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为何自绝于天下?(1 / 2)

大明假皇孙 花间无 5000 字 6天前

耽罗岛像一只肥胖躺平的海豹,头东尾西,肚皮向上,

发生战斗的地方就在岛屿的西南方向,尾巴裹住的一个海湾。

朱允通的船靠岸了,

这里是一个天然的良港,

可惜牧胡不会经营,码头十分简陋,四百料的福船靠岸都十分艰难,差一点搁浅。

船上的几个老水手气的破口大骂。

朱允?叹息,

“可惜了一片好地方。”

扩建码头必然成了第一要务。

朱允?正要登岸,突然站住了,疑惑地侧耳凝听。

枪声?

声音飘忽、零散,不像是岛上传来的,反而更像是在身后。

大海上还有自己人?

许小棠!

朱允?猛然警醒。

约定等自己走后,许小棠等雾气散了再离开。

她的船队来了!

“起锚!”

朱允?急忙吩咐重新出港。

海上空旷,好像四处都是枪声,

朱允?又命令三艘小船也出去一同寻找。

福船扯满船帆,一路向南,

一炷香后,望斗的士兵用望远镜看到了,

“前方,坤申位,看到一艘福船被围攻。”

朱允?当时指挥船只改变方向,向西南方向前行了不远就看到了,十几艘一百料的小船正围攻一艘福船。

小船上的海盗挥舞的是冷兵器,福船上的护卫用火枪还击,

听海盗的叫声,朱允通皱起了眉,竟然是倭寇!

虽然福船的武器绝对占优,但是护卫只有三十多人,倭寇却有两百多人。

福船的速度也没有倭寇的船快,一直无法摆脱倭寇的追击,已经有两艘倭寇的船甩出搭钩挂住了福船。

船尾已经有倭寇登上去了。

船上的护卫还在殊死抵抗。

朱允?的座船冲了过去,和许小棠的座船相对而行,

看到又来了一艘福船,倭寇有些慌了,有几艘小船脱离了战斗,向东北方向遁去。

两艘福船在靠近,朱允通船上的护卫拿着火枪,在船舷后瞄准海盗开枪。

两艘船擦肩而过,朱允通甚至看到了船长室里,许小棠拿着火枪正冲他挥手。

支援的三艘战船也赶来了,海盗不再恋战,立刻四处逃窜,

甚至登船的海盗也被他们抛弃了。

暮色沉沉,太阳已经落山了。

等朱允?带着许小棠的船重新回到码头,码头上已经点起了火把。

福船还在艰难地靠近泊位,郑锡蕃派人来禀报:

“殿下,已经占领敌人的谷仓!敌人放火未遂!”

当福船终于停稳,水手开始搭上跳板,传令兵再次来报,

“殿下,南面接触的敌人已经投降!”

“蓝将军和毛将军带兵在向北追剿残敌。”

朱允通微微颔首,一个半时辰结束战斗,这次战斗简直就是行军一般,没有任何阻碍。

高丽曾经两万多兵力来犯,被这三千骑兵给击溃了。

现在还是这些骑兵,但是他们几乎没有像样的战斗,一触即溃。

不是他们太弱,而是遇到了碾压他们的火器,

他们如果准备了深沟堑壕,或许还有阻挡的力气,

但是他们猝不及防,依然还是用过去的古老的骑射战法,来对付本该三百年后才出现的武器。

他们没有机会在血与火中总结经验了,

在火枪面前,他们虚弱无比,不堪一击,

这就是单方面的碾压。

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骑射,在火枪面前优势全无,再快的战马也跑不过子弹。

月光洒落。

朱允?终于踏上了耽罗岛的沙滩,

纵目远眺,大海蔓延进黑色的夜幕之中,看不到尽头。

在他上一个时空坐标,老朱将这个岛屿拱手相让。

现在,他断绝了老朱主动放弃的机会。

岸上有骑兵在巡逻,手持火枪,左腰挎着军刀,那是他的士兵。

朱允通不由地笑了,士兵们上岸的时候都是步行,现在却是一人双马,

一队骑兵打着火把冲了过来,

是郑锡蕃。

朱允?判断,战事结束了。

郑锡蕃远远地跳下马,快步跑了过来拱手禀报,

“殿下,牧胡已经投降。牧胡骑兵还有他们的家属,共七千余人,末将已经派人看押。”

“不许乱杀俘虏,以后要建房子、建码头都需要人手。”

“末将遵令!”

“将士们伤亡如何?”

“禀殿下,除了六名战士扭伤了脚,没有出现其他伤亡。”

“善!”

朱允?打量着他们的战马,都十分神骏,每一匹都不亚于他在京城的坐骑。

这种骏马的价格,在大明价格不菲,差不多是京城核心地段的一套院子。

打仗果然来钱快!

“收获不错啊?”朱允?戏谑道。

郑锡蕃陪着笑,

“殿下,进攻的时候发现了一处马场,里面有不少好马,按照您的吩咐,有战马就优先让战士们配备上。”

朱允?微微颔首,

“枪骑兵的威力,显然比两条腿的火枪兵大。”

郑锡蕃示意亲兵牵来一匹白马,通体如雪,看不到一根杂毛,

“殿下,这匹马还不错,可以暂时作为您的坐骑。”

朱允?上前打量一番,是一匹两岁的骏马,四肢健壮,身姿笔挺,比自己在京城养的几匹马还要高大威猛。

朱允通又问道,“毛海、蓝九和他们呢?”

“禀殿下,毛将军、蓝将军他们还在清剿残敌。

许小棠的福船也终于靠岸了,她带着几个侍女走上踏板。

郑锡蕃急忙冲不远处招手示意,一辆小巧的马车被赶了过来。

朱允?指指许小棠的座舰:

“船上有俘虏的倭寇,你命人去审问。”

“这艘船的卸货之后,归水师了。”

郑锡蕃看着月光下的大船喜出望外,这是一艘四百料的大船,还是新船,水师又多了一个主力舰船。

“末将谨遵殿下谕令。”

弯月如钩。

月光有些黯淡,四处都掩映在迷蒙之中。

许小棠带着女上了马车,众人上马一路向北。

一路遇到了不少安营扎寨的士兵,除了值勤的士兵,其他人都坐在火堆旁等候开饭,附近有人在烤着马肉,肉香随风飘荡。

士兵情绪不错,火堆旁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半个时辰后,众人到了罗岛的北端,在一个大院子前停下了。

这里是牧胡的军民总管府,也叫达鲁花赤府,前面是官衙,后面是两进院子。

士兵已经简单收拾了一番,未来一段时间,这里将作为朱允?的官衙。

一夜平静地过去了。

东方微明,朱允?已经用过了早膳。

不远处传来士兵操练的声音。

朱允?去了公房,派人请来了许小棠。

现在人手奇缺,许小棠临时成了这里的财务大总管。

“小棠,昨天的缴获统计了吗?”

许小棠回道,

“有了一个大概的数目,不计算老马,马场共有两万多匹一岁以上的马,其中一万左右是可以出售的。”

“公帑上有三万贯的现钱,”

“库房里有一些土布、羊皮,但是卖不出多少价格。”

朱允?捏着下巴,有些犯愁。

良马本可以贩卖,但是大明海禁,现在只能走私,数量就很有限了。

三万贯看似不少,其实根本不够花。

眼下士兵近五千人,每个月的饷银、粮草,还有船只需要保养,都是一大笔开支。

还要分别建造军用、民用的码头;

要建造兵营,公房;

现在缺乏大船,需要大量建造,

尤其是朱允?的梦中情船“风帆战列舰”,更是需要海量的钱财。

幸好岛上有农田,可以解决一部分粮食。

朱允?问道,

“你九叔最近能来吗?”

许小棠犹豫了一下,回道,

“殿下离开京城的时候,奴家和他联系过。到了松江府又联系过一次,按照约定,他的船应该在最近三五天抵达这里。”

朱允?点点头,叮嘱道:

“该花的钱就花,不用节省。”

许小棠看他为钱发愁,想说她已经问家族要钱了,但是犹豫了一下没有开口。还是等拿到钱再说吧。

许小棠提议道:

“殿下,俘虏里发现了高丽的商人。咱们可以考虑和高丽做点生意。”

朱允?点点头,

“现在和高丽就是一海之隔,可以做一些贸易。”

朱允通招来一个亲兵,

“去告诉蓝将军,将高丽商人甄别后就放了,归还他们的财物,并且告诉那些商人,这里收购铜,高纯度的铜,有多少就多少,不限量。”

亲兵领命出去了。

许小棠低声道,

“殿下,咱们没钱收购铜。”

“暂时用战马交换。”朱允通回道。

现在耽罗岛孤悬海外,大明实施海禁,马匹卖不进去,只能用来交换一些铜、硫磺之类的必需品。

许小棠出了签押房,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又回身道,

“殿下,奴家昨天出发的时候,听说长兴候已经过了嘉兴,估计昨天下午就到了松江府。

朱允?挑挑眉毛,坏笑道,

“如果他知道本王失踪了,不知道会如何?”

许小棠却有些担忧,

“江都郡主知道了,会很难过吧?”

朱允?摆摆手,

“她应该能猜到一些,舅舅那边也会宽慰她的。”

日上三竿。

耿炳文的座船绕过了松江府,没有丝毫停留,直奔杭州。

他一路紧赶慢赶,却没有追上朱允通的脚步。

现在他只想尽快见到朱允?,完成陛下的任务。

正午时分,前面已经遥遥在望杭州湾了。

耿炳文却惊讶地看到,海面上星星点点不少战船。

想起来这一路上不时看到战船,心中不由地有些惊讶,沿海的卫所如此勤奋的吗?

前面突然来了一艘快船,要求核验身份。

耿炳文也得知了具体位置,到了海宁卫的防区,前面不远就是杭州湾的入口了。

当得知是长兴侯,快船离开了。

耿炳文的座船继续前进,一艘福船从前方迎头驶来。

船头站着一员老将军。

耿炳文认得,是浙江都指挥使谢于道,

谢于道的船停了下来,

想到以后要和这人打交道,耿炳文急忙命令降低船速,心中却有些不解,

自己并没有泄露行程,谢于道怎么就迎来了?

难道是碰巧遇到的?

如果是迎接,那就一起入港,为何还停船了?

就在耿炳文疑惑不解的时候,谢于道竟然上了小船来了。

耿炳文心中疑云大起,有一种十分不好的感觉。

谢于道顺着船边的网爬了上来,耿炳文快步迎上前。

看到谢于道,耿炳文吓了一跳,只见谢于道双目赤红,憔悴不堪,脸色蜡黄。

这人是生病了吗?

谢于道上前见礼,

“末将浙江都指挥使谢于道拜见老侯爷!”

耿炳文回了礼后急忙问道:

“谢军门,你这是怎么了?你不去杭州陪着殿下,在这里干什么?”

谢于道差点哭了,

“老侯爷,殿下不见了!”

耿炳文眼前一黑,差点没一屁股坐下,

“你,你说什么?”

谢于道将朱允?失踪的前后说了一遍,

耿炳文感觉天要塌了,殿下竟然失踪在海上?

这么久找不到,莫非.......

他已经不敢想下去了。

他有些疑惑地打量谢于道,

“既然是去松江府迎接,为何殿下会失踪?”

殿下是皇孙,身份尊贵,即便谢于道没上殿下的座舰陪同,那也是前呼后拥,各种船只簇拥的。

结果,

殿下的船只迷失于大雾中?

这种鬼话怎么让人信服?

谢于道惭愧地说道,

“禀侯爷,本来未将的船队要追上去的,没想到被一批运粮船给堵住了航道。”

他将当时的情景描述了一遍,

“老侯爷,那些运粮船挂的是五军都督府的旗。”

耿炳文嗤笑道,

“谢于道,你越活越回去了啊!五军都督府什么时候干起了兵部的活?”

谢于道被喷的没话说了,当时自己也是糊涂了,这么明显的漏洞看不出来。

耿炳文看了他几眼,心中却泛起了嘀咕。

殿下是真的消失了吗?

谢于道不会是被朱允?收买了吧?

还是陛下的......陛下不可能,陛下就没杀过皇子皇孙。

谢于道知道很难让耿炳文相信其中的曲折,只是沮丧地说道:

“老侯爷,咱已经上了奏疏请罪了。”

耿炳文淡然道:

“咱也要写一份奏疏,向陛下表明情况。”

陛下如果知道了,该如何反应?

耿炳文已经不敢想象了。

京城。

大朝会已经散了。

朱元璋回了乾清宫。

周云奇指挥宫人布上了午膳。

现在陛下的食欲不振,黄酒成了每餐必备的。

朱元璋溜达回御案前,上面又放满了奏疏,不由地有些头大,还没开始看,他已经感觉累了。

他随手拿起奏疏看起标题,一本又一本。

直到看到一本奏疏,标题让他愣住了,不由地摸出来老花镜戴上。

再次看了一眼标题,

【奏请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疏】

字都认识,意思大概也能猜到,但是他还是不敢相信,竟然有官员敢上这种奏疏。

他直接翻到最后,想看看是哪一位勇士。

他的心中已经想了几个可能的人选,翰林院、督察院都有几个愣头青。

朱元璋愣住了,

“方孝孺?!”

竟然是方孝孺!

方孝孺又上奏疏?

朱元璋合上奏疏,重新看了一眼标题,

这一点也不方孝孺。

方孝孺做事很稳,很方正,不会这么激进,不像他的风格。

不过字迹是他的,后面的钤印也是他的,

这奏疏就是他的!

站在御案前,朱元璋翻开阅读起来。

洋洋洒洒五千多字,很快就看完了。

朱元璋不由地拍案叫绝,大明虽然初建,但是已经感觉到了官府、士绅和百姓三者之间的矛盾,

奏疏里说的很清楚,如果拉长时间线,就可以看到士绅免除徭役的政策必将反噬朝廷。

士绅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庞大,以后庇护在他们名下的百姓会越来越多,免除他们的徭役,最后肥的是士绅,损失的是朝廷的财政收入。

朱元璋连连点头,

“方孝孺说的很有道理!”

不过,想到这份奏疏损害了天下读书人的利益,必将是一场迅猛狂烈的反对,

即便是千古雄主,也心中生寒。

“方孝孺这是要自绝于天下读书人?”

天下读书人会创了方孝孺的祖坟,甚至将他生吞活剥。

方孝孺还是朱允?的人,天下人又会如何看朱允??朱允?在读书人中的地位会急剧下降。

周云奇过来躬身道,

“陛下,该用膳了。

朱元璋这才放下奏疏,

“好,用膳。”

走了几步,他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方孝孺这次真的拼了,完全抛弃了自己的名声,还有家族的未来。

朱元璋对方孝孺的看法完全改观了,这就是个纯粹的人,脱离了蝇营狗苟,眼中只有大义和朝廷的人。

~

此刻,方孝孺终于醒了,头疼的厉害,口渴。

“来碗水!”

四周黑漆漆的,没人回应。

他甚至听到了哗哗的水声。

谁在外面洗衣服,这么大声?

真没规矩!

“掌灯!”

方孝孺揉揉太阳穴,不知道睡多久了,也不知道睡到什么时辰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