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 18 章(2 / 2)

大国日化1981 大江流 3321 字 4天前

周渔就把缘由说了说,顿时两个人也乐了起来。

上了车,周渔将收录机还给了严华??第一天卖蘑菇,周渔想更吸引人一点,需要一个大喇叭,但这会儿还没有,就想起了收录机。

她认识的人里面,如果有人有收录机,只有严华有可能了,她就问了问,没想到严华真给她拿来了。

“谢谢了,今天帮我们大忙了。”顺手,周渔还将放着两斤蘑菇的布袋放在了拖拉机车斗里,“我还给你放了菜谱,你尝尝看。”

严华瞧着那么多蘑菇,还以为周渔没卖完:“你用拿着用就行了,我用不着。”

周渔笑着说:“今天局面打开了,明天就不需要了,否则太扎眼也不好!”

张小翠根本就忍不住:“我们没半个小时就全卖了!”

严华吃了一惊!

他是知道周渔天天给利民餐馆送蘑菇的,可也没想到平菇也卖的这么好!

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冬天里风大,周渔裹了一条红色围巾,只露出了眼睛。此时那双眼睛正看着远方,神采奕奕,也漂亮动人。

她怎么做到的?

下了车,周渔就瞧见老村长背着手居然等在了路口。

周渔连忙跳了下来,“这么冷的天,您怎么在这儿啊?”

老村长自然是担心平菇卖的怎么样,从中午吃了饭就坐不住了,一直在村口等着。

如今他哪里顾得上冷不冷,连忙问:“怎么样?”

都不用周渔回答,张小翠直接就来了句:“全卖出去了,老村长,全卖出去了,一点都没剩!”

要的就是这句话,周渔感觉到老村长那因为年纪大而变得混黄的眼睛里,刹那间亮起了神采,他几乎抑制不住地连胜说了三个好!

不过,老村长也很快交代:“这是第一天,戒骄戒躁,蘑菇是贵东西,不能只看一天,得看长久怎么样?进了村别咋呼。”

周渔其实是有信心的,但老村长这话也对,今天大家是尝鲜,明天往后才是看这生意是不是能长久呢。

所以回去,周渔也没宣扬,只是秋桂婶和家里人问的时候,说了说,第二天一大早,她就摘了蘑菇,带着刘小翠和周秋芬,再次去了化工厂家属院。

这次依旧是摆在原地,一串放了五个篮子。

家属们从早上七八点开始,就出来买菜了。

周渔还好,她更大的生意都做过,所以心态很稳定,倒是张小翠和周秋芬,都忍不住眼巴巴地看着门口。

第一位是个大娘,从他们的摊子慢慢走过,倒是看了两眼,没停下的意思。

第二位是个大爷,停了下来,低头盯着平菇看了半天,来了一句:“吃金子啊,一块六一斤。’

没等第三位,张小翠就已经有些受不了了,“周渔,是不是今天不行了。你看他们都不搭理咱。”

“肯定是觉得贵了,要我我也觉得贵。一块六毛钱,比肉还贵,要是我,肯定要买肉的。”

周秋芬倒是比周渔预料的强,她虽然脸上也是担忧,但嘴巴上不服输,“那肉哪里都有卖的,蘑菇可没有。”

“那大娘大爷都是会过的人,有白菜不吃萝卜,有萝卜不吃冬瓜的,他们怎么可能买贵菜呢?”

“对,”她还给自己打气呢,“这会儿出来的,都是家属,没几个有退休金的,肯定舍不得,买咱们蘑菇的,都是下班的工人,不一样!你别乱想!”

大概是越说越顺,周秋芬说着说着就声音都大了起来,还问周渔:“小渔,你说是不是?”

周渔真挺喜欢她这性子,点头说:“你说得对,卖东西就是要看对象的。再等等,时间还没到。”

张小翠忍不住嘟囔:“说得轻巧,谁家没事吃这么贵的啊?”

周渔看她一眼,没吭声。

时间就这么慢慢走着,很快就到了十一点多,张小翠已经有些坐立不安了,就连周秋芬刚刚建起的自信也慢慢消退,她坐在周渔旁边,有些担心地问:“要是没什么人买怎么办?”

“那就换个地方,南州这么大,怎么可能这几十斤蘑菇都销不出去?”周渔不是盲目自信的人,“退一万步,真卖不出去,市场这么大,我们供应量这么少,卖给一些私人饭馆,都是卖得出去的。

除了利民餐馆,这会儿已经有不少隐秘的小饭馆了。

利民餐馆的草菇这么出名,他们为了拉拢生意,势必需要蘑菇,只是目前他们没找到周渔而已。周渔在这儿设点也是为了吸引他们。这才是大头呢。

周秋芬都听愣了,她昨天回去才知道,为什么人家对吃平菇不陌生,这东西原先南州并没有卖啊,原来周渔早就通过广播,给他们读了好多相关文章了。

她真是觉得:读书真好啊,你看周渔的脑子怎么能想到这么多东西?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化工厂工服的女同志,飞快地骑着车子从她们面前骑过,随后又来了个急刹车,停在了她们不远处。

她急匆匆过来问:“你们是卖平菇吗?多杀钱?”

周秋芬立刻跳了起来:“是!一块六!”

“给我来一斤。”她一边拿出钱包掏钱,一边嘟囔,“对了,那个什么大厨的方子也给我一张吧。你们可真会弄,昨天他们回去做菜,就在走廊上,那叫一个香啊。孩子都拔不动腿!”

现在住的都是那种筒子楼,没有厨房,都在走廊做饭。

周渔为什么主推干煸蘑菇,就是因为这个,她动了点小小的歪脑筋??这个做法,一个楼道有一家做,一整层都得馋哭了。

周渔也挺不好意思的,听着昨天是被孩子闹腾过了,她将今天带来的香菜加了两根给她:“这是我种在屋子里的,干煸加上更香。”

对方也只是随口抱怨,其实不止是孩子馋坏了,她也馋的不得了,想要尝一尝,要不也不能停下来。

哪里想到,周渔居然这么大方,这时候哪里有卖香菜的啊,这两根可不便宜,立刻就乐了:“谢谢!要是好吃,我再来。”

等着她走了,张小翠就说:“你说还会有人来吗?”

话音刚落,就听见赵师傅的声音,“在那儿,就那个搭桌子的,平菇就在他们家买的。”

没等反应过来呢,呼啦啦,已经被围上了。

“我们今天买送不送菜谱啊?”

“我们这么多人买能不能便宜点?”

真没想到蘑菇还能这么做,昨天赵大姐分给我们家一点,两个孩子都没吃够!”

“给我来一斤!"

周秋芬都有点愣,觉得怎么生意一下子就来了,倒是张小翠反应快,推了她一把:“快点啊!”

两个人立刻忙碌起来。

今天也不过22斤,还没到12点半,就卖没了,后面晚来都说:“你们怎么也不多带点。”“这蘑菇今年是怎么了,利民餐馆限量,你们菜摊子怎么也跟着限量了?"

周渔都没好意思说:利民餐馆也是我送的。

随后几天,一号房的出菇量增大,每天都有五六十斤,周渔就开始给利民餐馆每天稳定供货十斤,除此之外,倒也没有新增售货点。

??化工厂足足两千多职工,加上亲属,整个家属院住了近万人。

每天这点蘑菇,根本不愁销售。

尤其是利民餐馆推出油炸蘑菇,平菇就不止是化工厂家属院的人来买了。

利民餐馆一盘三块钱,这里一块六可以买一斤,回去多放点面糊炸一炸,可以出两盘。

过生日请客都是很有面子的菜!

有附近的居民买了送去散布在整个南州各个角度的亲朋好友家,也有散布在南州各个角度的居民们大冷天走路骑着自行车坐着公交车前来买蘑菇。

用张小翠的话说:“出名了真出名了!卖疯了真卖疯了!"

当然出名也不止是好,这天张小翠和周秋芬回来,将今天的存折给周渔看,就偷偷跟她说了件事儿:“这两天,有个面生的中年妇女老盯着我们,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想买蘑菇又犹豫,后来发现不是,她每天比我们来的早,走的比我们晚,一直盯

着我们。”

“我俩又问了门卫的大爷,说也不认识她,不是化工厂的。我俩总觉得不太对,不会想抢钱吧。”

这菜摊子肯定扎眼,如今一天四五十斤蘑菇就是七八十块钱,周渔也是担心有人眼红,偷还好说,要是抢,钱不要紧,人别出事。

所以,从第二天开始,周渔就从旁边的储蓄所开了本存折,让她们卖完了立刻存入旁边的储蓄所,身上不带现金,另外又将会功夫的周福军调了出来,每天跟着,保证安全。

周渔扭头看周福军,周福军也不懂这个,根据自己的判断说:“我瞧着她不像是练家子,应该不会什么功夫。”

“我怕他们是团伙,是不是要踩点,可我每次留心,她根本不跟着我们走,一路上也没人跟着。”

“可你要说她没这个想法吧,今天她们卖东西的时候,我偷偷绕过去看了看,发现她嘴巴里念着词,我听了听,是在念叨多少个人买了蘑菇,收了多少钱,她算咱们挣多少钱呢。”

“就是因为这个,我们才拿不定,回来跟你商量。”

“你们做得对,咱们现在招人眼,肯定有人盯着咱们,你们多小心都不为过。”

这会儿还没开始严打呢,治安很一般,这也是周渔不肯去粤东走私的原因之一。

周渔也紧张起来,想了想说,“这样,明天我叫上村里的青壮,咱们一起过去,你们照常出摊,我报警,看看究竟怎么回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