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榆林是边镇,职责不一般,这让陈奇瑜有些望洋兴叹,其实他也就是试探着提一提,看看洪承畴是什么态度,要是能够调遣郑家军和榆林边军,洪承畴身为三边总督,岂不是早就动手了。
桌上摆着硕大的地图,陈奇瑜已经在上面密密麻麻做了一些标记,对于这些标记,洪承畴是烂熟于心的,这些都是流寇活动的地方。
洪承畴脸上出现了危难的神情。
“洪大人说的是,我的想法,是调集河南、湖广以及四川的十万大军,专事剿灭流寇,不管流寇到什么地方,都要跟随剿灭,寸步不离,如此可以解决流寇四处流窜的问题,洪大人负责的山西和陕西两地,早已经采取此等的办法,让流寇在陕西和山西几近灭迹,如今剩下的事宜,就是洪大人与我之间的协调事宜了。”
“听从陈大人的安排,只要是有什么需要,我一定全力以赴。”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病中的徐光启上书,举荐右佥都御史陈奇瑜。
“陈大人说的是,流寇大都离开了陕西和山西等地,朝着河南、湖广和四川等地流窜,若不能够事权统一,形成合力,流寇就会利用这之中的漏洞,来回盘旋,各省巡抚因为职责所限,不要越界剿灭流寇,让流寇有了喘息的机会。”
出任五省总督,陈奇瑜没有来得及接受同僚的庆贺,随即赶赴河南省的开封上任,五省总督府就设在河南的开封,这里正好处于中部的位置,便于协调指挥。
“陈大人,你是知晓的,调动边军,除非是有皇上的圣旨,否则是不能随意调动的,边军职责重大,宁夏、延绥、大同等地的边军,历来都没有调动过,若是因为调动了榆林边军,导致边关出现危险,你我都难以承担这等的责任啊。”
正是因为如此,当初齐聚山西、声势大振的流寇,不长的时间,就被迫分兵朝着各个地方流窜,当然这不能够说是关宁铁骑和曹文诏的全部功劳,至少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洪承畴麾下有总兵曹文诏,还有从辽东来的一千五百关宁铁骑,不要看关宁铁骑的人数不多,可是已经成为流寇的梦寐,凡是与流寇作战,只要关宁铁骑参战,流寇必定是大规模的溃败,几乎是无法抵抗的,曹文诏的指挥能力也是很不错的,他不会在流寇联合的时候打击,而是等到流寇分兵的时候,予以打击和剿灭,让流寇莫可奈何。
皇上和徐光启早就商议过,事情到了眼前,皇上终于下定了决心,擢升陈奇瑜为兵部右侍郎、五省总督,圣旨之中,对于陈奇瑜的职责,也进行了明确,重点协调河南、湖广、山西以及四川等地剿灭流寇的事宜,至于说陕西、宁夏、延绥等地剿灭流寇的事宜,依旧是以三边总督洪承畴为主。
早朝之后,诸多的文武大臣纷纷举荐三边总督洪承畴出任五省总督,统领剿灭流寇的事宜,不过皇上没有同意,洪承畴熟悉陕西、宁夏、延绥一带的情况,正是因为洪承畴的努力,陕西和山西的流寇,遭遇到沉重的打击,若是调走了洪承畴,这些地方不能够稳定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举荐人选这件事情,风险是非常大的,若是被举荐的人遭遇到败绩,那么举荐他的人,也会遭遇到弹劾和追究,洪承畴在山西等地剿灭流寇,取得了很不错的战绩,出任五省总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也是很安全的,所以说满朝的文武大臣,不会举荐其他的人选,就连新上任的内阁首辅温体仁,举荐的也是洪承畴。
陈奇瑜早就想到了,郑勋睿麾下的郑家军,剿灭了流寇神一魁、不沾泥张存孟、紫金梁王自用,以及闯王高迎祥,斩杀了四人,要知道神一魁、王自用和高迎祥,都是流寇之中赫赫有名的首领,影响很大,实力也很是强悍的,若是这次集中剿灭流寇,能够调动郑家军,那肯定会取得绝佳的战绩,而且流寇普遍都畏惧郑家军,根本不敢进入延绥各地了。
特别是郑勋睿生擒和斩杀闯王高迎祥的战斗,给与了洪承畴巨大的震动,到了这个时候,他才知道这个郑勋睿是真的不简单,人家做出的任何决定,都不是随随便便的,朝廷决定设立五省总督一职,洪承畴认为自己就任的可能性很大,若是他真的出任五省总督了,一定会举荐郑勋睿出任三边总督,尽管说郑勋睿不过十九岁的年纪,显得过于年轻了。
“那好,事急从权,我就不客气了。”