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郑勋睿对北京城有一些印象,但这些印象都来自于前世,基本没有多大的作用,前世的北京城,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会试已经结束,若是能够通过,那么他在北京城就有一段时间了,至少短时间之内不可能离开,按照朝廷的规矩,除非是三甲的进士,才会被直接派遣到府州县任职的,而且这个时间也不短,需要等候吏部的通知,一甲和二甲的进士,基本都是留在京城,进入翰林院。
。。。
一觉醒来,已经是翌日的辰时。
洋洋洒洒的文章,郑勋睿凝聚了古今一些经典的话语,囊括其中,这也是他做出了精心准备的结果,既然是穿越者,既然吸纳了古今治国的道理,那就要在这样一篇四书文之中彻底表露出来。
“清扬,接下来的时间,如何安排,会试发榜还在三月初一,这十来天的时间,总是要找一些事情做啊。”
“。。。生自游历以来,觉察民情,深知民有三苦。。。”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这样的题目,若不是朱由检亲自出,礼部绝不会提供。
“生读史书,体味一二,深悉君轻民重社稷次之。。。”
回到酒楼,郑勋睿甚至没有吃饭,倒头就呼呼大睡了。
更加关键的是,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都是特别能够揣摩皇上心思的,要不然他们也不可能在崇祯元年枚卜大典的斗争之中获取胜利。
会试举人有两千五百多人,试卷同样是七千多份,也就是七千多篇文章,想要从中脱颖而出,没有真正的认识和观点,一味套用前人已经说过的话语,那是难以得到重视的,可况主考官周延儒是殿试状元,副主考温体仁也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同考官绝大部分都是翰林学士,这些人的学识是不一般的,而且他们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文章的好坏一眼就能够看出来,根本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
“三曰灾祸频繁,民难活也,窃闻诸地灾祸,粮食浮减,直至颗粒无收,府州县入款顿拙,而出款卒不少减,而绅民于大减之后,仍尔催征不前,民亦难免此,殆非可久之道。。。所谓民生以农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
“清扬,你可真的是放心啊,如同你这般淡定,我是做不到的,昨日会试结束,出来的时候,我听见周遭有人议论了,都是说到考题的,不少人都觉得头疼,没有想到会试是如此的考题,那些闷头读书的考生,这次可是异常沮丧了。”
郑勋睿稍微思索,整理了思绪,开始动笔了。
郑勋睿看着会试第一场的试题,感慨万千,他需要感谢自己所学的历史专业,古人诚不欺我,那些历史素材,基本是正确的。
郑勋睿第一个从贡院出来,他依旧是脸色苍白,走路都有些摇晃,八天的时间,困在鸟笼子里面,的确不是人过的日子,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殿试在皇城内进行,也就是一天的时间,不存在受这样的苦了。
仔细检查之后,郑勋睿欣慰点头,他几乎有了八成的把握,此次会试过关是没有任何问题了,这关键的第一场考试,算是拿捏准确了,至于说后面的两场考试,不需要耗费那么多的心神了,只要文章过得去就可以了。
“那还不简单,我们来到京城,就是正月十五出门去了灯市,其余什么地方都没有去,会试结束了,不需要想那么多了,正好到京城四处走走看看,好不容易来到了京城,若是对周遭的情况不熟悉,说出去也是笑话了。”
如今所不同的是,父母没有在身边,会试结束之后,马上就要参加殿试,但殊途同归,道理都是一样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还有一道程序,按照大明科举考试的规则,凡是身体有残疾的人,会在殿试之前被淘汰,这是历朝历代科举的规定,大明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