道行!

小船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停下,朱允起身要下船。蓝和他们已经在岸上等候。

老钱又说道,

“殿下,上午来了一份六百里加急。

“哦?”

“二十天前,西平侯沐英没了。”

!!!

朱允?站住了。

这是老朱的义子,云南王。

今年的大明真是多事之秋。

老钱建议道,

“殿下,现在奏疏应该已经送去宫里了,殿下还是尽快回去吧。

“嗯,咱现在就回。”朱允?上了岸,纵马狂奔。

本来还想去一趟别院,现在不行了,宫中肯定已经在搭设灵棚,祭奠西平侯。

朱棣回了燕王府,大步去了后宅。

燕王妃迎上前,看朱棣黑着脸,她小心地问道,

“夫君,遇到麻烦了?”

朱棣一语不发,进屋坐下,

燕王妃急忙屏退左右。

朱棣才一拍扶手,

“朱允?那个竖子!他竟然给咱们来了一个文字狱!”

燕王妃大吃一惊,

“他,他做什么了?”

朱棣将前后经历说了一遍,最后恨恨地说道,

“咱想你昨天没有问出缘故,今天就想趁机训斥他一番,甚至告诉父皇,没想到......没想到……………”

燕王妃目瞪口呆,

“这孩子歹毒如斯!”

玄武门之变,这是藩王能引用的吗?

燕王妃急忙道,

“夫君,那怎么办?书都送出去那么多了?”

朱棣长叹一声,

“送就送了,父皇还不至于这一句话将咱怎么样。”

“但是再印就一定将这句话删掉。”

燕王妃连连点头,

“夫君,奴家一定逐字逐句修订,不给小人可乘之机。”

朱棣沉吟片刻,

“送出去的能收回最好,不能就罢了。暂时先别印了,更别送人了。”

燕王妃心中有些不舍,

这本书自己耗费了不少心血,就这么放弃了?

本来想借此打造贤妃的名声,助力夫君一把,没想到被朱允通给当头一棒。

那之前的精力白费了,还被泼了一身脏水。

更别扭的是他们还不敢声张。这个话题都无法和别人讨论,谁都怕在这种话题上说错了话。

燕王妃又急又气,眼泪串珠一般滚落。

朱棣叹了一口气,缓缓起身,朝前院的书房走去,

“咱去和道衍说一说。”

燕王妃暗咬银牙,

“夫君说的是,要道衍拿个章程,不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书房。

道听了朱棣的描述也吃了一惊,

“这,这个角度太刁钻了。王妃的书贫僧读过,很适合当做美范的,必将和班昭的《女诫》并肩流传千古。”

“王爷,王妃的书只能暂时雪藏了。

“可惜了!”

朱棣微微颔首,

“道衍,本王也是这个意思。”

想起早晨朱允通的那句话,他就心生寒意,恨不得立刻报复回去,

“炼钢作坊那里准备的怎么样了?”

此刻,他已经对朱允通恨之入骨,只想毁之而后快。

道衍回道,

“王爷,作坊大门的口令,单数和花草有关,双数和景色有关,上句和下句是固定的。”

“并且口令有重复,昨天就出现了用过的口令。

朱棣不屑地摇摇头,应天府才太平几天啊,将领已经如此懈怠了。

“道衍,何时行动。”

“王爷,后日下午,军器会去作坊拉一批钢板,贫僧计划冒充军器局的人,提前进入。”

“火药准备的如何?”

“王爷,贫僧命人准备三桶火药,多了不好掩饰,少了威力不够。三桶足矣将作坊的那个炉子炸坏了。

“善!”朱棣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行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