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初升。
晨风悄然拂过,已经带着初秋的丝丝清凉。
工部的衙门十分热闹,每个公房、公房外面的房间都坐满了账房。四处都是成堆,成筐的账簿。
账房们人手一把算盘,在飞快地盘账。
工部的气氛十分紧张,除了去上朝的尚书、左右侍郎,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吏全都在。
从昨天开始他们就开始清账。
这不是年中的盘点,而是朱允?殿下要来观政了。
谁都知道这位殿下去江堤观政的操作,第一天查账,结果多少官吏的人头就掉在了江堤上。
只有三天的时间,时间十分紧迫。
从昨晚开始,很多人就住在衙门里,困极了才眯一会儿,吃喝让人送进公房,上茅房都是一路小跑。
他们要争分夺秒清查账目的可能问题,随时解决账房提出的疑问。
时间就是仕途!
时间就是生命!
没人敢抱着侥幸的心理,指望朱允?殿下能放过他们。
应天府已经给他们打过样了!
长安宫也在查账。
查账的账房早早的来了,是四个神情严肃的嬷嬷。
文来福将她们安排在了偏殿,并送去了所有的账簿。
长安宫的气氛骤然变得有些紧张,每个宫人都小心翼翼的,目光躲闪。
过去殿下性格温和,从没有计较过钱财,没人知道怎么突然就要查账了。莫非宫里的管理要变严格了?还是有人触怒了殿下?
过去这个时间,夏嬷嬷总是在指挥宫人做这忙那,现在她却安静地坐在廊下,目光迷蒙,失神地看着外面。
朱允?给老朱请安回来,换了一身便服就出宫了,丝毫没有理会众人的目光。
在东华门外,他汇合了蓝九和一众护卫,众人径直出了城,
上午,他要去见玄真子。
护卫带了十几匹马,给玄真子带了不少补给,干果,粮食,盐......
众人在山中转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终于浑身大汗地站在了道观的门前。
仙风道骨的玄真子已经等在了门口。
他将朱允?迎进了后院,
清虚看到了十几匹马上的补给,不由地欢呼起来。
这次带来了上百斤的盐巴,还有酱菜,他至少几年不用下山买盐了。还有上千斤的粮食,足够他们吃到明年的夏天了。
分宾主落座,玄真子开始烧水泡茶。
“道长,京城发生的事情,还有陛下让皇子皇孙观政的事情,都知道了吧?”
玄真子微微颔首,
“殿下,贫道都知道了。”
“道长如何看?”
“殿下想听哪一个方面的?”
“陛下选择的储君最大可能是谁?”
“殿下,如果从常理来看,陛下最大的可能是选择了朱允?。”
听到这个答案,朱允?丝毫没有惊讶,这也是他心中的推测,而是反问道,
“请道长解惑。"
玄真子拿起木柴拨弄几下火炭,放下木柴后回道,
“殿下和郑国公有些相似,性格上都有些与众不同,讨厌繁文缛节,甚至有点离经叛道。”
朱允?对常茂的印象十分模糊,了解的也都是别人告诉他的。
从知道的只鳞片爪来看,常茂的性格如玄真子所说,有才华,性格却有些桀骜不驯。
玄真子问道,“殿下,陛下自立国以来,提倡以孝治国,殿下认为何谓?”
“道长,本王认为朝廷提倡的孝,就是在家要顺从父母,在朝堂就要移孝作忠,忠于君王。”
“殿下说的正是。何谓“孝”?首先要听话啊。”玄真子连连点头,
接着他又追问道:
“殿下听话吗?愿意听话吗?”
朱允?笑了,
“道长,水开了。”
听话?
他只想听自己的!
玄真子提起水壶,给朱允?冲了一杯茶。
硕大的陶杯里放了野茶,还加了几枚晒干的山果,茶香缭绕,带着淡淡的果香。
玄真子放下水壶,
“殿下一定看不上朱允?的孝顺?认为那是做作,是在演戏?”
朱允?点点头,
“正是,那已经不是发乎情感,而是在装,在演戏。”
玄真子继续道,
“殿下,朝堂都是人精,谁都明白他在做什么,更遑论陛下。其实,他不过是在表示他的服从。”
“陛下是千古雄主,对自己创建的江山充满了自信,他希望他的继任者萧规曹随,规规矩矩地按照他留下的训示去办。”
朱允?深以为然,老朱正在修订《祖训录》,传闻要改名为《皇明祖训》。
这本薄薄的册子,规范了朝廷的方方面面,几乎是大明的“祖宗之法”,也是老朱给后人留下的大框架。老朱希望后人在这个框架内施展拳脚。
玄真子不紧不忙地分析道,
“而依殿下的性格,一旦继位只怕会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将陛下的一些规矩改的面目全非。”
“而朱允?表示的‘孝,已经超脱了真正的孝顺,而是意味着他不会跳出陛下的窠臼。”
朱允?陷入沉默。
玄真子说的很对,自己从后世来,不可能对皇权有太多的敬畏,这种天然的叛逆肯定让老朱有了察觉。
如果自己继位,那海禁会第一时间被取消,卫所制度、藩王制度......太多的要被推翻重来。
至于老朱列的“不征之国”,朱允?更不会在乎。几个蕞尔小国,现在不灭了,以后就是后人无穷无尽的麻烦。
~
玄真子喝了几口茶,继续道,
“殿下,目前只是朱允?的可能性更大,但是最终谁能胜出,还要看陛下的选择。”
“还是刚才的说法,陛下是千古雄主,也许不会拘于成见,而挑选一个继往开来的储君。
“那样殿下就是唯一人选。”
朱允?摇摇头,沉声道,
“本王不抱这个幻想。”
两人默然相对,都端着陶杯喝茶。
一杯茶尽,朱允?放下了杯子,
“道长的话,让本王坚定了信心。”
不行咱就来一次奉天靖难,没什么大不了的。
玄真子放下茶杯,
“殿下,不妨和朱允?一般,如果也能在孝”上下功夫,加上在民间的“贤王”的美名,继位的可能性就大了。”
朱允?摇摇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想想朱允?的那种伏低做小的做派,朱允通就一身鸡皮疙瘩。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不能站着生,那就站着死,重生一世必须追求一个痛快的人生。
玄真子提醒道:
“殿下,如果朱允?继位,您连闲散王爷都做不成的,最好的结果就是圈禁至死。”
朱允?不以为然地笑了笑,
“不给,本王就自己去拿。”
玄真子眼睛亮了,
“殿下,有贫道可以做的,请尽管吩咐!”
朱允通有些为难地说道:
“本王需要一个训练人手的地方,可是牛首山太小了。”
玄真子当即道:
“贫道的师弟玄木,殿下上次见过的。他在宝华山有一座道观,贫道可以搬到那里去。
朱允?喜出望外,
“宝华山好啊!”
宝华山占地极广,大的山峰三十六座,山高林密,是个藏匿物资、训练死士的好地方。
“道长,玄木他可靠吗?”朱允通追问了一句。
“殿下尽管放心,玄木不问世事,一心求道。”
“那好,尽快去宝华山吧。也许,有一天本王会去一趟看看。”朱允?最后意味深长地说道。
玄真子稽首道,
“贫道必不负殿下所托。”
两人核实了每次派去的人员数量,训练场地,如何防止泄露行踪,……………
不用朱允?费心,玄真子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划,显的很有经验的样子。
更让朱允?意外的是,玄真子手下竟然也曾经有一批死士。
不等朱允?询问,玄真子解释道,
“郑国公在的时候,也一度担心飞鸟尽,良弓藏,就命令贫道准备退路,一旦事不可为就远遁江湖。”
“一共三十七名死士,全都是军中的精锐悍卒。”
“可惜郑国公英年早逝,贫道也没有财力继续养着他们,就放他们走了。”
朱允通略一思索,就叮嘱道,
“过去的死士,如果要用,就要事先再甄别一次,可疑的万万不可带回来。”
“请殿下放心。”玄真子满口答应。
最后两人商量了近期要送来的枪支、弹药、其他刀枪剑戟之类的冷兵器,还有钱粮等补给,
两人相谈甚欢,直到清虚送来午饭,两人才察觉已经日上正午了。
两人边吃边谈,用了午饭继续泡茶筹划后面的安排,
直到日头过午,朱允通才起身告辞。
夕阳西下。
朱允通带人出了大山,找了一个开阔的地方,他将蓝和叫到了一旁,
“以后,你们十九个人就不要跟着本王了。”
蓝九和吓了一跳,急忙躬身问道,
“殿下,为何?是兄弟们有人犯错了?”
朱允?摆摆手,
“本王有更重要的事情安排你们去做。
蓝九和松了一口气,“请殿下示下。
“你们有多少兄弟成家了?”
“殿下,成家的只有六人。”
“九和,近期会有人安排他们离开京城。这六个人带着他们的家眷一起走。京城会越来越危险,必须走!”
“属下遵令!”
朱允通顾虑这些人留在京城,有家眷的牵挂很容易被威胁。
一旦老朱摊牌了,这些人是自己的贴身护卫,无论是老朱,还是朱允?,都不会放过他们活下去的。
还不如趁老朱还没动手,先将人送走。
同时也能避免琉球一个派系独大。不同的派系多了,才能避免有人吞了他的果实,将琉球占为己有。
现在一有机会他就送人过去。
蓝九和有些担忧,“殿下,那以后谁来拱卫您的安全?”
“宫里有人。放心吧,本王都考虑的很清楚了。”
蓝九和有些不放心,
“殿下,不如找老公爷再要几个人。”
朱允?摇摇头,
“凉国公现在麻烦缠身,本王即便找他要人,也只能私下安排,明面上不行了。”
蓝九和还要再劝,朱允?摆摆手,继续叮嘱道:
“留下六个人,跟着玄真子在宝华山训练死士。本王计划在山里藏一批武器、钱粮,他们也要负责看管。”
“你带着其余的兄弟去松江府,拿着咱的名帖,秘密去拜会马庆南,幸好他也认识你的。”
“你们都改个名字,装作是去松江府经商的富豪,马庆南会解决你们的身份。”
“你们要用护院的名义操练一批士兵。”
蓝九和吃了一惊,殿下这要训练私兵了?
“殿下,事情如此严重了吗?”
朱允?点点头,
“也许事情比本王知道的还要严重。”
“你的第一步不要迈得太大,先从五十人开始。一年能保持二百人就很好了。”
“其中一半步卒,一半是骑兵。”
“松江有山地,找个隐蔽的地方训练火枪,且记要隐匿行踪。”
“你要保证这些人随便拿出一个,都能当做百户,总旗来用。”
“他们要绝对忠诚于本王,要服从指挥,还要读书识字,一旦扩兵,这些人要能用上。”
蓝九和郑重地拱手道,
“殿下请放心,属下一定训练出一支精锐的士兵。”
朱允通又提醒道:
“招揽矿工、农夫即可,这类人比较淳朴。不要招揽那些油滑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