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暮气(2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696 字 8个月前

还有一个问题,如此广袤的土地上面,大山不少,流寇自然是能够来去自如了,打得赢就狠狠的打,打不赢就凭借着熟悉地形的优势跑,战斗力不是那么强悍的官军自然是追不上的,所以流寇总是能够在陕西肆掠。

“哦,本官记得崇祯元年的时候,统计的户数是三万余户,七万多人啊。”

米脂县城不大,和江宁县没有可比性,延安府最穷的就是府谷、神木和米脂三个地方,这些地方产生的流寇数量也是最多的,这主要是源于连续三年的饥荒,特别是崇祯二年的饥荒,饿死了很多人,也产生了大批的流寇。

同时,流寇还在四处劫掠,没有丝毫停止的意思,杨鹤曾经主张招抚的政策,完全失败,各地被招抚的流寇,大都在各县守备衙门,装备得到了一定的补充,也搜刮到了粮食,这个时候力量更加的强大,导致延安府各地根本不能稳定。

本来就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百姓,哪里还有活下去的机会。

另外一个念头也出现在郑勋睿的脑海里面。

崇祯三年底,农业赋税增加,商贸税几乎不存在了。

“宋大人,县城之内还有多少人。”

郑勋睿的脸色渐渐冷酷起来。

洪承畴剿灭流寇的政策完全不一样,以杀为主,很少放过投降的流寇,谁知道在厮杀的过程之中,会不会有无辜的流民成为冤魂。

大部分的商铺都是关门的,兵荒马乱的时候,极少有商铺愿意开门,一旦遭遇混混无赖,被偷和抢的时候居多,还不如不开门,当然,城池若是被攻破了,这些商铺是首先吃亏的,人家不管你是不是开门,砸门就进去抢东西了。

“大人,米脂县接连三年遭遇灾害,加上流寇肆掠,出现了大量的流民。。。”

饥荒、战火、天灾,这些因素加到一起,瞬间就能够夺取大部分人的性命。

“本官知道这些,不用多说,本官问你,米脂县目前还剩下多少的户数和人口。”

想想而是,崇祯二年延安府大旱,其中府谷、神木、米脂、葭州和绥德一带最为严重,延安府知府马懋才写给朝廷的奏折,说延安府所辖地方全年没有下雨,草木都枯焦了,老百姓挖深山中的蓬草为食,蓬草挖完之后,剥树皮吃,树皮吃完之后,只能够到山里挖观音土吃,观音土不能够消化,很多的百姓腹部坠胀,痛苦的死去。

当时马懋才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千里赤野,几乎看不到人烟。

无人区三个字浮上心头。

郑勋睿隐隐的看到了流寇总是存在的原因,这不是史料之中记载的情况,若是自己按照史料的记载去理解,如今是哭都哭不出来。

郑勋睿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先前护院在官道上面行军的时候,几乎没有看到什么百姓,他还以为是大部分的百姓躲在家里,害怕遭遇到牵连,如今看来分析有误,不是老百姓不出来,而是这一带的人已经不多了,恐怕绝大部分都是饿死或者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了。

或许是看见郑勋睿的神色很不好,宋仁宏小心的开口了。

郑勋睿的心开始下沉,一种冰凉的感觉涌上心头,本来以为能够在延安府各地大力推行甘薯种植,辅之以玉蜀黍,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解决饥荒的问题,如今看来,这一切恐怕都是笑话了,人都死的差不多了,还有谁能够去种地。

延安府的面积是很大的,四万多平方公里,在陕西境内,所辖地域面积仅仅小于巩昌府,甚至大于西安府,这样一片广袤的地方,可能只有十几万人,那不是千里无人烟,还能够用什么来形容。

“回禀大人,的确没有统计。”

更加令人气愤的是,东林党不仅仅是建议增加农业赋税,还要大规模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这条政策很快贯彻落实下去,那些拖欠赋税的,大都是走投无路的百姓,官府强征赋税,等于是逼迫他们造反。

“到如今,米脂县剩余人口,怕是不足万人了吧。”

“的确,这是下官的失职,请大人恕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