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 无奈...嚎啕大哭(2 / 2)

枭宋 曾经淡然 1452 字 6个月前

“定会让蒙古人以后也用上掌心雷是吗?”

苏晓的脸上是冷漠的表情,他不相信御前军器处的匠人可以保守住掌心雷的秘密,尤其是火药的秘密。大宋这样的先例数不胜数,今天都城有什么动向,北方的敌人第二天一早就会知道,宋人的保密意识只针对个人私密,不包括政府机构。至于大宋境内有多少汉人在为北方的敌人当细作,苏晓无法猜到,他只知道非常多,多的让人绝望,这是历史见证过的问题。无论是曾经的西夏、吐蕃、辽国、金国,还是如今的蒙古,总有大量的汉奸在为它充当奸细。

于是...看到爆炸效果的张宛什么也不说了,他蹲在沙坑中嚎啕大哭。

掌心雷交给御前军器处制造,恐怕用不了几天北方的敌人就会知道,**交给御前军器处等于是在作死,不做死就不会死。为了自己不作死,掌心雷与**,苏晓坚决不会交出去。

张宛开始茫然,紧跟着,一种悲凉的情绪浮上心头。苏晓这样的人都很无奈,大宋曾有过多少无奈...坚定的抵抗者;一往无前的勇士;甘洒热血的文臣;多少名噪一时的文臣武将都有过这样的历程,他们的结局并不美好......

连哭带笑,张宛道出了掌心雷的实际意义,敌军不敢靠近带有大量掌心雷的步兵阵列。骑兵尤是如此,战马是一种胆小的动物,若不蒙上眼,战马连武器林立的步兵方阵都不敢冲击,何况这种带有掌心雷的军队。一旦靠近,不要说被炸,就这声音也会让战马受惊。

制造交给朝廷不放心,自己制造困难重重,即使朝中有人也不可能想制造就大量制造。这就是一种无奈,是体制的无奈,也是最现实的一种体现。

...也算一时之计。将来,只要将来都管有了机会,我们的军队与火器可以为朝廷效力,也可把火器送与朝廷。”

兴奋无比的张宛终于开始冷静下来,现实是残酷的,苏晓掌控着市舶司不假,但制造大量火器需要动用的资金非常之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苏晓根本不敢也不能动用如此多的钱物,何况,泉州距离两淮与四川前线遥远,这些火器的保存的确是问题。

“禀都管,据海上奕候判断,此船队不下四五百艘大号海船,延绵数里,看样子是商船。”

“都管...言之有理!”叹息一声,张宛不甘心的道:“不若让泉州都作院多多制作震天雷与掌心雷,有相公那里照应,想来都管的都作院无人敢窥视,这样

在后世...这叫共和。在这个共和的社会环境中,苏晓无法相信所有的人。

事实说明,苏晓没有调侃张宛的敷衍,而是在抱怨张宛小看他的发明。

张宛尝试过利用火器阻挡北方骑兵的冲击,可他失败了,骑兵的速度太快,火器笨重而缓慢,爆炸力有限,完成不了对骑兵的阻挡。一轮火器之后,这种缓慢的释放速度带来的就是屠杀。实际上,不但是张宛,许多宋军将领都进行过这种尝试,可惜他们全部失败了,无一例外,因为宋军的火器爆炸力有限。

大宋因之前的教训,没有逃人法。因此,大宋接受所有的人进入自己的境内,无论你是任何民族。这其中有汉人、女真人、吐番人、党项人、蒙古人、色目人、大食人、西方白人,也包括南洋来的南亚人,甚至有非洲来的黑人奴隶......只要你在大宋境内生活一定年限,你就是宋人,这没有民族之分,大宋是大家的大宋,是所有人的大宋,她包容一切喜欢大宋的人,也包容那些讳深莫测来到大宋的人。

已经不用进行战场实战,张宛知道苏晓的震天雷完全可以阻挡骑兵的强力冲击。这是掌心雷的燃发与抛掷速度决定的,多少年了?中原人一直在遭受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冲击,秦皇汉武、大唐盛世,华夏人对骑兵的畏惧都将成为一个休止符...现在,蒙古人将承受苏晓带来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仅是掌心雷,还有钢制弓弦的神臂弩,还有威力巨大的霹雳弹,还有强大的大宋步兵军团,经济基础决定了...大宋完全有机会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掌心雷带来的改变。

这不仅是众多先驱的无奈,更是现实的无奈。张宛在这一刻理解了苏晓,这个年轻眼光毒辣,属于那种可以看穿,也可以看透很多东西的人物,这在文官中凤毛麟角。张宛是幸运的,大宋是幸运的,因为苏晓是宋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