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意经(1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696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还没有等到郑勋睿开口,郑富贵就摇头了。

“父亲,大商贾喝醉之后,说出来了一个秘密,偶然被孩儿听到了,当初孩儿没有在意,现在看来,还真的是赚钱之道啊。”

辽东的后金也发展壮大起来,频频在辽东和北方发动进攻,闯入关内劫掠钱财人口,让老百姓的损失更加的惨重,也让大明王朝的根基动摇。

“清扬,这不是说笑的事情,甘薯的产量真的能够达到十石以上吗。”

郑富贵的神色有些黯然,这种做法的确赚钱,可惜他做不到。

马上就是春节了,北方的丝绸需要量会大量增加,也许价格会上涨一些的,不过这次出门,又是几个月的时间,春节都不会在家里了。

郑富贵的眼睛挣得老大,满脸的震惊,十石以上的产量,那是他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江宁县稻谷的产量是不错的,也就是平均两石五斛左右。

“清扬啊,我知道这样赚钱稳当,可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父亲不要着急,孩儿说完之后,您就明白了。囤积居奇不一定要太多的银子,关键是要看准时机,什么东西不值钱的时候买回来,值钱的时候卖出去,这样稳当赚钱。。。”

也正是因为这样,尽管贩卖丝绸是非常赚钱的事情,可真正能够做的人是很少的。

“清扬,这不是你应该操心的事情。”

但是贩卖丝绸的风险是很高的,且不说一路上遭遇到的算计和盯梢,甚至是明抢,就说这联系商贾店铺的事情,都不简单,若是没有固定的店铺和商贾愿意接手,你带着丝绸到山西和陕西一带,就好比是端着金元宝的小孩子,会招来各方的眼红,人家抢你的丝绸算是简单的,厉害的直接将你杀掉,结局就是人财两空。

做生意这件事情,尽管不是郑勋睿的特长,但他的某些认识,超过如今这个朝代的任何一个商贾,要说政治经济学可不是开玩笑的,前世的郑勋睿,也经历过那个全民都去做生意发财的年代,也曾经专门研究过如何的做生意发财。

此外还有官府的盘查,一样是难以应对的,官府若是黑心了,你喊冤的地方都没有,直接将你关押进入大牢,丝绸没收,家里还要花银子赎人。

不知不觉之间,郑福贵和郑勋睿说到商贸的事情了。

郑富贵的眼睛再次睁大,那些大商贾到秦淮河之后,忘乎所以之下,有可能说出来某些商贸经营上面的秘密,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看见郑勋睿认真读书,郑富贵非常高兴,进屋之后,鼓励了一番,不过他很快转到了正题上面,说自己这次出门,准备贩卖一部分的丝绸到山西和陕西,丝绸的利润很高,若是成功了,那么明年就可以好好在家里歇息一段时间了。

郑富贵就是准备和郑勋睿说说,然后到浙江去收购丝绸,贩卖到北方去。

按照时间上面推算,此时陕西的农民起义已经爆发了。

郑富贵的眼睛陡然睁大了,多年的商贾生涯,让他还是有决断能力的。

“这个大商贾,就是凭着这一点赚取银子的,他说他都买下了上千顷的耕地了。”

听说是种地,郑富贵低下头沉思了,他相信了郑勋睿的话,因为郑勋睿不可能知道玉蜀黍和甘薯这些东西,大商贾喝醉之后,说出来这些话,是很有可能的。

郑富贵的脸色稍微缓和一些,大商贾到秦淮河去,非常正常,若是没有去过秦淮河,也不配被成为大商贾,郑勋睿能够听到一些议论,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那个大商贾说了,福建的福州一带,有玉蜀黍和甘薯种子,就是需要暗地里交易。”

郑富贵仔细想想,摇了摇头,这两样东西,他的确没有听说过。

“好,那我就到福建和广东去试试,开年之后就是春耕时节,只是不知道这玉蜀黍和甘薯的种子是不是好买啊。”

“大商贾说了,玉蜀黍的产量是每亩三石到四石,甘薯的产量是每亩十石以上。”

家里的耕地不少,开年之后就要播种了,这几年的气候不好,耕地的收成也不好,郑富贵也就没有指望地租来支撑全家的开销。

他记得非常清楚,崇祯元年十一月,明末的农民大起义正式爆发,陕西的王嘉胤、王佐、高迎祥、王大梁、王二等人,掀开了推翻大明王朝的农民起义的序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