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出乎预料(1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693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徐光启的神色,皇上注意到了。

“臣的建议,是让郑勋睿继续留在延绥,等候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方可启用,郑勋睿到延安府出任知府不过一年时间,出任延绥巡抚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调整过于的频繁,每次的调整,都需要时间适应,适应的时间太长,恐对做事情是不利的,剿灭流寇是朝廷的大事,还是任命老成持重的人选好一些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徐光启的脸色愈发的苍白了。

司礼监太监王承恩已经进入乾清宫了。

监军的祸害,徐光启完全知道,不过这牵涉到皇上的底线,他不会直接反对的。

不过皇上也不会随便就猜忌和动手,毕竟朝廷强悍的军队不多了,除开关宁铁骑,就要算郑家军了,其余的军队,战斗力不能够和这两支大军比较的。

“徐爱卿,最近身体如何了。”

“如此朕就放心了,徐爱卿一定要保重身体,朕需要你的支持啊。”

“臣一定竭尽全力,臣推举的文大人,是可堪重用的,皇上可以放心使用。”

朝中有人建议,让郑勋睿全面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也就是让郑勋睿出任新设立的五省总督,如今的流寇,势力已经侵袭到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和四川等地方,郑勋睿可以统领这些地方的兵力,全力剿灭流寇。

朝廷里面的事情让人看不懂了,既然郑勋睿有着如此不一般的能力,为什么不能够得到重用,负责剿灭流寇,或者是负责辽东的事宜,没有重用郑勋睿,却火箭式的提拔了文震孟,这显然是对郑勋睿的认可。

“徐爱卿不用着急,慢慢说就是了。”

“臣倒不是反对,而是觉得此事可以缓一缓,榆林边镇、延安府和庆阳府等地,多年遭遇饥荒,绝大部分流寇都是出自于这些地方的,如今郑勋睿努力恢复延绥各地的稳定,事情一定是很多的,而且是以民事为主,如此的情况之下,派遣监军的时间早了一些,去年郑勋睿写来奏折,表明榆林边镇只有边军三万人,和之前的十五万人差距很大,目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招募边军,稳定军户,防止有人因为生活所迫投靠流寇,或者是哗变,榆林边镇三万边军,大大减轻了朝廷的压力,郑勋睿能够如实禀报,就是有了应对之策,如此的情况之下,还是看看效果究竟如何。”

慢慢站起身来,在周围踱步,皇上的脸色变化很大,好像是在思考什么重大的事情,过了好久,他才站住了。

“刘泽清出任榆林总兵,协助郑勋睿管辖榆林边镇事宜,朕以为责任重大,应该要派遣监军前往,以前榆林边镇,因为饥荒,破败不堪,朕很是担忧,如今情况不一样了。”

“臣提议建立五省总督之职,主要是考虑到大军剿灭流寇的兵力有些分散,陕西、山西等地剿灭流寇的事宜,三边总督洪承畴大人负责,剿灭流寇是有力的,可是流寇分散兵力,进入到河南、湖广和四川等地之后,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这些地方各自为战,导致流寇有了回旋的余地,臣估计流寇下一步的重点方向,是河南,故而建立五省总督之职,就是要协调各省的兵力,统一剿灭流寇。”

郑勋睿是徐光启的学生,文震孟是郑勋睿娘子的爷爷,这样的关系,的确不一般,徐光启尽管身体很差,但依旧是内阁次辅,依旧深的皇上的信任,文震孟进入内阁,成为众人瞩目的人物,有了不一般的权力,两人若是在内阁联合起来,绝不是小力量。

就在众人纷纷猜测的时候,抱病来到乾清宫的徐光启,得到了皇上单独的召见。

“王承恩,司礼监拟旨,延绥巡抚郑勋睿冰清玉洁,建立功勋,斩杀流寇高迎祥、神一魁、张存孟和王自用等人,应予嘉奖,不过其年轻,应继续磨砺,为表示奖励,赐其父母进入京城居住。。。”

“徐爱卿是不是反对此事,尽管说就是了。”

徐光启的神色迅速暗淡下来,皇上还是信不过任何的一个大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