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熙春早年生活在民间,流浪数年,饱受风霜凄苦,身子或是在那个时候落下病根,也不容易怀上孩子。
究竟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谁也说不清。
不过这并妨碍赵祯宠幸陈皇后。
相对于北方的战乱如麻,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南方却是一片承平。
汴京的灯火依旧通明,放眼望去都是华灯点点,汴京城最气派的还要属紫禁城,虽然原来的老东家梁川已经不在,可是这并不影响这酒楼在汴京的地位,无人能捍动,每天都是日进斗金,堪称汴京城第一销金窟。
不久就要中秋节,中元节还有上元节以及年节,是老百姓最看得的几个节日,全城更是都在准备过个好节,装饰也打扮了起来,人流涌进城里,全城都是洋溢着一片欢乐的气息。与北方那一片肃杀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熙春一片娴静的姿态,陪着赵祯看热闹,年轻时候的天子,还会时不时白龙鱼服微服出行,是紫禁城戏台的常客。
自从梁川走了以后,紫禁城再也没有诸如白狐和白蛇传这样的经典的戏目出现,实在是大宋文化事业的一大损失。梁川的出现,带来的文化冲击那堪称慧星冲击,给世人前所未有的视觉听觉享受。
梁川来得快去得也快,江湖自从绝唱,几首曲目现在也是成为紫禁城的孤响,这多么年过去了,许多人想压紫禁城一头,也拿不出有比梁川创的几首曲子更好的曲目。
赵祯听了几年,也听腻了,便少了去紫禁城的次数。
年龄上来了,心态老了,在意的事情更不再是男女之事,更多的是家国之事,让赵祯更是心力交悴。
原来朝中的大事有一大帮大臣帮他出主意,后面有刘太后把握大方面,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出过任何的问题,自己也省得劳心劳力。
可是自打刘太后走了,自己听了那一帮大臣的话,陪他们去搞什么新政,庆历那几年间,搞得是民怨沸腾天下怨声载道,老百姓骂声一片,自己才反应过来,这事就是被那几个大臣忽悠的,这种事干成了,大臣们去青史留名,要是干失败了,最后还得自己来背锅,遗臭万年,现在自己就是这么个下场!
唉,这一折腾,几年折腾得自己更是身心俱疲。
眼下又是中秋了,这中秋一过,马上便是年节,一年就这么又过去了。
赵祯抬眼看了一下天空,夜明星稀,只有秋风几分萧瑟。
现在夏竦又回来了,用来用去,还得是这样的能臣能帮得了自己!
范仲淹韩琦等人,官声是相当的好,但是这些读书就是书读太多了,看看他们做人做事的风格,那只真是书呆子一个,真要治国平天下,他们差得远了。
眼看自己的年纪也上来了,这个年纪放在自己的祖辈那里,那真的叫做不孝,要再拖上几年,怕是真的生不出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