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不要声张(2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691 字 8个月前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史大人客气了,本官到延安府的时间不长,只是依靠着朝廷的支持,勉强维持住罢了,其实本官没有做出什么事情来,真正的考验还在明年的春季,到了那个时候,若是能够让冬小麦顺利生长,不遭受到春旱,本官才算是勉强放心,百姓才能够暂时稳定,如若不然,延安府将再一次陷入到流寇肆掠的状况之中。”

让史可法想不到的是,吴甡居然决定了,有关延安府的事宜,什么都不说,也不会专门给朝廷禀报。

史可法绝对想不到,郑勋睿这番话是有意为之的。

“史大人就不要客气了,本官也听到了史大人的名声,在年初赈灾的时候,还是做的很不错的,不过本官可不会有什么赞誉之词,这些都是应该做的事情,既然身为官员,该做的事情都不能够做好,那就要遭受到责罚,本官认为身为朝廷官员,不管是在京城,还是在地方上,都是要有着此等的认识,那样才能够真正的为官,有些官员,做了一点点的事情,生怕朝廷不知道,拼命的上奏,目的就是想着得到提拔,在地方上尚不足一年的时间,就想着到京城去做官,如此蜻蜓点水的做法,怎么可能做出很多的事情来,本官资历不够,若是有着足够的时间了,一定要给朝廷上奏折,建议在地方上为官的官员,至少要坚持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地方上做出成绩来了,才能够得到擢升。”

至于说如何的给巡抚大人禀报延安府的情况,史可法也是仔细思索过的,实话实说是必须的,但也要将郑勋睿的意思透露出来,那就是这次让百姓避免遭遇到雪灾,这是官府应该要做的事情,不能够算是什么真正的功劳,来年能够克服春旱,让冬小麦获得收成,让百姓真正有饭吃,那才算是功劳,才值得给朝廷禀报。

“史大人仅仅看了肤施和安塞两地,若是对延安府情况不放心,还可以到其他地方去看看,譬如说延川和清涧等地,只不过路途稍微遥远一些。”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下官今日感慨太多,言语难以表述,下官来到延安府之前,对大人是心存疑惑的,可看见的一切,让下官心服口服,想不到陕西最为困难的河南府,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被大人治理的井井有条,下官回到西安之后,是一定要给巡抚大人禀报的,这是下官的职责,不过大人的话语,下官也会一并转达,想必巡抚大人会明白其中意思。”

“史大人,本官正想着和史大人说说这件事情,本官可不想让这些事情传扬出去,这不是说本官不愿意宣扬,而是这些事情,本就是官府应该做的事情,州县衙门的知州和知县,被百姓称之为父母官,那么就要将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否则你做什么官啊,要是还有贪墨和欺压百姓的事宜,那就是该死了。”

他径直到巡抚衙门,见到了巡抚大人。

史可法听到这些话语,脸微微有些红,其实他内心就有这样的想法,尽管说在西安府已经有接近三年的时间了,可一直都想着到京城去,似乎只有到京城去了,才能够展现自身的抱负,如今看看郑勋睿,人家是殿试状元,翰林修撰,完全可以不用到地方上来的,在京城里面,做到了一定的时间,肯定是进入内阁的。

回来的路上,史可法的速度快了很多,已经是腊月初八,赶回去之后,就接近官府封印的时间,春假也要到了。

这个时候,史可法隐隐的明白了什么,仔细琢磨郑勋睿的话语,他发现郑勋睿看的很远,这方面的能力不是他能够比拟的。

接到圣旨之后,史可法专程去拜访了巡抚大人,这一次吴甡终于开口了,他说郑勋睿很不简单,眼光不一般,若是在陕西的时间稍微长一些,怕是陕西的局面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吴甡希望史可法多和郑勋睿联系,这样的联系,今后肯定是有利的。

“这可不是什么好办法,这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本官刚到延安府的时候,沿路几乎看不见什么人,本官在京城得到的情况,延安府人口曾经超过百万,前些日子统计上来的数据,所辖的三州十六县,人口不足三十万人,灾荒和流寇侵袭,损失了七成以上的人口,这样的损失,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补救的,尚需长时间的努力。”

史可法出任户部陕西清吏司主事,正六品的品阶。

回来的路上,史可法的目光一直都集中在郑勋睿身边的十来个人身上,这些人的气质不一般,举手投足都显露出来军人的气息,朝廷的邸报史可法都读过,应该说郑勋睿的身边,是难以有如此厉害的军人的,这些人究竟是从何而来的,而且这些人的身上,没有丝毫流寇的气息,纪律性非常的严明。

“下官回去之后,一定如实禀报延安府的情况。”

再次回到寅宾馆之后,史可法的态度客气了很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