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宁侯叶升竟然死了,你听说了吧?”
在诏狱看到的时候,叶升还很有精神,去凤阳就已经需要搀扶着走路了。
被下诏狱,被夺去爵位,被免去一切职务,他的精神被彻底击垮了。
朱允通以为他远离朝堂,在凤阳修养一段时间,身体还能康复的,没想到人竟然没了。
雄狮一样的军中大佬,无声无息地在凤阳去世,
邸报上一句都没有提及,朝廷似乎彻底遗忘了这个人。
“殿下节哀!”老钱解释道,“信国公府的眼线来了信,属下已经知道了,正准备上报给殿下的。”
“殿下要派人悼唁吗?”老钱又询问道,“一直有锦衣卫盯着叶府呢。”
朱允?轻叹了一声,
“还是要派人去的,本王从别院派了一个管家。凉国公派去的是他的一个义子。”
~
用过午膳,朱允?出了茶楼。
阳光偏西,已经未时了。
微风撩起袍角,已经带着深秋的丝丝凉意。
周一沙低声道:
“殿下,陛下刚下了旨意,蒋琳革职留任。”
“知道了。”朱允?翻身上马。
他对谁当锦衣卫的指挥使并不感冒,谁当指挥使也都是老朱的一条狗。
老朱不会轻易更换指挥使的,还有淮西勋贵等着蒋琳去出力呢。
朱允?轻挥马鞭,
“去炼钢作坊。”
近期忙着假钞案,一直没有去看看。
前行不远,朱允看到中城兵马司的人围了一个店铺,正在和店家争论。
士兵堵住了大门,店家完全没有办法做生意。
这是蒋琳名下的店,据说之前生意挺好。
朱允?直接纵马过去了,
兵马司的士兵做的很好!
周二沙笑的很开心,
“五个城的将士都很不错,不亏咱给的钱。
朱允通转头问道:
“你都怎么给的钱?”
周二沙大咧咧地回道,
“殿下,您不是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吗?咱就看铺子的经营情况,没有生意咱就赏钱,一个小兵一百文,小旗二百文,总旗三百文,百户五百文。”
朱允通算了一下,不由地吓了一跳,一天就要至少三十贯的花销!
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预算果然就控制不住了。
幸好事情办的还行。
朱允?催马前行,默认了周二沙的花销。
花不了几天的钱了,很快就会顶不住来求饶的。
别院。
廊下,许小棠拿着剪刀收拾花草。
天气转凉,有些花草要进暖房了,她要修剪多余的枝叶。
“小姐,”她的贴身侍女拿着一个名帖来了,“锦衣卫指挥使的夫人要见您。”
许小棠扫了一眼洒金的名帖,揶揄道:
“这是前指挥使夫人了吧?”
陛下的旨意风一般传遍京城,蒋琳现在是革职留用。
看蒋夫人的意思,蒋琳要服软了?
蒋?折腾许家的船队,殿下收拾家的生意,有来有往罢了。
这才几天,蒋家就受不了了?
家底还是太薄了啊!
许小棠吩咐道:
“你先派护卫去问问殿下,见,还是不见?如果见,哪天见合适?”
“你再派人去一趟我在河边的那个院子,简单收拾一下,如果要见,就去那里吧。”
乾清宫。
朱元璋召集重臣开会。
他拿出一份厚厚的奏疏,招呼户部尚书赵勉,
“赵卿,你看看这份奏疏。”
周云奇将奏疏送了下来。
赵勉急忙起身接过,很快从头到尾翻了一遍,不由地惊讶道:
“陛下,?殿下的这份建议太有见地了!”
“自从假钞案爆发,臣就日思夜想,如何让宝钞更难复制,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方案。”
“殿下的奏疏犹如醍醐灌顶,臣茅塞顿开。”
重臣们都支起了耳朵,殿下又说了什么?
竟然又是和假钞案有关的,案子不是破了吗?
赵尚书这马屁拍的,犹如山响啊!
朱元璋微微颔首,
“你读一遍。”
赵勉捧起奏疏,大声读了起来。
朱允?上奏疏,建议改进宝钞的工艺。
一个是提高工艺,从现在单一的浅青色,改成三色套印。具体用哪些颜色,建议让宝钞提举司做一个妥当的方案;
第二个是增加暗记,现在朝廷的工匠有精通微雕技艺的,可以在宝钞的某个地方印上微雕的图案。
第三个是添加序号,一张宝钞一个序号。宝钞提举司应保存这些序号,验钞的时候可以作为对照。
第四个是设立回收宝钞的“倒钞库”,负责兑换、回收破损严重的宝钞。
第五个......
当赵勉读完奏疏,大殿里鸦雀无声,重臣都陷入思索。
工部尚书秦逵经常和工匠打交道,他也最先有感悟,
这个奏疏的建议可行!
他最赞同前两个建议,如果推行下去,宝钞的造假的成本就会大幅提高。
但是三色套印、微雕朝廷完全可以做到,但是技术难度极高,民间难以模仿,这种技术的护城河才是最好的防伪。
过了片刻,朱元璋咳嗽一声,
“诸卿以为如何?”
赵勉第一个拱手道,
“陛下,臣以为?殿下的建议十分可行!”
秦逵更是立刻跟进,
“陛下,臣附议!”
之后就是一片“附议”的声音。
督察院的马和安想反对,可是一条像样的反对意见都没有想出来,脑子空空如也。搞技术不是他擅长的领域。
见大部分重臣都表示支持,朱元璋微微颔首,
“那就由户部的宝钞提举司根据这份奏疏,做一个详细的方案,之后咱们再议。”
其实,老朱心中也没有更好的方案。
假钞案昨天才破,他本来想今天小朝会的时候询问重臣,宝钞是否要改进。
没想到朱允?早晨请安的时候,就递上了奏疏,方案准备十分齐全,看过后,老朱的心中已经十分赞同了。
现在重臣们也通过了,那就按照奏疏推行就可以了。
赵勉急忙拱手领旨。
看着重臣赞许的态度,老朱心中有些失落,
其实他的手下还压着一份奏疏,是朱允?上的,
奏疏先抨击了假钞贩子的可恶,给朝廷造成的损失,后面提了一些建议,希望从律法上堵上造假的漏洞。
有些建议十分中肯,但是和朱允通的这个奏疏比,实用性就差了些。
朱元璋注意到,蓝玉一语未发,一直稳稳地坐着。
搁在往常,蓝玉早就第一个起来拥护了。
但是今天他变得沉默了很多。
“蓝玉,你怎么看?”
他的话让重臣都很意外,不是已经通过了吗?
众人纷纷看向蓝玉。
蓝玉淡定地拱手道:
“臣谨遵圣谕!”
老朱看了他一眼,没有继续再追问,转而继续了下一个议题。
蓝玉也继续沉默。
但是重臣们却从中感到了一丝寒意。
蓝玉听着众人讨论冬天边军的粮草供应问题。
搁在往常,涉及他的领域,乾清宫谁也没他嗓门大。
但是今天他没有说什么。
殿下一再劝他要低调,沉默是金,他之前有些不太在乎。
可是在奏疏被陛下屡次驳斥后,尤其是叶升的 出来,他终于醒悟了,听了殿下的规劝。
无论如何,自己都要稳住,自己只要活着,就能给殿下提供支持,陛下选择朱允?就会有所顾虑。
如果不是军职所在,他今天甚至都不想来上朝了。
刚才陛下突然的发问,蓝玉更觉得心寒,陛下对淮西勋贵的厌恶已经无法掩饰了。
夕阳西下。
炼钢作坊,高炉正在出钢。
钢水如火红的岩浆,工匠忙碌有序。
朱允通远远地观看,只有关大匠在一旁陪同。
周一沙、周二沙远远地警戒,不许别人靠近。
朱允通低声道,
“耐火砖的烧制再次失败了。”
琉球需要建造一个炼钢作坊,可是卡在了耐火砖上。
关大匠疑惑道,
“又失败了?方子咱调整了啊。”
殿下没说,在哪烧制的耐火砖,他也没有问。
上次殿下送来一块烧废的耐火砖,他看出了问题,调整了配料。
朱允?摇摇头苦笑道,
“本王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如果不是需要的量太多了,竟然要三万多块,他就让关大匠在京城烧制,然后运送过去了。
关大匠沉吟了一下,
“殿下,属下需要看了废品之后,才能知道。属下估计这次问题不在方子上,也许是温度出了问题。”
朱允?微微颔首,
“废砖也带来了,等会去你公房再给你。”
这件事周一沙他们也不知道,朱允?也没打算让他们知道,只能自己亲自出马了。
出钢结束了。
关大匠低声问道:
“殿下,钢管还不能恢复生产吗?”
朱允?点点头,
“陛下还没有决定生产火枪,他是害怕呢!”
两人边说边聊,朝公房走去。
半路上遇到了别院来的护卫,
“殿下,锦衣卫指挥使的夫人要来拜访许大管家。”
朱允?点点头,
“定三日后,在许大管家的别院吧。”
蒋琳这是被打痛了,来求饶呢。
护卫拱手告退了。
朱允?叫来了周二沙,
“给兵马司士兵的赏钱提高一倍,让他们再狠狠地折腾三天。三天后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