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少年强则国强(2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684 字 8个月前

郑勋睿略微思索,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一篇文章引入到他的脑海里面,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是后事选入到高中课本之中的范文,影响是非常之大的,搬到这里来,稍微的做一些修改,何愁不能够通过县试。

能够被教谕奉为经典的文章,绝对是不简单的,何况从教谕的嘴里得知,这个名叫郑勋睿、字清扬的考生,乃是所有考生之中最为年轻的,今年才十五岁,这样的年纪,能够写出来经典的文章,那就是天才的范畴了。

他很快开始动笔,按照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和大结的格式要求,首先简单解释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这句话的意思,接着笔锋一转,套入少年强则国强之论点上面,开始了洋洋洒洒的论述:

一直端坐的王铎,发现了教谕的异常,本来也想着走上前去看看,不过如此的动作,恐怕会引发其他考生之不满,所以他忍住了。

知县大人宣布考题的时候,郑勋睿捕捉到了教谕先生的脸部表情,教谕先生的脸上抽搐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正常。

安排考生的作为,教谕先生有建议权,但没有决定权,毕竟县试与教谕先生是有着利害关系的,若是在县学读书的学子,能够有很好的成绩,那就证明教谕先生的能力是不一般的,故而县试有明确之规定,教谕先生不得干涉其中任何的事宜。

王铎微微皱了皱眉,他隐约想到了,这个郑勋睿,好像出自于名门望族,乃是荥阳郑氏家族的传人,不过去年好像是被解除婚约了,在秦淮河也惹出了一些事情,就是这样的一个考生,难道能够写出来什么样的惊天之作。

相反,被安排在第一排的刘荣,脸上露出的是淡淡的自信的笑容。

王铎的脸上露出了惊奇的神情。

若真的如教谕所说,这个郑勋睿,就是不一般的人才了,也许过去的那些溴事,会被读书人当作美谈来说的。

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欲言国之少年,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之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唱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刚刚看了开始的文字,训导的脸色就发生变化了。

郑勋睿表现的非常平静,进入学堂的时候,他甚至对着志得意满的刘荣微微点头,让刘荣非常的惊愕,差点就来不及点头示意。

呜呼,我大明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唐虞三代,若何之治郅,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字,若何之隆盛。。。

首先是礼房司吏宣布县试之诸多规则,除开郑勋睿等极少数人之外,其余人都是清楚县试规则的,大家表面上听的很仔细,其实早就在想着该如何的写文章了,接着是知县大人训话,这也是惯例,知县大人简单的说几句话,结束语的时候,会直接点出县试的题目。

很快,教谕先生来到了王铎的身边,低声说些什么。

进入县学的时候,郑勋睿非常镇定,甚至嘱托等候在外面的郑福贵,不要着急。

老人年如夕阳,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树。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

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这个训导看到了郑勋睿的文章,震惊的神情是难以掩饰的,这篇文章的功底,远远超出了他的水平,可以说这样的文章在殿试上面,也是要引发震惊的。

拿起桌上的名册,对照之后,王铎知道了这个考生的名字,叫做郑勋睿。

专心写作的郑勋睿,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教谕先生站在他的身边,脸色发白,身体微微颤抖,仔细看着他写出来的文章,脸上竟然出现了红晕,若不是在考场之内,怕是要手舞足蹈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