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打板子的技巧(1 / 2)

枭宋 曾经淡然 1359 字 6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一队队士兵首先开始打开道路,不久后,提举市舶苏晓高调的出现在街头。

苏晓的身边赫然是泉州知州赵孟傳,后面是泉州通判钱枢与市舶提举司干办公事潘文卿等人。

宗族的规则与官方规则加上律法都有迹可循,苏晓要做的是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秩序的变革,高二是不是加入了商会这才是关键。问题是,高二没有加入商会苏晓也会让他加入商会,他要给所有商人确定一种依靠商会的规则。

惊堂木在宽大的案几上弹了一下,直接飞了了出去,衙署大堂本来就空旷,惊堂木的回声震耳欲聋。巨大的声响不但吓了苏晓身边的赵孟傳一大跳,就连肃立在两旁的衙役都被吓得直缩脖子。

大堂审案时,主审官吏的案桌上共有四个签筒,每个签筒上写一个字,合起来就是“执法严明”。其中,“执”子签筒里,插得是一大把捕捉签,其它三个签筒里,插得竹签分别是白头签、黑头签、红头签。白头签每签一板,黑头签每签五板,红头签每签十板。公堂的花样就在这签子上;如果掷下四十支白头签,虽然是四十大板,打完后,皮肉白净如旧,立即可以行走。如果是掷下几支黑头签,同样是四十大板,会使犯人皮开肉绽。如果掷下的是四支红头签,受刑的犯人可就要倒霉了,不死也半残。

本来赵孟傳有案子要审理,他也很忙。苏晓最近动作频频,赵孟傳知道苏晓找自己没好事,他果断回绝了苏晓去司市舶提举司共同审案的邀请。但赵孟傳还是小看了苏晓的脸皮之厚,一大早,苏晓就一身官服出现在州府衙门前,以至于州衙左近看热闹的百姓越聚越多,赵孟傳对苏晓算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为了不引起骚乱,他只能随苏晓来体局市舶司一同判案。

就在赵孟傳如坐针毡中,刚刚坐稳的苏晓抓起惊堂木,是的...是抓起,而不是拿起,只见他猛地把惊堂木一扔,是的,不是拍,而是扔在桌子上。

案子还没审就开打,审案子不带这样的?

不过,不到一宋斤的板子,苏晓认为打上几百板子也打不死人。

官场惯例;有理由的违反规定那不是犯罪,是为国为民。当然,这也有前提,你必须是一个有着自己威严的人,不至于让人把你的行为当作一种被攻击的口实。苏晓要做到符合这种前提,至于判决的理由,他可以找出一大箩筐。

于是,高二与兄嫂的财产案成了泉州商界的一大话题,随着这个话题被人有意识的散布在市井行间,一时间,整个泉州的注意力被集中在这一天。

所有的规矩全被苏晓打破了,赵孟傳不但是知州,他还是宗室,这样审案,一旦判决后一方不服,绝对要引起很大反响。作为皇族成员,他等于在支持苏晓这样审案,破坏传统的规则,赵孟傳消受不起。

当然有好处,苏晓有苏晓的目的。

市舶提举司衙署前汇聚了太多的人,由于宣传到位,以至于整条街道被看热闹的百姓记得满满当当。也就在所有百姓的注意力集中在提举市舶司衙署的时候,身后却突然间有些乱了起来。

另外,宋太祖赵匡胤还规定,常行官杖沿用后周显德五年颁定尺寸,杖长三尺五寸,大头宽不得超过二寸,厚度和小头宽度不得超过九分。宋仁宗天圣六年集贤校理聂冠卿上书说,自从规定杖制以来,杖的长短宽窄都有尺度,但杖的轻重却不统一,有些官吏特制重杖,加大处罚,应该重新做出规定。仁宗皇帝赵祯采纳了他的意见,下诏规定常行官杖的重量不得超过十五两

但是,赵孟傳不这样认为,旁人也不这样认为。谁不知道,衙门都是有很多猫腻存在,要多黑有多黑。国有国法,衙有衙规,若真的用国家规定的板子给人犯搔痒痒,这还是衙门吗?

赵孟傳是被苏晓抓了过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