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八年春,中共中央、国务Y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各级各类学校很快办起工厂、农场或养猪场。
为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方针,勤工俭学、校办工厂如火如荼。文教局局长齐世光,带领全县中小学校长去南昌学校参观学习。
我们在南昌呆了五天,跑了七、八所学校。所到之处,只见操场上、教室里到处都堆放着原料,到处都是师生们在做工。有的以铁丝作原料,把铁丝“斩”成铁钉长短,说这是在“生产铁钉”;有的在利用斧、锯,进行木器生产;更多的是在用“马粪纸”做纸箱,……到处是“叮叮当当”、“轰隆轰隆”声。
参观回县以后,文教局在县城召开了全县中、小学教师大会。那时全县中、小学教师,总数不过三百多人,会场设在影剧院。
我清楚地记得,当天没有电。主席台上,一部手摇发电机绑在一条长板凳上,两个人面对面坐在长板凳上,同时不断使劲用手摇着机柄。
主席台前的两盏电灯,时明时暗;齐局长站在麦克风前作参观汇报,喇叭里发出来的声音,时大时小,台下只能听懂一小部分。
各机关单位抽调人员到外地去“大炼钢铁”。没有抽走的,除了本行业的“大跃J”以外,主要是支援农业。
我们学校老师和年岁较大的学生,都分配在生产队“支农”。
抗旱的时候,白天黑夜同社员一起用水车车水。
水车有手车和脚车两种。每部手车两个人使用;脚车有两个人、四个人使用的。我们一般是每部水车安排两组人,同生产队社员轮流转。
白天烈日当头,实在吃不消,有的社员就从家里拿来被单,撑在头顶上遮太阳;晚上车水,虽然没有烈日,但由于机械而反复的动作和枯燥的车声,加上夜以继日的疲劳战,使人沉醉于半睡眠状态,所以有些师生在车水时,倒在手车上或从脚车上摔下来。
乡里开展“积肥大会战”。我和高年级班主任商量,组织学生自带铁锹、畚箕、扁担,上观音洞掏蝙蝠粪,送给生产队作肥料。
我们打着手电筒进入山洞里,只听到头顶上“唧”“唧”“唧”;只感到脚下软绵绵。我们用手电筒照了照,只见成千上万只蝙蝠,倒挂在岩石上,还有小部分在空中毫无目的地飞翔。
那一次,我们轻易地掏回了40几担蝙蝠粪。至于蝙蝠粪能不能起到“肥田”的作用,我们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