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心思(2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712 字 8个月前

“爷爷,对方是郑勋睿,字清扬,在江宁县县学读书,孙儿已经遵照爷爷的吩咐,专程到清扬的家里道歉了,清扬当时之表现,令孙儿也很是佩服的。”

“呵呵,还有更加稀奇的事情,去岁的时候,这个郑勋睿,在秦淮河得罪了到那里饮酒的受之,被人打伤了,回家之后,更是遭遇退婚之事,可谓是声名狼藉。”

“如此文章,出自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之笔下,若不是听到王大人亲口所说,本官是真的不敢相信啊。十五岁之少年,关心家国天下,强调国家之希望在少年,这等新颖的观点、有力之论述,由不得人不服气啊。”

董其昌睁大了眼睛,县试上面写出来的文章,那是无法造假的,县试是辰时开始,郑勋睿午时就交了文章,说明构思酝酿的时间都不长,落笔书写的时候,一气呵成,没有任何的停顿,短短两个时辰的时间,能够写出来如此之文章,这个少年不简单。

“孙儿知晓了,孙儿这就去拜会清扬兄弟。”

应天府府尹刘宗周手持文章,震惊又感慨。

杨成笑了笑,他知道董其昌和钱谦益之间关系一般,说出来这样的话不稀奇。

杨廷枢看完文章之后,好半天没有开口说话。

“淮斗,我问你,去岁你们在秦淮河的时候,与人发生了冲突,可记得对方是谁。”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淮斗,这是那个郑勋睿写出来的文章,在县试上面写出来的,如今他已经是江宁县县试案首,九月参加府试,明年就要参加乡试了,这个郑勋睿,尽管只有十五岁的年纪,可表现出来的文采和气度,都是一流的,若是没有深邃的认知和良好的传承,是不可能写出来如此绝品之文章的。”

陈洪绶,字章侯,天启年间举人,参加两次会试,皆是名落孙山,因为性格高傲,认为会试之考官不公,一怒之下不再参加会试,也不进入国子监读书,后得到推荐,来到应天府,被指派为江宁县教谕。

“下官不敢,郑勋睿是章侯的学生,章侯身为本县之教谕,能够教授出来如此俊杰之人才,实属难得,送来卷宗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江宁县教谕的身份,致词终于明确了。

“大人开玩笑吧,江南何时出现这等奇才,下官怎么没有听说过啊。”

“这些暂时不要说了,我的意思,你一定要好好结交这个郑勋睿,你们的那个什么采社,我看就是一帮年轻人乱嚷嚷,整日里的无病**,随意的评论朝政,真正的主见一个都拿不出来,这样的结社,你还是少参与为好,看看郑勋睿,荥阳郑氏的后人,这才是真正的名门望族,深藏不露,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啊。”

董其昌看的非常仔细,这位董其昌可不简单,有着非常大的名气,后来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之一,和王羲之等人并列,而且曾经担任过明光宗朱常洛的讲官,朝中官吏,为能够得到董其昌的墨宝而自豪。

“叫章侯送卷宗来,王大人,你是想着提醒本官什么事情吧。”

“本官记住这个郑勋睿了,九月就是府试,且看府试的时候,他能够做出什么样的文章来,若是再次技惊四座,本官就真的要见一见这个少年了。”

“嗯,好好把握,我料定郑勋睿的未来不简单,如此年纪就能够关心国事,写出如此惊世骇俗之文章,要知道皇上正在大力招揽人才,郑勋睿能够学出来如此的文章,想不受到重视都难啊,在秦淮河遭遇伤害,能够不记仇,遭遇退婚事宜,能够淡然处之,如此的人才,我也是没有见过啊。”

“嗯,章侯虽是举子之身份,可学问的确是不错的,可惜两次会试,都是名落孙山,内心竟然有了一些怨气,还是有着太多读书人的傲气啊,本想着他能够在江宁县好好磨砺一番,谁知道锋芒不减当年,也罢,就叫章侯五日后送来卷宗,本官也想见见他,看看他是如何评价这个郑勋睿的。”

刘宗周看了看王铎,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杨廷枢看着爷爷,非常好奇,当初是爷爷要求他到郑勋睿的家里去道歉的,毕竟对方是名门望族,如今怎么想起这件事情了。

抬起头来的董其昌,嘴里还在念念有词。

南京兵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