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乱象渐生(1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708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杨廷枢不嫉妒郑勋睿,所以说的很是坦然。

“好了,本官去忙了,今日没有什么事情了,你们早些休沐。”

说完话,沈忠仁掉头急匆匆的走了。

奏折一共有三份,第一份是三边总督杨鹤的奏折,言三月初投降的陕西流寇神一魁、金翅鹏、过天星、独头虎、上天龙、不沾泥等,分别在陕西庆阳府所属的宁州以及延安府所属的米脂再次开始造反,第二份奏折是延绥巡抚洪承畴的奏折,言对付流寇之办法,不能够一味的招降,必须一剿灭为主、招降为辅,奏折痛斥神一魁等人降而复反,第三份奏折是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兼任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的奏折,言正在修建的大凌河城,遭遇后金鞑子的进攻,建议调集山海关、山东、登莱各路兵马驰援。

对于洪承畴的奏折,朝廷照准不误,没有其他的意见。

杨廷枢说到登莱新兵,郑勋睿条件反射一般站起身来,吓了杨廷枢一跳。

六十九的孙承宗也因为登莱兵变,被罢免了所有职务,回到家乡,自此就离开了朝廷,一直到七十六岁的年纪,带领全家老少和百姓,抗击后金鞑子阵亡。

登莱兵变的起因就是因为大凌河之战,孔有德和李应元带领一千五百新兵前去救援大凌河,遭受颇多的周折,无法救援大凌河,在吴桥县因为军士和当地百姓发生冲突,最终发动了兵变,这一次登莱兵变,让朝廷的损失异常的惨重,集中在登州和莱州的火器,损失殆尽,最终孔有德携带部分的火器,投降了后金,朝廷对后金火器方面的唯一优势彻底丧失。

两人闲聊几句话之后,拿起了奏折继续翻阅。

两人连忙站起身来了。

“郑大人,杨大人,还好你们没有离开,刚刚接到了消息,我马上要去内阁,你们暂时等候,若是有什么事情,我马上遣人通知你们。”

沈忠仁起草和润色敕令的时候,一边写一边思索,一边征询郑勋睿的意见。

沈忠仁点点头,拿着奏折和草拟的圣旨、敕书,急匆匆的朝着紫禁城而去。

“清扬,想什么事情啊,如此的专注。”

“清扬,你比我强多了,就说这制诰文书事宜,不管怎么说,你都是可以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的,大人对你也很是赏识,你跟着上朝的机会也多,看看我,就是在翰林院编写史料,若不是有些时候和你闲聊朝廷里面的诸多事宜,还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这些奏折多了,去岁都有好几份,我都看过了,要说这流寇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朝廷是一定能够剿灭的,倒是后金鞑子,需要注意了,若是他们侵袭,登莱巡抚孙大人训练之新兵,正好派上用场啊。”

郑勋睿仔细看过之后,发现没有错漏的地方,起身禀报沈忠仁。

“清扬,你这是怎么了。”

郑勋睿回到公房,开始在文案上面翻阅之前的奏折,他重点找的就是有关后金鞑子入侵以及流寇造反方面的奏折。

“哦,刚刚沈大人草拟了几份敕书,都是关于后金鞑子侵袭和流寇造反的。”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淮斗兄,大人尽管如此说了,你我还是在这里耐心等候,翰林院接受的任务多,若是突然出现什么事情,也是说不准的。”

翰林学士沈忠仁正在按照兵部的意思起草的润色朝廷敕书,郑勋睿在一边默默看着内阁和兵部移送过来的奏折。

郑勋睿自嘲的笑了笑。

翰林院,翰林学士公房。

看着沈忠仁的背影,郑勋睿的脸上带着微笑,这人来到了朝廷,想到的都是升迁,或者说是证明自身的才能,就说沈忠仁这等的性格,留在翰林院是最好的,若是真的调到六部去了,甚至是进入内阁了,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性格使然。

看见这些奏折,郑勋睿的心情开始沉重了,尽管说身在京城,距离厮杀的地方很是遥远,可是他知道,大明的乱象开始出现了,而且自此之后,大明几乎没有安稳的时间了,崇祯七年之前,陕西和山西的流寇,尚属于各自为政作战,崇祯八年正月的荥阳大会,标志着流寇开始联合起来,形成了强大的力量,和朝廷分庭抗礼了,至于说后金鞑子,那更不用说了,力量愈发的强大,几次入关劫掠,更是在崇祯九年的时候,建立了大清国。

“哪里,这都是大人的辛苦,下官和杨大人什么都没有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