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徐光启微微喘气。
郑勋睿麾下的郑家军,他还是有些担忧的,虽说人数不多,还不到万人,但毕竟是一支强悍的军队,四次打败流寇,而且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郑勋睿还在草原购买了大量的战马,这些都是扩充军队的意思。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他必须要征询徐光启的意见。
流寇的气焰,可以说是遭遇到沉重的打击,郑勋睿的强悍,由此可见,要知道这位年轻的延绥巡抚,不过十九岁的年纪。
徐光启离开之后,皇上的眼睛里面射出了一丝寒芒。
之所以想着派遣监军到榆林边镇,就是要控制军队的,但是徐光启说的也是有道理的,要是管控过于了,导致大军的战斗力下降,甚至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得不偿失了,毕竟辽东和流寇的压力是巨大的,朝廷是需要强悍军队的。
“臣感谢皇上的关心,最近一段时间,感觉略好了一些,能够吃下不少饭了。”
徐光启知道郑勋睿的意思,就是不想朝廷过多的插手,免得榆林边镇刚刚出现的好的苗头,在很短时间之内就不存在了,可惜郑勋睿不明白帝心,皇上对崛起的榆林边镇,怎么可能放心,不派遣监军,那就时时刻刻都要猜忌的。
不过这个提议,遭遇到了否决,至于为什么遭遇到否决,没有人知道具体的情况,而且牵涉到郑勋睿的相关奏折,全部都被扣下了,没有了任何的音讯。
但是另外一件事情,引起了朝中文武大臣的注意,左谕德文震孟,得到了火箭式的提拔,出任了礼部左侍郎,兼任东阁大学士,敕封太子少保,参赞机务,这就是成为朝中内阁辅臣了。要知道从六品的官员,直接提拔为正二品的朝廷大员,这样的速度,在朝中是非常少见的,众人当然明白,这里面包含有郑勋睿的功劳。
看到这样的情形,皇上不再追问,在他看来,总兵曹文诏是不错的,可惜曹文诏是武将,不可能出任文官之职,五省总督必须由文官来担任,徐光启推荐的陈奇瑜,还是不错的,曾经在陕西和流寇作战,多次取得胜利。
崇祯六年的春节,朝廷得到的好消息的还是有一些的,登莱的战斗依旧在进行,朝廷大军收复了登州,正在围攻莱州,应该说拿下莱州的时间不会太长了,当然,最令朝廷震撼的消息,还是闯王高迎祥被延绥巡抚郑勋睿斩杀,麾下一万五千流寇,几乎被全部歼灭。
“朝中有人举荐洪承畴大人出任五省总督,臣以为不妥,洪大人就任三边总督以来,剿灭流寇是有力的,他熟悉陕西和山西等地的情况,此刻调整,恐怕陕西和山西的防御力量空虚,流寇趁虚而入,至于说郑勋睿,臣刚才已经说过了,不宜出任五省总督之职,五省总督府设立在河南,臣思考了许久,推荐右佥都御史陈奇瑜出任五省总督,陈大人曾经担任陕西布政使,多次剿灭流寇,对流寇的情况是熟悉的,而且在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也立下了一些功劳,出任五省总督是没有问题的。”
“朕知道了,徐爱卿提议建立五省总督之职,是否推荐一个人选。”
“不说文爱卿的事情了,朕最近收到的奏折不少了,很多都是举荐延绥巡抚郑勋睿的,朕一直都有些犹豫,郑勋睿太年轻了,十九岁的年纪,若是承担剿灭流寇的重任,是不是能够承受,此事不能够有失误,这流寇的肆掠,甚至比登莱兵变还要麻烦啊。”
文震孟成为内阁辅臣,是徐光启竭力推荐的,徐光启的身体已经很差了,但是在听说郑勋睿斩杀了流寇高迎祥之后,竟然起身要求家人摆宴祝贺。
圣旨很快到了江宁县,邸报也到了延绥镇。
“徐爱卿言之有理,此事朕再考虑考虑。”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至于说陈奇瑜出任五省总督的事宜,应该说是可行的,徐光启老谋深算,推荐的人选不会很差,而且内阁首辅周延儒也推荐过陈奇瑜。
郑福贵和马氏、孙氏异常高兴,能够被皇上下旨到京城居住,那是巨大的荣耀,求之不得的,有几个人能够得到这样的圣旨,这都是因为郑勋睿建立了功勋,得到朝廷的嘉奖,只不过郑福贵有些发愁,那就是玉蜀黍和甘薯种子的事宜,思来想去,他决定让郑凯华回家,将家里的事情交给郑凯华办理。
郑勋睿在来信之中,专门提到了监军的事宜,认为榆林边镇,不适合派遣监军,一来榆林边镇尚在复原的过程之中,力量其实是孱弱的,二来监军到榆林边镇,需要熟悉情况,而且还要统管大军,如此关系不好协调,中间可能生出事端,第三个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方面,郑家军已经编入榆林边镇行列,监军若是插手郑家军的事宜,肯定会引发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