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家人团聚(2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680 字 8个月前

剿灭闯王高迎祥的战斗,获取最多的就是黄金白银和珠宝等等,价值一百多万两白银,从这一点上面,郑勋睿看透了所谓的农民起义军,他们攻城拔寨之后,疯狂的劫掠,且不说那些士大夫的钱财是怎么来的,至少高迎祥等人的钱财,来路也不光明。

“娘子为什么说这些话啊,这不是很好吗。”

每月的开销需要三万两白银左右,这包括了军饷和粮草等等,雷打不动,而且战马和军士数目增加,开销还要直线上升,要知道这个时候普通军士的军饷,不过是二两银子。

赵单羽和梁兴力两人,因为剿灭流寇有功,在左佥都御史、延绥巡抚郑勋睿和延安府知府杨廷枢的举荐之下,进入到国子监读书,成为了贡监其中的一人,有了贡监的身份,若是在朝廷之中有关系,预示着一脚已经踏进了朝廷的大门,当然贡监不可能做很大的官,就如同文震亨一样,能够做到七品的中书舍人,就很是不错了,两人在国子监学习的时间为一年,一年之后,只要品学皆优,那就可以由吏部授官了。

郑勋睿听的胆战心惊,这样的事情,几百年之后是难以想象的,不过这个时代不一样了,文曼珊可能也有这样的认识,再说几个女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文曼珊的地位是非常巩固的,在家里也是说一不二的,不用担心自身的地位遭受到影响,而且从几个人的地位来看,冬梅跟随在文曼珊的身边,是贴身丫鬟,在家里的地位不错,而且也能够直接帮助文曼珊管理诸多的事宜,荷叶性格淳朴,不存在争什么权力,杨爱珍冰雪聪明,能够看清楚所有的形势,也不会去争夺权力的。

郑勋睿没有关心文曼珊带来了多少的钱财,他关心的是玉蜀黍和甘薯种子的事宜。

“奴家当时想着,没有能够为夫君延续香火。。。”

好在是团聚了,以前的那一幕总算是揭过去了。

“奴家当然知道了,特别是相公剿灭流寇,奴家都听说了,一次杀掉的流寇都是万人以上了,就连奴家的父亲,都知道相公的英勇了。”

看见郑勋睿有些失落的情绪,文曼珊再次开口了。

所有的缴获物资,全部都运送到军营,有专人守护,谁也不能够擅自进入。

战马也是逐步在增加,经过数次的战斗,缴获的战马很快编入到军队之中,郑凯华回到江宁县去,带走了三百匹乌珠穆沁马,延绥各地驿站派遣了一百五十匹的战马,大军剩下的战马还有七千七百匹,这个数字听起来很是不错,可郑勋睿一点都不满意,以他延绥巡抚的身份,直接掌控榆林边镇,正是获取战马的最好时机,若是郑家军的战马不能够达到万匹以上的规模,那就算是巨大的遗憾,所以和蒙古部落的交易还是要继续进行的。

“娘子说什么,玉蜀黍和甘薯种子的销售,苏州那边都知道了吗。”

军士人员增加,战马数目增加,意味着开销也是大幅度的增加。

按照规矩,巡抚衙门的官吏,也应该是住在里面的,不过榆林边镇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延绥巡抚以军事为主,巡抚衙门的官吏,也是多关心军事方面事宜的,所以很多的官吏都是住在延绥镇的,自己找的房子,只有一些职责繁重的官吏,才居住在巡抚衙门。

文曼珊的话语,勾起了郑勋睿内心深处的情绪,他也不知道穿越之后,前世的那个家如何了,也不可能知道什么情况了。

手里有钱粮,短时间之内,郑勋睿就不用过于操心军饷粮草的事宜了,否则依靠延绥各地,根本无法养活郑家军,再说和蒙古部落的交易,可以赚取到大量的黄金白银,用这些银子购买粮食,也不失为很好的办法。

文曼珊更加的漂亮了,而且带有了一丝成熟的气息,说来文曼珊也是十七岁的年纪了,正是少女花季的年龄,包括冬梅、荷叶和杨爱珍,透露出来的都有成熟的气息。

“相公,奴家这次到延绥来,携带了五千两黄金,这是父亲特意嘱托和安排的,家里的玉蜀黍和甘薯种子,销量很好,都是供不应求,而且收成都很好,奴家的父亲都专门托人来,说是需要一些玉蜀黍和甘薯种子了。”

“是啊,玉蜀黍和甘薯,早就在四周传开了,这么高的产量,人家怎么可能不注意啊,如今前来求购种子的,有苏州、扬州、镇江、常州、滁州、和州等地的士绅富户,父亲已经将种植的面积,扩大了五千亩,就算是这样,还是供不应求的。”

郑勋睿不会反对文曼珊的安排,冬梅已经跟着嫁过来,不可能离开文曼珊了,荷叶和杨爱珍一直都在他的身边,也是不大可能分开的,只不过身边有了四个女人,郑勋睿觉得自己太奢侈了一些,用几百年之后的形势来比较,这就是典型的违法犯罪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