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老朱:叶升为何这么难杀?(1 / 2)

大明假皇孙 花间无 3798 字 5天前

正午,天空湛蓝,阳光正好。

六部五寺的重臣,还有在京的王侯,都顶着烈日等在燕子矶码头,今天凉国公蓝玉大胜归来,他们奉旨前来迎接。

周围的大臣都安静,三两个人凑在一起,低声交谈。

朱允?今天也来了,就站在一旁,和督察院的左副都御史马和安聊的亲切。

正午的阳光有些炽热,众人晒的满脸油汗,都翘首以盼,希望凉国公早点到来。

江面上白帆点点,却看不到船队过来。

朱允?站在人群的最前面,静静地看着江面,盯着江水发呆。

五天前,郭宁妃去了;

前天,李院判也去了。

熟悉的人一个一个离去,京城变得陌生了许多。

身侧站的是吏部左侍郎黄元济,不断找他说话。自从白马非马,被朱允?摆了一道,黄元济对他十分客气,甚至有点巴结。

朱允?只想一个人安静一会儿,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付几句。

“殿下,喜欢青铜器吗?”

“黄侍郎,对商周的青铜器很有研究啊?”

“殿下,下官只是有点小小的心得。”

“哦。”

“殿下如何看商周的器物,有特别喜爱之物吗?”

“还行吧。”

“下官知道有几家文玩的铺子,东西都很不错,殿下如果感兴趣,下官可以介绍一二。”

朱允通有些挠头,喜欢商周的是吧?咱给你找点事做,免得总是打揽我。

“黄侍郎,龙骨上面的字你认识?”

“这个......,殿下,那是药材,下官很少关注。呃,上面的文字很古老,下官偶尔也有认识的。

“你想想,这些文字是不是也挺有趣?这可是上古文字呢!说不定就是掩埋在废墟中的历史。

“殿下说的是。”

“你就没想过去识别这些古老的文字?”朱允通紧跟着追问道。

“呃,殿下,这个似乎很有趣。”黄元济陷入了沉思。

龙骨现在是药铺里才有的,偶尔会带文字。

一般带有字的价格会高一些。

自己过去还真没留意过。

也许,以后可以关注一二,这似乎是个新颖的领域,还没有人触碰过。

朱允的话似乎给他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黄元济陷入沉思。如果自己能一一识别这些字,就可以写一本书流传后世了。

黄元济越想越觉得可能,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全身心陷入了以后的筹划,第一步,去药店买来大量带文字的龙骨;第二步,………………

朱允?的耳边终于清静了。

江面上,他看到了几艘挂着“许”字的快船从眼前划过。

现在许家的快船生意十分火爆,已经在布局在运河上设点,慢慢渗向淮水、黄河。

不过他心里还是隐隐有些担忧,现在自己还能庇护他们,一旦老朱宣布的继承人不是自己,许家的生意必然会遭遇打击,甚至是毁灭性的。

今天回去得找许小棠谈一谈,快船的布局要重新考虑区域了。

一艘普通,陈旧的客船枉顾岸上士兵的呵斥,自顾自地靠上了码头,船夫搭上了跳板。

岸边的士兵急忙上前要驱逐他们走开,这里是专给凉国公留的。

船夫大声说了几句,衙役惊讶地看向船舱。

紧接着,蓝玉带着几名护卫,从船舱里走了出来。

岸上的众人都愣住了,

“是凉国公?”

“怎么如此简朴......”

“没想到啊,”

“国公爷这般简朴,实乃我辈之楷模。”

本以为会来一个庞大的船队,触目都是遮天蔽日的桅杆,没有只有孤舟。

众人迎了上去,施礼后一阵寒暄。

朱允?笑着站在一侧,看着风尘仆仆的蓝玉,两人对视一眼,笑着点点头。

人多眼杂,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

蓝玉和众人客套几句就告辞去了乾清宫,群臣就此散了。

朱允?则陪着王行回家。这一趟四川之行,王行黑瘦了很多。

两人直接去了凉国公府的书房。

王行坐在熟悉的位置,浑身放松下来,连声感慨,

“还是家里的椅子舒服。”

朱允?端着茶杯慢慢喝了起来,出了一中午的汗,早就口干舌燥。

一杯茶尽,他才屏退左右,问道,

“先生,可知道郑国公建了一个道观?主持叫玄真子?”

王行点点头,

“殿下,在下有印象的。郑国公在外生病了,是玄真子治好了,两人就这么认识了。之后随郑国公回京。”

朱允通拿出画像,

“先生看看,是这个人吗?”

王行接过去仔细看了看,

“殿下,是他。”

“这人找我了。”朱允通将玄真子找过来,自己去道观探视的过程,详细讲述了一遍。

甚至包括邢氏女的案子都没有漏掉。

王行笑了,

“玄真子的脑袋多精明啊,收拾一个村妇还不是手到擒来。”

“先生,这人能用吗?”这是朱允最关心的问题。

王行点点头,

“可以用。在下接触过他,为人很精明。他和郑国公关系莫逆,既然郑国公将他托付给你,肯定可信的了。”

朱允?放心了,

“我这正缺人手,那就他了。”

从玄真子轻松解决了邢氏女,朱允通就想着用他,毕竟京城极少有人知道他和玄真子的关系。

但是碍于对玄真子不了解,自从邢氏女案子结束,朱允通除了照常拨付钱粮,就没有再联系他。

现在有了王行的肯定,那就可以放心地用了。

提起邢氏女,朱允?脑海中闪过一丝灵光,似乎从这个“神医”的身上得到了一点启发,只是启发还很模糊。

~

朱允通将京城最近的变化说了一个遍。

虽然双方一直书信未断,但是书信比较太简短,不如面对面地交流更便捷。

最后,朱允通说道,

“储君这个位置的最大变数就是陛下的态度。

王行苦笑道,

“是啊,陛下喜欢谁,谁就是。更难的是咱们还不知道陛下喜欢什么样子的储君。

朱允通又说道,

“本王猜测,陛下会从东宫挑一个。如果是选择一个皇子,太子安葬后,陛下不会放他回去的。”

王行缓缓点了点头,

“殿下说的是。”

两人正说着话,有人进来禀报,

“殿下,先生,靖宁侯中午刚到江北,就被锦衣卫拦截了,他们拿了圣旨将侯爷给锁拿去了。”

王行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靖宁侯叶升是老公爷的亲家,陛下捉了他,意图就很明显了,这是指向老公爷呢。

朱允?叹了一口气,蓝玉出征回来的当天,老朱就抓了他的亲家,真是一点情面也不留啊。

“先生,镇抚使尤天纵死了,你知道了吧?他是去归德府搜集宁侯的罪证,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大火。”

王行庆幸道,

“在下知道的。幸亏那场大火啊!感谢大火!”

如果陛下拿到了那些证据,叶升这次就死定了,和胡惟庸扯上关系的,几乎没有幸免的。

他没有询问朱允?谁去放的火,这种秘密心照不宣最好。

朱允?继续道,

“几天前,我叮嘱了叶府,让他们自己将不法的事情都清理个手尾,希望把柄不要留下太多吧。”

王行叹了一口气,

“殿下,只要叶家人还不是太蠢,一定会照办的。如果到了如此境地,他们还执迷不悟,留下把柄,那就是叶家的命了。”

朱允?意味深长地说道,

“先生,就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王行神情凝重,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两人都陷入了沉默。

老朱的意图已经很明显,要削弱淮西勋贵,甚至已经扬起了屠刀。

能不能躲过这一劫,不仅自己要挣扎,还要看天意。

可是天意难测啊!

管家匆忙进来,

“殿下,先生,宫中来了一位传旨的公公。”

王行急忙吩咐摆香案,迎接圣旨。

司礼监的一个小太监捧着圣旨来了。

旨意是给朱允的,三日后去五城兵马司观政,为期一年。

朱允?接了圣旨,询问传旨的太监,

“类似的圣旨,还有几份?”

小太监恭敬地回道,

“殿下,还有四份,?殿下去了工部;辽王去了户部,宁王去了兵部,韩王去了礼部。”

朱允?心里咯噔一下,朱小二去了工部?

自己的炼钢作坊就属于工部的军器局管。

老朱这是要做什么?

送走了传旨太监,朱允?和王行回了书房。

朱允?缓缓坐下。

老朱今天抓叶升,又突然安排观政,显然是蓄谋已久了,就等蓝玉回来,突然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先生,如何看?”

王行沉吟片刻,分析道:

“陛下没有明确储君,至少说明他在犹豫,或者说担心现在宣布会引起朝野动荡。

朱允?说道,

“先生,本王认为辽王、宁王、韩王都是陪跑的。”

王行点点头,

“即便是轮到燕王,储位也轮不到他们。'

朱允通又说道,

“甚至本王都是陪跑的。”

“本王的炼钢作坊可是在工部的管辖之下,火枪也是本王发明的,如果去工部观政,没有比我更合适的。”

“可是眼下,我最擅长的却是朱允?去了。

王行沉默片刻,也只能有些失落地回道,

“殿下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朱允?冷哼一声,

“陛下现在威望正隆,直接宣布又能怎么样?谁敢反对他?他为何来了这么大一个迂回?”

王行打开折扇,轻轻扇动,“在下认为,陛下也是有顾虑的。”

“先生,他顾虑什么?”

“殿下,如果陛下选择了朱允?殿下,却又如此折腾,那就是在顾虑您的声望。”

“哦?本王声望这么大的吗?”

王行笑了,

“殿下在京城,对下面不太了解。其实,殿下在民间声望甚隆,有贤王”的美名。”

“这次随老公爷出征,沿途一直到四川,在下都听过对殿下的夸赞。”

“殿下的蜂窝煤和轧花机的影响太广泛了,无数百姓从中受益,甚至因此有了活计。”

“而殿下拿出的钢刀、钢制火铳、火枪这些犀利的新式武器,使得殿下在军队中也很受底层军官和士兵的拥戴。”

“陛下贸然立了朱允?,天下必然沸腾。”

朱允?捧着茶杯喝了一口,

“能有这个名声,多亏了武勋的刻意传播。”

主要是淮西勋贵的人在夸赞,在推波助澜,毕竟他们和朱允的利益是一体的。

另一方面,太子在的时候,老朱也企图树立一个贤明的皇族的典范,抵消那些无恶不作的藩王的恶劣影响,就刻意让人宣传了一波。

没想到今天竟然成了护身符。

王行沉默良久,才坐直了身子,正色道,

“殿下,在下认为,目前陛下存在两种可能。”

“第一种,陛下选择了朱允?,殿下和其他几位皇子不过是掩人耳目。同时他要树立二殿下的声誉,消解殿下的“贤王”的美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