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周延儒仰头哈哈大笑,温体仁就是这样,他说出来的每一个道理,温体仁总是能够找到解释的理由,而且将功劳全部归结到他的身上,这太难得。
会试优秀的人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皇上记住了,皇上会询问相关的情况,以便在殿试的时候,特别注意这些人。
作为内阁首辅和内阁辅臣,若是不能够知道皇上的心思,很多时候不能够迎合皇上,顺着皇上的思路思考和处理问题,那就不要想着能够在内阁大臣位置上多长的时间,很快就会被其他人所取代,周延儒成为内阁首辅的时间虽说不长,但能够充分的揣测到皇上的心思,为皇上所信任,至于说温体仁,年岁大了,经历过太多的风波,用老奸巨猾来形容是不过分的,更是能够揣测到皇上的心思。
忙的头昏眼花之后,所有名气和录取的贡士悉数定下来了。
袁崇焕的事件,让皇上对朝中大臣的看法更加的不好,当初重用袁崇焕的时候,皇上是绝对信任和言听计从的,朝廷尽管困难,可袁崇焕需要的银子全部满足,袁崇焕说五年的时间彻底剿灭后金鞑子,皇上完全相信,甚至袁崇焕擅自斩杀一品武官毛文龙,没有请示,皇上也忍住了,但辽东的局面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在毛文龙被斩杀之后,后金鞑子失去后顾之忧,入关突袭,千里奔袭,直接威胁到京城了,导致京师戒严、各地军队进京勤王。
收拾完毕,两人起身,准备去给皇上禀报了,当然重点是周延儒直接说,有什么遗漏的地方,温体仁补充。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周延儒揉了揉脑袋,笑着开口了。
明确的要求,被诸多同考官吸收,这也让阅卷的工作进展加快了。
他们很清楚,皇上需要人才,崇祯元年到如今,朝中大臣特别是内阁大臣走马灯一样的调整,这表现的是皇上内心的焦虑,对于朝中大臣不满意,迫切需要更加有能力的人才,可惜朝中大臣,绝大部分都是天启年间遗留下来的,经历了很多的风波,譬如说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斗争,又譬如说东林党和浙党之间的斗争,那些残酷的斗争和压制,让很多的大臣失去了斗志,想到的都是明哲保身了。
“温大人学识渊博,本官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啊。”
如此严重的后果,是皇上难以承受的,也让皇上累计的不满彻底爆发,最终导致的结局,就是袁崇焕被磔杀,家产查抄,家人发配三千里,而且朝廷之中的大臣也守到牵连,内阁大臣钱龙锡罢官下狱。
第三次就是精读了,那就是挑选出来的十来篇最为出色的文章,通过相互之间的比对,确定最为优秀的文章,能够被确定下来的最为优秀的文章,基本就是会试会元了。
会试考题是礼部绞尽脑汁准备的,一共是十套考题,其中每一套考题的第一个题目是最为关键的,也是决定会试走向的重中之重,一旦皇上在十套考题之中圈定一项,那么主考官和同考官都要开始熟悉考题,便**速阅卷,这个时间一般都是在二月初六,主考官和同考官二月初七就进入到贡院,到时候他们也就知道了考题,开始做出相应的准备。
皇上清楚其中的利弊,知道朝着很多大臣,都是难以依靠的,那么从科举考试之中发现人才,这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与温体仁之间的配合多了,周延儒觉得很是舒服,温体仁总是能够顺着他的思路做出解释或者是决定,就算是某些时候,看似难以解释的事情,温体仁也能够说出理由,让内阁顺利的通过,有如此的助手,谁不高兴。
如此情况之下,皇上修改了考题,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了。
五天的时间,第一轮考试的两千五百多篇文章,全部都被看过,其中的五百篇文章被挑选出来,四百名贡士将在这五百篇文章之中产生。
“温大人这话说的不对,你我都是为皇上分忧,这朝中事情太多,皇上每日都是苦苦思索,崇祯元年到现在,哪一天不是如履薄冰,本官真的不知道如何说了。”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个道理,周延儒虽然知道,可真正到了那个地位,还是要忽略的,他可能没有想到,温体仁这样的聪明才智,最终是要直接针对他的,毕竟人人都想成为内阁首辅。
“大人客气了,下官是跟随大人学习,就说这会试会元的人选,下官一时间都难以确定下来,若不是大人朝政建议、民间疾苦、朝廷隐忧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判断,下官都不知道该如何的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