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太子有一句遗言(2 / 2)

大明假皇孙 花间无 3615 字 6天前

他还有一个嫡生的女儿,女婿现在是苏州府下面的县令。

李院判一生行医,医术高超,他的几个生子竟然没有一个学医的,似乎他看透了这个行业。

朱允?将李院判家里的情况理了一个遍,眼下似乎没有需要自己照顾的。

莫非只是告别?

等朱允?到了李府,李院判穿着一身素净的棉衣,已经在卧房等候。

他今天竟然能下地了,在大儿子的搀扶下,颤巍巍起身就要跪下行礼。

现在他是平民,按照礼制,见皇孙要下跪磕头的。

朱允?急忙快步上前搀扶住了,李院判已经瘦的一把骨头,扶在手上轻飘飘的,几乎没了重量,朱允?的眼圈红了,

“老人家,你我就不用这么客套了。快进屋躺下。”

众人搀扶着李院判进屋,扶着他上了软榻,靠在了软枕上。

“院判,身体好些了?”

朱允通坐下,打量着病人,院判脸色有了点血色,目光清亮。

“殿下,老朽也就这样了。”李院判呵呵笑了,似乎看淡了生死,没有一丝悲伤。

他的大儿子亲自奉上了茶点、果品,

李院判摆摆手,

“你们都下去吧。”

大儿子带着仆人都下去了,屋内只留下了李院判和朱允通两个人。

朱允?看着他,静静地等他说话。

李院判缓缓道,

“殿下,虽然老朽病在家中,但是京城最近的事情都多有耳闻。”

“陛下目前没有立储,似乎在考量之中。”

“朝中大臣都保持沉默,几乎没有人提出立储。”

朱允?点点头,等他的下文。

李院判说了一大段话,有些累,喘息了几口才继续道,

“殿下,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的。现在太子已经安葬,帝国储位不能长时间空悬,朝廷很快会战队的。”

“无非是支持某一位藩王,或者支持东宫的某一位皇孙。”

“但是陛下是千古雄主,对待臣子也素来严格,估计不会有大臣明着支持谁。”

朱允?点点头:

“院判说的是。”

李院判缓了缓,继续道,

“老朽不过是个郎中,这种大事本不该老夫和殿下说的。”

朱允?笑道,

“院判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霜波折,提点一下咱也是好的。”

李院判叹了口气,

“实在是太子有一句话,要老朽在合适的时候转告殿下。”

!!!

太子遗言?

朱允?犹如遭了电击,不由地打了哆嗦,浑身滑过一阵寒意。

“院判,父王说了什么?”

李院判缓缓说道,

“太子的原话是,‘若储位有失,?儿万勿滞留京城,定当速行。'”

朱允?陷入沉默。

太子病重的时候,两个人曾经密谈过,

朱允?当时的意思也很明确,如果老朱选择了其他人继位,他就远遁海外。当时没提造反,就是安慰太子。

太子当时也是支持自己走的,甚至将他的亲信马庆南放在了松江府,长江的入海口,就是为了方便他日后出走。

既然彼此都明白了,太子为何又给李院判留下这句话,再强调一遍呢?

朱允?有些不解,莫非其中还有深意?

李院判喘匀了气息,继续道:

“殿下,太子的意思,是等储位水落石出,让咱找个时机告诉殿下。可惜老朽不中用了,可能等不到那一天了,只能提前告诉您了。

朱允?拱手道谢:

“院判,难为您还老了!父王的话,本王一定铭记在心,事不可为就走!”

李院判欣慰地笑了,

“殿下,老朽将话带到了,也没什么遗憾了。”

朱允通没有再去深究太子的用意,眼下不是想事情的时候。

“院判,本王这里还缺个郎中。”

李院判即便到了生命的终点,依然终于王事,朱允通自然不能就此回去,至少也不想了却院判的心事。

李院判笑了,

“殿下,老朽有几个徒弟,医术都还说的过去,你挑中哪一个都行。”

朱允?摇摇头,

“他们医术很好,但是都在您之下,本王看不上。

李院判微微颔首,

“殿下说的是,他们可以继承老朽的衣钵,但是无法超越老朽了。”

朱允?突然道,

“院判,就让景天跟着本王吧。”

“李景天?殿下,他,他,他可是个杀人犯。”李院判老眼圆睁,不敢置信地看着朱允通。

看朱允通神色平静,目光清澈,不似客套,李院判嗫嚅着,

“殿下,这个逆子,只会给您添麻烦。”

李院判的眼睛湿润了。

李景天是他的三儿子,是庶出的,也是他的孩子中唯一学医的。

只是这个儿子有些离经叛道。

曾经去乱葬岗剖开死尸,就是为了看看人的脾胃长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子。

结果被人告到县衙,幸好他爹是李院判,被江宁县训斥之后就释放了。

没过几天,他给人看病竟然动了刀子,将病人开膛破肚,结果把人给治死了,被病人家属告上官府。

李院判四处活动,虽然免了死刑,但是被判了苦役。最后还是太子开恩,给放回了家。

但是这小子的名声坏了,在民间几乎跟恶魔一般,毕竟没几人敢找开膛手看病。

朱允?笑着点点头,

“本王心里有数。但是要论医术,他是你的传人中唯一有可能超越你的。”

李院判激动的老泪纵横,

虽然他口口声声这是逆子,可是这也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小儿子从小就聪颖,不喜欢圣贤书,偏偏喜欢医术,也是家里唯一学医的孩子。

为此,李院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没想到这孩子医死了人,还因为去乱葬岗给死尸开膛破肚,名声彻底坏了,没人会找他看病的。

他现在担心等自己死了,小儿子吃饭都会成了问题。

现在殿下要人,这简直就是赏赐了小儿子一个金饭碗。

“殿下,这,他,他只会给您添麻烦啊!老朽惭愧的很!”

“放心吧,本王会让他堂堂正正地成为名医。只要他在医术上坚持走一下去,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代宗师的。”

“殿下抬举他了。这个逆子能在殿下的门下有一碗饭吃,老朽就知足了。”

李院判满面红光,终于了了最后一个心事,

朱允?殿下能点石成金,京城有名的大富豪,跟着他至少不愁钱花,有饱饭吃。

~

李院判心情激动,很快就累的没了精神,说话变得有气无力,脸色转而变得苍白,

看着他喝了一碗药,慢慢睡去了,朱允通才起身告辞,李院判这种情况最好还是静养,不能太过激动。

李府的大公子亲自将朱允通一行送出大门,

朱允?黯然地走了,李院判已经油尽灯枯,时日无多了,又一个忠厚的长者即将离开世间。

朱允通信马由缰,一路向西而去,夕阳的余辉有些刺眼,

捉人的五城兵马司、锦衣卫明显地少了,街上空荡荡的,看不到行人,两边的宅子都十分安静,

如果不是飘起的道道炊烟,京城就像一座庞大的鬼蜮。

朱允在琢磨太子留下的这句话的意思,为何还要强调一遍让自己走?

如果是某一个藩王继位,即便不提醒,他也会立刻离开京城的。

莫非太子已经预感老朱会在东宫选一个,而且朱允?更有可能?

也只有这种情况,太子才会再次提醒自己,不要留在京城。

但是太子没说什么时机走,是等老朱明确宣布,还是发现苗头不对就立刻抽身离开?

似乎是留下一个哑谜,留给朱允通自己寻找答案。

~

前面就是别院了,朱允看到班经赋从不远处匆忙经过。

有几个小孩子在他后面冲他大叫,“归三”。

朱允通记得上午抓他的小旗也是这么叫。

“九和,那人不是姓‘班吗?‘班经赋?怎么那么多人叫他“归三'?”

蓝九和苦笑着摇摇头,

“殿下,小孩子叫的有些恶毒,那是‘乌龟’'的'龟',他的浑家跟了其他男人了,他才有了这个丢人的绰号。”

朱允通有些意外,班经赋虽然落魄了,但是也曾经官至兵部侍郎,怎么会这么不体面,

“他休妻另娶就是了?”

蓝九和摇摇头,

“具体内情属下就不清楚了,只知道他没有休。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过着。”

朱允通没有再问,大步进了院子,他没有心思去深究这类八卦。

乾清宫。

朱元璋终于拿到了锦衣卫的奏疏。

这是对龙尾河旅舍的初步调查。

旅舍之前属于一个叫张瘸子的,张瘸子五十多岁,已经结婚,但是没有孩子。

不久前旅舍被外来的张姓兄弟高价买走了,一同购买的还有张瘸子做鱼羹的方子。两兄弟操持凤阳口音。

朱元璋嗤笑一声,

“竟然是咱的老乡?”

他算了算时间,正是尤天纵一行人去了归德府之后,前后脚的功夫。

显然,尤天纵的行踪暴漏了。

奏疏上,锦衣卫也怀疑这两兄弟就是为了刺杀尤天纵,在这里设伏的。

张瘸子夫妇已经不知所踪。

据附近的村民说,凌晨大火燃烧起来后,有捕鱼的村民看到张姓兄弟撑船顺流而下,直奔淮水而去。

锦衣卫正在沿着淮水追查,目前没有结果。

老朱合上奏疏,

“蒋琳,水上有没有收获?”

“禀陛下,虽然各巡检都捉了一些可疑的,甚至一些被悬赏的悍匪,但是没有发现和纵火案有关的。”

“那京城呢?”

“?陛下,锦衣卫、五城兵马司都抓了一些有嫌疑的人,但是没有发现有用的线索。”

老朱沉吟了起来,今天督察院、应天府都上了奏疏,弹劾锦衣卫、五城兵马司大索京城,乱抓无辜,百姓怨声载道,搞的人心惶惶,坊市凋零。

“京城不能这么大张旗鼓地抓了,撒出人手,暗中寻访吧。已经抓的人,尽快甄别,无辜的要立刻放人,不许过夜。”

“臣遵旨,臣回去就增派人手讯问,绝不冤枉任何一个百姓。”

“蒋?,注意靖宁侯的动静,一旦抵达京城,立刻投入诏狱。”

“臣遵旨!”蒋?急忙大声领旨,他的心中又泛起嗜血的冲动,还以为叶升能逃过一劫,没想到陛下依然没想到放过他。

算算时间,命令靖宁侯返京的圣旨已经发出去了。

一来一回,靖宁侯差不多二十天抵达京城。

蒋?决定,就在渡口抓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