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问题也出现在这里,延安府各地遭遇到太大的创伤,可以说是非常的虚弱,这个时候只能够是慢慢的调养,骤然动手,可能是雪上加霜,就说这守备衙门的军士,突然间全部裁撤,会引发巨大的震荡,而且延安府地域广阔,知府衙门不可能在短时间顾及到那么多的。
知府衙门的告示迅速送到了延安府所属的府州县衙门。
不过这些人都是需要官府养活的,消耗粮食是必须的,延安府最缺的就是粮食,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粮食是可以救命的。
他的目标对准了此次被俘虏的二千二百多流寇的身上。
延安府境内没有设置卫所,因为这里紧靠着的有宁夏前卫、宁夏中卫和宁夏后卫,还有榆林卫,这些卫所都是朝廷特别关注的卫所,规模很大,卫所的边兵很多,主要用于防御蒙古部落的侵袭,所以在延安府设置卫所,就没有必要了。
第四道告示,要求各地官府,今后凡是动用府库的粮食,必须经过知府衙门的同意,否则视为偷窃,不管涉及到谁,一律严惩,就算是有大军来到了当地,要求提供粮草,也不准提供,大可以将责任推给知府衙门。
但因为流寇的侵袭,延安府所辖的府州县,全部都设立了守备衙门,军士虽然不是很多,但联合起来也不少了,这些守备衙门的军士,战斗力孱弱,好多都是临时招募和组建起来的,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拉出去战斗是不可能的,守城都吃力。
下发了告示之后,郑勋睿没有安心,他很清楚,因为人口的大量流失,这一次冬小麦的播种,不容乐观,播种的面积不会很大,这也预示着来年的收成不会很大,再说气候的因素是关键,要是再来一次大旱,那他就只有搬起石头打天了。
这一切的传闻,都被郑勋睿抛之脑后了,他如今的事情很多,首要的两件大事请,一是扩充军队,二是冬小麦的播种。
第二道告示,要求府州县衙门,在遭遇到流寇侵袭的时间,必须在两日时间之内禀报府衙,而且前后必须坚持四天左右的时间,四天之内城池绝不能够失陷。
这简直就是恶魔,只有十七岁的年纪,如此的凶猛,谁要是撞见了,岂不是没有活路。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对于这些投降的流寇,郑勋睿本来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不过杨鹤后来禀报说,这里面有一大部分人,以前就应该是军士,不是普通的流民,这让他突然产生了想法,洪家堡这样的遭遇,可遇不可求,今后继续想着招募来历清白的军士,可能性不是很大了,时间上面来不及,也不是很现实,恐怕吸收一部分流寇的军士,是最好的办法了。
这些流寇,将延安府视为大本营,时不时的到西安府、庆阳府以及山西等地骚扰,一旦遭遇到围剿了,作战不利了,就很有可能回到延安府各地,依靠着熟悉地形的优势,四处移动,和官军捉迷藏,最后实在不能够坚持了,就假装投降朝廷,反正能够得到封赏,等到实力集聚起来之后,再次造反,也没有多大的事情。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前任的三边总督杨鹤,曾经招抚了不少的流寇,将这些流寇首领大都安排在各地的守备衙门,当然这些人全部都再次的反叛了,但是他们投降之后,消耗了官府不少的粮食,再次反叛的时候,多多少少令各地的官府遭受沉重的打击。
这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厮杀不过刚刚开始,神一魁就被斩杀,其麾下的军士基本都投降了,失去了主帅,处于那样的情况之下,逃走是没有路的,就算是不被抓到,饿死的可行性也是很大的。
有关知府大人麾下大军的传闻,也是越来越多了,什么知府大人率领的大军,乃是从京城带来的,是皇上身边的锦衣卫,还有什么知府大人到延安府来,就是奉了皇上的密令,要剿灭这里的流寇的,等等。
两件事情都令人头疼。
这让所有的流寇首领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可是让守备衙门的军士参与到冬小麦的播种,这让府州县的主官有些为难了,其实这守备衙门的军士,之所以能够混饭吃,还有一点最为主要的,那就是他们几乎都是属于知州或者知县私人的军队了,用来护卫他们的安全,保护他们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