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锻炼之意(1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726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徐爱卿,依你之意,可以将郑勋睿派遣到什么地方去。”

“皇上,臣以为此事值得提倡,郑勋睿身为殿试状元,的确是人才,不过尚显年轻,到府州县磨砺之后,体察到民间疾苦,到那个时候将其调回京城,那就是可堪大用之才了,如今殿试之进士,想方设法留在京城,不愿意到府州县去,很多的府州县,都是举人担任各级的官职,这样的情况必须要改变,郑勋睿能够主动带头,申请到府州县去磨砺,朝廷应该倡导,同时予以鼓励。”

就连皇上都感觉到奇怪了,诸多的廷议,只要是周延儒赞成的事情,温体仁就必然会提出来反对的意见,反之亦然,没有想到这一次两人的意见倒是相符了。

这段时间事情有些多,皇上平复不久的心情,又变得有些恶劣了,崇祯二年底和三年初,因为他最为信任的袁崇焕失职,导致后金鞑子千里奔袭,在北直隶的肆掠,京师戒严,那个时候皇上的心情跌落到低谷,甚至有了退位的想法,也就是在崇祯三年二月初十,册立刚满一岁的朱慈烺为皇太子,崇祯三年三月初,后金鞑子退兵,五月,接任袁崇焕的蓟辽督师孙承宗率领大军,收复了滦州、迁安、永平和遵化四座城池,四川的秦良玉带领兵马前来勤王,这些事情让皇上的心情好起来了,可惜安稳的时间,不过一年多时间。

陕西和山西两地,流寇造反,已经是很不稳定的地方了,让年纪轻轻的郑勋睿到这些地方去,那就真的是要承担很大压力的,稍微不注意,不仅仅是不能够建立功勋,反而会有生命危险。

“皇上,臣认为,郑勋睿是殿试状元,几次上朝问事,表现都是不错的,不似某些年轻人,身上没有轻狂的神色,而且郑勋睿的学识的确是很好的,如此的人才,可以任命为知府,负责治理某一个地方,至于说到什么地方,臣以为南直隶是不行的,郑勋睿本就是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需要回避,最好是在山西、山东与河南等地选择。”

“三边总督洪承畴大人正在陕西剿灭流寇,如此的情况之下,郑勋睿到延安府之后,主要之职责就是稳住农户,只要能够稳住农户,流寇得不到支持,自然就难以为继。”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皇上终于开口了。

闵洪学话语刚落,温体仁跟着开口了。

果不其然,周延儒话语刚落,温体仁就开口说话了。

乾清宫再次沉默。

周延儒等人,不知道留下来有什么事情,没有主动开口说话。

“皇上,臣以为此事可行,殿试一甲,大都是留在京城,极少有到地方任职的,这其实是缺陷,若是年岁稍大一些,尚可能知道民间之疾苦,郑勋睿年轻,尚不足二十岁的年纪,到府州县磨砺,也是应该的。。。”

“臣以为,可以将郑勋睿派遣到陕西所属的延安府。”

“呵呵,郑勋睿果然是得到皇上的重视了,到延安府去,表面看是坏事情,其实是好事情,只要能够稍微稳定住局面,成绩自然就出来了,三五年的时间之后,说不定回到京城的时候,就是六部的尚书了。”

徐光启的话语说出来,就连皇上都愣了一下。

温体仁微微点头,眼睛里面闪过一丝的光芒。

乾清宫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郑勋睿是殿试状元,直接敕封为翰林修撰,前后不到半年的时间,按照规矩来说,至少需要在翰林院满一年的时间,再来考虑如何的安置,再说就算是郑勋睿学识出众,提前安排,也是直接安排在六部或者是都察院,怎么会派遣到地方上,状元毕竟是难得的人才。

“诸位爱卿的建议很好,既然是内阁的意见,那就照此办理吧,明日宣郑勋睿到乾清宫,朕要亲自和他谈谈。”

徐光启的话语,仿佛是一颗炸弹,让众人都忍不住小声议论了,延安府是什么地方,那几乎是流寇的老窝了,流寇主要活动的地方,就是在西安府、延安府和庆阳府三个地方,而且也是从延安府攻入山西境内的。

让郑勋睿到延安府去,岂不是要直接面对流寇。

“闵爱卿,你是吏部尚书,记得上次会推阁臣的时候,郑勋睿曾经说过,这官吏之考评和推荐,乃是吏部的职责,朕想想也是如此之情况,郑勋睿到府州县任职的事宜,你是什么意见。”

“臣以为徐大人说的是有道理的,郑勋睿可以出任延安府知府。”

“诸位爱卿说的是,郑勋睿虽是殿试状元,毕竟年轻,能够到府州县去磨砺,有着诸多的好处,朕也是这样看的,闵爱卿,你认为郑勋睿派遣到什么地方合适,担任什么职务合适。”

一直很少发言的徐光启,突然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郑勋睿身为殿试状元,乃是朝廷之人才,到府州县去也没有什么不可,不过还是留在京城为宜。”

闵洪学没有犹豫,马上开口了。

乾清宫再次安静下来,众人都明白皇上的意思了,看样子是一管到底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