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第 48 章(1 / 2)

北宋小丫鬟 春未绿 3156 字 5天前

冯胜买那套宅子也是直接定下的,他一看到就喜欢上了,在汴京城西的金梁桥附近,三进的宅子不带花园一共五千贯。

等他买完才告诉荣娘,他还制造了惊喜,故而让马车把荣娘送到这里才告诉她。

荣娘看到这个宅子起初心喜,但随机而来的就是恐惧:“咱们赊贷了多少?”

“也不多,你放心吧。”此时冯胜信心满满。

他今年三十三岁了,当然期望有自己的一个家,首款是他当大夫这么多年的积蓄和赏赐,一共是一千五百贯,另外三千多贯就是日后他要还的。

见荣娘还是不赞成,他还道:“你放心,我的银钱也没都拿出来,手里还有些药,明日找地方脱手,咱们得日子肯定衣食无忧的。”

说罢,还给了一张一百贯面值的交子给她,荣娘才收下,但仍然心中隐隐不安,只叮咛道:“咱们欠了这么钱,日后嚼用可要省些了。”

听说还不起赊贷的,到时候房子也会被收回去的,到时候得不偿失。

这可是豪赌。

冯胜虽然赚的多,但是他一个人就要养全家,这跟锦娘不同,锦娘住自家的屋子,一个月一贯的生活费绰绰有余,所以冯胜能够攒下来的钱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多。

荣娘心想丈夫绝对是受了锦娘的刺激,正想着,听冯胜介绍:“你看这屋子里全部铺的是木地板,就是冬日踩在地上,也不会让脚发冷。喏,还有前面两个院子,一个给麟哥儿住,一个给官哥儿住,咱们也就别无他求了。”

说完,他看向荣娘,心道我如今这般,也不曾嫌弃她,我也算是一等有良心之人了。

比起冯胜立刻行动,三房都不可置信。

“做刺绣还真的这么挣钱吗?我以为是说着玩儿的。”“莹娘本来觉得自己赚的多,锦娘则穷胖,没想到她还真的………………

三叔母皱眉:“该不会是她要成婚了,是人家男方买的吧?”

二人千般猜测,万般怀疑,甚至遇到罗玉娥连招呼都不打了。

连罗玉娥都无语的对锦娘道:“她们这是怎么了?”

“说起来咱们心胸够宽广的,她家买宅子什么的,我们可没嫉妒,我这一买,她们就如此破防。”这就是锦娘有时候懒得和他们计较的原因,这些人都太浅薄了。

魏雄则道:“其实建房子,真的要找那些装背匠吗?我听说装背匠都从中赚不少银钱的。要不我和你娘帮着你,也免得被人从中赚太顶多。”

锦娘摆手:“这是庄宅行人推荐给我的,您知道的,我每日要去文绣院上差,您和我娘也不是很懂到底怎么建宅子。木料、石料、瓦料,还有各种工人的协调,你们可做不来。我找了装背匠,出什么事情我找他一个人就够了,否则我要跟十几个

人对接,人家还能保证工期,这有什么不好的。”

水至清则无鱼,没点赚头,谁白跟你做?只要在合理范围内,锦娘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装背匠姓龚,人称龚头,他们已经把图绘出来了,龚头还问她:“您看台阶这里雕花儿多好看啊,还有屋檐许多人家都是这般飞出来一些......”

这些算是装修的增项,锦娘当然不同意,她笑道:“您就正常的建就行了,我不要这些花里胡哨的。”

硬装简单,软装用心点就好。

但是她要求道:“我想在东厢的附近打一口井。”

“那最少要十几贯呢,您家巷口不是有吗?”龚头道。

锦娘笑道:“那么多人就一口井吃水多不便宜啊,还是在自家打口井,自家吃水也好,况且不是都说那里的水好么?”

龚头陪笑说是,他又说起一事:“抹墙用的青石灰中会用胡椒,如此房子里暖和,您要不要呢?"

“不必了,我感觉便是加了胡椒粉在里面,也不会很保暖。”

噱头啥的咱不要。

龚头又说起地板,木地板过于昂贵,锦娘选了更实惠的五寸厚的青砖铺地,到时候再用石灰勾缝。

零零总总各种材料,锦娘非常有耐心,每一项有问题的都提出异议,连头都不敢打马虎眼,他本来以为家中是魏雄作主,不曾想每一处都是这女娃作主。

她不仅识字会算还会画,一点就透,还非常务实,最重要的是给钱很爽快。

打地基买砖料,头期款就要三十贯,人家都没顿一下就给他了,钱给的爽快,事情当然也就办的快。

龚头离开之后,锦娘正和罗玉娥说起:“等那边的房子弄好了,咱们搬过去,正好把这座宅子就凭出去。咱们这里虽然算是个贫民窟,可是少说也能一个月能凭个三贯,将来也是个进项。

“我,我们也过去吗?”罗玉娥和魏雄都惊讶,这毕竟是锦娘的嫁妆,她们夫妇原本觉得锦娘让她们过去是说着玩儿的。

锦娘挠挠头:“那可不,你们俩和弟弟住一楼,我住二楼,就是你们的屋子没我的大。您和弟弟的柜子到时候我让木匠一起打,只是床和书桌要你们单独买。”

罗玉娥不由道:“要不然把咱们这里的床抬过去吧?”

“买新的吧,这里的就放这边,咱们也睡了好几年了,就是您请人抬过去都得花几百文。”锦娘笑道。

她就是这般,什么话都提前说清楚,如此爹娘和她也好相处,如此含糊不清,到时候为了钱还会争执。

几人对新家又有一番憧憬,锦娘则是每日傍晚跟她娘一起过来看看,白日过来看仿佛监工,人家工匠们也不自在,再者,人家做的事情你也未必都懂。

当然,针线活还是不能够停下,尤其是宅子这边要用钱,她白日在文绣院不好做私活,晚上便点了蜡烛出来绣。

这个月锦绣阁那边倒是史无前例的分了三十五贯给她,锦娘欢喜极了,那边的掌柜也道:“那位夫人很喜欢你的绣品,把你之前的陈货都买走了。”

可锦娘知晓这是例外,这样的人可不多,同时这笔钱也是要到下个月才能拿到,锦绣阁就是如此,一般都会压一半的钱。

如此一想觉得自己在甜水巷买宅子的事情太对了,还是得自己开店才好,否则就锦绣阁给的这个小格子,她根本陈设不了多少东西,且日后从甜水巷过来实在是太远了。

她的手艺应该能赚更多才是!

清明节前后,文绣院正在赶制衣裳,锦娘正在细致的画着花样子,为自己开店做准备。她不愿意开那种传统的绣铺,因此心中自然有一番布置。

却见外面侍从跑进来小声道:“魏绣头,吴待诏想让你帮他夫人做一件夹衣,想问你有没有空?”

“吴侍诏吗?”锦娘想起那个干瘦的小老头。

虽说如今宋朝官员俸禄很丰厚,但是听闻吴待诏家中很清贫,因为他和他夫人都久病缠身,儿子还特别小,听闻身体也很不好。

侍从点头:“是啊。”

锦娘想上次他做绣头的头一日,人家吴待诏家中有事还把图画找出来给了自己,她就答应了。吴待诏住的地方也不比臭水巷好多少,这是一条旧巷子,门口还有污水,锦娘懊恼自己应该穿那些黑色的布鞋过来,她这双缎子鞋算是白费了。

好容易寻到吴待诏家,她忍不住叩门,没办法,若是在文绣院做衣裳送过去,被人看到了不太好。

开门的是一位老仆,引着锦娘母女进去,吴夫人头发花白,天气回暖了,身上还穿一件旧袄,头发插着一根发黑的银簪,用帕子捂嘴咳嗽了几声,吩咐家仆上茶。

锦娘脸上毫无异色,笑吟吟的道:“吴老夫人,我是文绣院的绣娘,吴待诏请我做的夹衣已经做好了,您上身试试,若是大了,我帮您改改。”

“咳咳,劳烦你们了。”吴老夫人道。

锦娘也不白做,这件夹衣反正也没怎么绣花,就是缝了一下,象征性的收五百文算了,所以只是笑:“不麻烦,不麻烦,我们文绣院还要多谢吴老给我们的画呢。”

没想到吴老夫人很是健谈,家里虽然清苦,但是并不是那种哀怨连连的,她看着这件衣裳,顿时道:“他是个性子倔强的人,难为为了我求人。我家中只有棉衣和薄衣裳,夹存放不当,一穿着身上就痒。我看你的手艺是真好,不过两三日针脚

竟然如此细密,魏姑娘,你不要觉得我是奉承你,我娘家是吴中人,闺中光景很好时,家中还有专门请的针线人,你比她们强太多了。”

“您是太过奖了。”锦娘赧然,又好奇道:“我见夫人一直咳嗽,不知是什么病?”

吴老夫人摆手:“我原先还有一位长子,长到二十岁快成婚时,结果出去爬山,跌落山崖去了。接着四十岁那年就生了小儿子,生了他着了凉,所以总是咳嗽。”

她这么说和罗玉娥也有共鸣,她也是有个小儿子,故而道:“我也是快三十才生下我小儿子,坐月子的时候腰发凉,到现在都还疼。

两位夫人就各自家长里短,当锦娘听闻吴待诏亲自教儿子读书时,她瞬间察觉这是个机会。能考进翰林院画院的也不是一般人,人家翰林随意点拨一二就够平民受用了。

“吴老夫人,家弟的年纪和令子差不多,冒昧问一下,吴待诏还收不收弟子?”锦娘笑着看向吴老夫人。

在旁一直顾着说话的罗玉娥看了女儿一眼,让翰林老爷教自己儿子,她真是想都不敢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