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会试(2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696 字 8个月前

偏偏这些现实的情况,郑勋睿都是非常清楚的。

举人开始进入贡院。

辰时一刻,郑勋睿进入了贡院。

有着如此迫切心情的朱由检,怎么会甘心让礼部出考题呢,肯定是亲自出题。

尽管早就做好了准备,可是看见这些鸟笼子的时候,郑勋睿的心里还是有些发怵。

会试的难度,远远大于乡试,毕竟是人才汇聚的考试,想想天启年间的状元文震孟,足足经过了十次的会试,才得以过关参加殿试,一举成为殿试的状元,从不足二十岁就成为举人,一直考到了四十八岁,才成为了进士。

他几乎可以断定,朱由检出的考题,肯定是结合这些方面事宜的,可能不会说的特别的深入,但必定与这些事情有关。

郑勋睿知道,自己想要在会试之中脱颖而出,顺利的参加殿试,就必须要有着精准的分析,提出新颖的论点,那样才有机会。

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值得庆幸的是,京城二月的气候温差大,夜间寒冷,可白天的气候还是不错,加之这些年很少下雨,不用担心遭遇到梅雨季节的天气。

会试和殿试是两场考试,若是能够在会试的时候,通过大致的论断,提出来比较新颖的治国观点,那么再通过殿试,提出来比较精确的治国理念,就能够算是真正的人才了。

崇祯四年二月初八。

会试排名靠前的贡士,会直接引起皇上的注意,更加要命的是,殿试是直接阅卷,不存在糊名和誊抄,挑选出来的文章,皇上可以直接看到,当然皇上对谁有印象,也可以直接调阅某个贡士的文章来看。

外帘官开始四处走动,大声的宣读试题,诸多的考生在白纸上面,迅速的记下考题,郑勋睿记下考题之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第一场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场考试,终于开始了。

会试和乡试的情况有所不同,应该说参加会试的举人,学识都是不错的,不用担心四书五经方面不熟悉,随便谁都能够大段背诵四书五经。

而且会试的成绩,对于殿试是有着莫大影响的。

郑勋睿显得有些着急,在贡院歇息的一天时间,他想到了很多,前往京城的路上,看见的一幕幕,几乎都出现在他的脑海里面,这让他对此次的会试非常的重视,自己必须是要通过会试的,这样才有机会真正的进入到朝廷之中,至于说后面的事情,可以一步步的想办法,利用穿越的优势,施展金手指来创造机会,可要是会试落榜了,那可能就要走另外一条艰辛一些的道路了,举人的功名,还不足以让他集聚足够的资历。

走下马车,郑勋睿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

会试和殿试的考题,全部都是皇上直接出题,所不同的是,会试的考题,由礼部准备好多套之后,皇上在其中选择一套,御笔钦点之后,就成为会试的考题,可殿试却是皇上直接出题目,殿试也就是一道考题,历时一天的时间。

为了仕途,为了生活,为了名声,这是举人必须要遭的罪。

二月初三,会试主考官的消息终于传出来,内阁首辅周延儒为主考官,内阁辅臣温体仁为副主考,但这些消息,与诸多应考的举人没有多大关系了,还有五天的时间,他们就要进入到贡院去参加会试了。

果然,马车的速度很慢,四周都是黑咕隆咚的,马车依靠着前面一盏油灯照亮。

这就让进入贡院的速度愈发的慢了。

从酒楼到贡院,走了一个半时辰的时间,郑勋睿和杨廷枢等人抵达贡院的时候,已经是寅时三刻。

朱由检既然想着从会试和殿试之中发现人才,那么考题就唯有结合现实了。

郑勋睿非常的小心,所有的分析,仔细写下来之后,看过三遍之后全部焚烧,不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